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过去的顶级数学家参加IMO,会是什么成绩?
嗯,看了一圈各位的回答,我觉得还是保守了些。 什么叫“十七八岁的欧拉”可以拿IMO铜牌或者摸到银牌的边?什么叫“陈省身丘成桐真的不会做数竞平几题”?什么叫“四十岁以后的陶哲轩反应迟钝”? 太看得起他们了好吗,要知道,我国几千万中学生中,能拥有拿IMO银牌或以上的能力的人可是只有区区几百呢,整整万分之一啊!人家欧拉、高斯尽管几百年只有一个,不过那都是“中世纪老掉牙”的人物了,能有多厉害?陶哲轩不也才只是拿…
五十年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会否是最后一群还坚持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和学术讨论的人?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不愿意用黑板进行讨论的主要原因是, 现在压根就没有一款电子产品能满足要求。或者说技术还达不到。 现在的所谓电子黑板,或者智能黑板,基本上就是个大型手写显示屏,对于数学家和物理学的交流,手写屏幕只能把公式,图像什么的直接保存成图片。这对于物理学家来说毫无用处,等于说用昂贵的硬件设备,仅仅实现了一个黑板的功能,谁会去买这种无聊的产品啊。 如果未来有这么一款产品,能满足以下功能: 1 能识别…
为什么国内出不了顶级数学家?
他是数学界的顶级天才,全世界能与他比肩的数学家不超过30人。 他研究的问题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并不一定等于180度。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是人类了解宇宙本来面貌的钥匙。 他自嘲自己的研究在用灵魂与魔鬼在做交易。 他就是许晨阳,毕业于北大数学系,成名于美国麻省理工。 在弃美回到北大任教6年后,他却突然再次回到麻省理工担任了终身教授。 在出国之前,他给国内学术界留下了三句令人深思的警言。 那么,许晨阳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
有没有数学家发现了一个定理过了一段时期之后他不认识它了?
之前疫情,看我老婆上数学课网课,发觉她讲解一题平面几何难题的视角非常棒,简洁明了,十分巧妙且简单,简直就是艺术,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么多年觉得她数学思维不行实在是我狗眼看人低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发自内心的给她道歉并称赞她今天的讲解,我越是称赞她越是生气,直到第二天在我锲而不舍的追问她的情况下,她才说这道题是我跟她说的,我没觉得她蠢我只觉得我当年真nb
姜萍事件之后,数学家是否存在无法自证的情况?
费马当年在一本数学书的空白处写着:“ 我有一个对这个命题的十分美妙的证明,这里空白太小,写不下。”这事儿,费马永远证明不了他证明了这个猜想(后来人们称之为的费马大定理)。 当然,大概率费马当年是吹牛逼的。因为三百多年后当安德鲁·怀尔斯终于真的证明了这个定理的时候,证明过程有200多页。。。
如何看待质疑姜萍的人没有任何一个是真正的数学家?
文化人说话往往是比较含蓄的,所以你可能听不出来。比如: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姚一隽:“用词精准,表达流畅,LaTeX(一种学术界通用的数学排版软件)使用熟练。如果不讨论数学水平,只看答卷水平,可以(保守地)说,国内95%的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是写不出那样一份答卷的。” 上海交通大学:希腊字母(伽玛)的大写形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