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只听说过东亚去雄,却没有欧美去雄的说法?
欧美对异族一贯采取“捧女踩男”、“迎女排男”之策。反过来,他们对同族则是采取“捧男踩女”之策,也就是“丑女”和“去雌”之策。 在国内的时候,当本人对某地男人说"你们那里的女人美丽、温柔、贤惠"之后,百分百都会得到后者的正面反馈,后者的那种喜悦和骄傲之情一下子就表露出来了。 但是,当我对西方白男说同样的话的时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后者非常负面的反馈,例如-- "是吗"? "我怎么没觉得"? "才不是呢"! "不…
你听说过美国的“东亚去雄性化政策”吗?
以我在荷兰这边的观察,你在路上随随便便就能看到相当数量的穿高跟皮靴的,女士风衣的,细腰长腿的,挎个女士托特包的,走路一扭一扭的年轻男孩子,这个频率比在国内高多了。在长春除了我这种比较放得开的,还真很少在大街上看到这种【狗头】 难不成欧洲男孩也是被“去雄化”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