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还要多久才能走出衰退。?
中国经济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打开了世界贸易和外商投资的大门,而现在中国面临着这已经打开的两扇大门正在对中国徐徐关上的艰难时刻。过去中美实现了经济互补就把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到了世界第一,但是现在欧美日韩都要与中国经济彻底脱钩,他们是否能实现和需要多久才能实现与中国彻底脱钩?谁也不知道,但是中国经济什么时候能走出衰退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他们脱钩失败。中国离不开世界贸易而世界贸易可以没有中国制造,因此中国制造并不是不可以被替代。中国经济的衰退期来临是在彻底解除疫情封控之后才被发现,因为2023年预期的经济复苏并没有到来。但是普通人的经济危机却早在2020年的疫情期间就已经降临,不少人因为债务问题而走向了轻生。
历史的垃圾时间是经济学家米塞斯提出的其大意是:一个经济体违背了经济规律,而个体又难以扭转局面,整体上看起来会注定失败的时间阶段。例如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日本在1991年楼市崩盘以后,做了很多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情。例如滥发国债去扶持将要倒闭的企业,截止到2023年底日本有20多万家企业本该被市场淘汰,结果都被日本政府花费重金救下来变成了僵尸企业,原因就是为了保住企业背后2000多万员工不至于失业。在历史垃圾时间的最佳策略就是躺平、看戏和漫长的等待,因此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就是典型的历史垃圾时间。
从2024年5月的社融数据来看经济危机已经传导到了居民端,大部分人已经感受到钱有多难赚。5月份新增居民贷款757亿仅是去年同期的五分之一,5月份中长期贷款是514亿而去年是1684亿,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之前,房贷数额是观察普通人挣钱难不难最有效的参考数据。在目前信用货币体系下经济发展的核心来自于债务驱动,利用居民买房来透支居民未来三十年的消费能力并创造出天量的货币。居民买房的超前消费行为就是交易方的收益,因此房地产的产业链尤其是地方政府都会增加源源不断的收益,从而实现经济繁荣。
利用房地产行业提前透支全国居民的消费能力极大地繁荣了中国经济,这就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本质。这种经济循环持续不断地产生货币,资产价格就会不断上涨而货币就会贬值。这种机制就是在奖励负债者从而推动更多人去负债,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下欠债总是要还的。因为人口总数是有限的,人的债务偿还能力也是有限的,银行不可能无限发放贷款,总有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居民购房能力就会枯竭,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钱源源不断地回到了银行但却很难再贷款出去,这就是所谓的缩表。
经济进入了还债周期,债务清偿是一条无比痛苦的过程。银行此时被迫不断从市场收回货币,市场也会慢慢出现流动性枯竭。金融机构出现货币泛滥或者说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有钱人就是那些信用良好和有大量资产随时可以从银行贷款的人,他们和金融机构没有什么区别。真正缺钱的人是那些大量承担债务的人,他们一方面有固定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收入还在降低,因此债务转移的空间很小。收入停滞或下降就会形成悲观预期,悲观预期不仅会使居民加大还贷的速度,而且还会开始预防性储蓄。
储蓄增加对在经济下行环境中的银行来说是一件坏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处于收缩状态,银行又是整个社会的金融中枢,因此整个社会也处于债务收缩周期。等到居民感觉到经济危机时,其实经济早已出现了问题。经济收缩的程度可以参考社会融资规模,尤其是人民币贷款余额,其中住房贷款更值得参考。因为房地产就是过去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发动机,其次才是外贸。现在西方主要经济体都在对中国的外贸徐徐关上大门,而房地产又到了居民购买力枯竭的临界点,这样的双重打击就是中国经济还没有能走出衰退的根源。
因此房地产行业下滑首先导致房地产商暴雷,越大的房地产商越早暴雷,其亏损金额也是一笔笔巨大的窟窿,根本就填不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城投债暴雷,最后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无法继续,中央政府不得不发行超长期国债来代替土地财政。国债财政能代替土地财政吗?全国地方土地财政收入最高时高达到8.7万亿元。
前车之鉴的日本经历三十年才走出衰退周期,正好是全民还清三十年房贷的时间节点。
其实拿日本的情况与中国类比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日本始终都没有被世界贸易和投资关闭大门或被经济制裁,同时日本有真正的高科技产业体系而且企业利润非常丰厚。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做到最后都成为高利贷公司,腾讯的微粒贷、360是360借条、小米科技是小米金融、百度的度小满、阿里巴巴是花呗和借呗、京东的白条等等。他们嘴上喊着科技兴国,结果经营企业的终点站就是一帮放高利贷的商人。他们都伪装成忧国忧民的“企业家”形象,所以马云与马斯克的对话永远是鸡同鸭讲,美国高科技企业与中国高科技企业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
中国经济在产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之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是外贸。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增加也解决不了中国庞大的就业群体的需要,庞大就业群体需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撑,因此没有庞大就业群体的收入增加,房地产行业就无法走出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