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选择嘉庆作为继承人,为什么嘉庆被后来的史学家评为最“平庸无奇”的皇帝?

发布时间:
2024-07-31 07:38
阅读量:
47

他不是平庸,是大清经过他曾爷爷、爷爷、爸爸三代雄主的折腾之后终于想起了一个天大的近乎于哲学的问题——大清是什么?

大清本质上不过是汉族士绅和满族勋贵达成的平衡而已,原本的安排就是满族勋贵吃喝玩乐,条件是不能像崇祯一样一边用士绅一边猜忌士绅,更不能像李自成一样彻底跟士绅撕破脸搞阶级斗争。

如果要问儒家最大的理想是什么,无非就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无为而治”这些约束君主让君主只能当牌位的规则,这样一来大臣们不但可以捞钱甚至还能捞权了,比喻成公司的话,儒家的理想就是董事长最好能跟股东们搞股份五五开,最好股东的存在感比董事长还要大。

我们现代人看南明史是感觉非常奇怪的,因为我们是了解完乾隆朝的文字狱之后再回看南明史的,所以我们会奇怪,南明精英阶层为什么要主动叛国投敌呢?他们难道不知道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吗?但是当我们明确了古人没有上帝视角这个概念,把之后发生的事从脑子里抛开,站在南明精英阶层的视角再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根据当时的历史经验来看,投降清朝还真是南明精英阶层的最佳选择。

因为在南明精英阶层看来,他们的老前辈也就是南宋精英阶层也干过类似的事情,而且结果也很理想,事实证明,有元一朝虽然百姓过的惨不忍睹,朱元璋的父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但是论知识分子的自由这方面,没有哪个朝代比元朝做的更好了,说实话就关汉卿写的那玩意儿放在清朝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所以这就给之后的南明精英阶层一个历史经验,迎接北人入关,似乎更自由哦,只不过他们忽略了,其实“北人”和“北人”也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蒙古草原和东北平原的地理差异也直接导致了后者的集权欲望远远大于前者。

乾隆这个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极其诡异的存在,他干出的一些事其实是按照常规无法理解的,比如文字狱,我们通常印象里文字狱主要针对的是汉人,怕汉人用文字偷偷表达反清复明的思想,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乾隆的文字狱其实也搞到八旗子弟的头上了,有个八旗子弟出身写了本历史题材的书,结果写到元史的时候管蒙古人叫“胡儿”,乾隆看完以后勃然大怒赐了他自尽。

乾隆是一个凭借一己之力同时得罪了大清有限公司两类股东的奇葩人物,先说满族勋贵,在他的统治下,当年跟着他曾曾曾爷爷发七大恨反明创业的老兄弟的后人沦落到上街乞讨的地步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再说汉族士绅,你以为乾隆又是下江南又是修四库全书真是单纯的文化事件?那都是和江南士绅的政治斗争!你们不是主张君主要“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无为而治”吗?那朕偏偏要六下江南往死里敲打你们这些士大夫为一个给你们看看。你们不是仗着手里有笔杆子吗?拿来吧你!朕要编四库全书!在这里还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特别的视角,乾隆朝的政治氛围从宽松到紧张的过程是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活着→鄂尔泰死了张廷玉活着→俩全死了。因为鄂尔泰和张廷玉分别是满族勋贵和汉族士绅的代表人物。

嘉庆之所以“平庸”,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嘉庆是个真的愿意踏踏实实地按照儒家那套“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无为而治”仅仅只当国家的象征不突出个人影响力的皇帝。

嘉庆对于儒家那套保守主义思想也就是“祖宗家法”可谓是尊崇到了夸张的地步,夸张到比如有一次宫里着火了,有个太监怕有心怀不轨之徒趁虚而入,所以组织人关闭了城门,最后把火灭了,嘉庆刚开始对这个太监很满意,还嘉奖了他,但后来嘉庆偶然读他爹执政时期的资料的时候发现他爹当年也遇到这样一件事,但他爹当时下令打开宫门号召外面的人进来救火,嘉庆顿感自己没遵祖制,十分自责,立马撤销了对太监的嘉奖。

所以有的时候,普通员工真的不要操股东的心想这些股东才会想的问题,这样是很容易闹笑话的,你眼中的“平庸老板”,没准在人家那帮饱读圣贤股东眼里是恪守祖制的圣贤之主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