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告别话语从“再见”逐渐变成了“拜拜(ByeBye)”?
記得去年看過一篇本世紀初的文章,作者對當時出現的中英文夾雜如“卡拉OK”深惡痛絕。認為明明有中文詞“展示”、“表演”,非得用“秀”這個來源於英語“show”的音譯字不利於漢語的純潔性。 現在呢? 當年的“追星族”也被“粉絲”一詞代替了。 回到問題上,因為我沒做過調查,只能根據身邊統計學推斷,至少在本世紀初,我就聽到說“拜拜”了。 至於意味著什麼,就是 現代漢語吸收了一些來源為英語的詞彙而已。 註:以上圖片均…
記得去年看過一篇本世紀初的文章,作者對當時出現的中英文夾雜如“卡拉OK”深惡痛絕。認為明明有中文詞“展示”、“表演”,非得用“秀”這個來源於英語“show”的音譯字不利於漢語的純潔性。 現在呢? 當年的“追星族”也被“粉絲”一詞代替了。 回到問題上,因為我沒做過調查,只能根據身邊統計學推斷,至少在本世紀初,我就聽到說“拜拜”了。 至於意味著什麼,就是 現代漢語吸收了一些來源為英語的詞彙而已。 註:以上圖片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