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物业都想尽各种办法阻止业委会的成立?

发布时间:
2024-08-04 07:33
阅读量:
47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平平凡凡的小业主,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普普通通的小区有一个一一般般的物业,收2块的物业费。

物业公司花一块五毛钱在小区、赚五毛钱揣进自己左口袋,是物业费扣了电梯保安保洁绿化之后花剩下的,再赚五毛钱揣自己右口袋是电梯报案保洁绿化给的回扣、分众传媒的广告、停车场的收入、会所等公共用房的租金。

五年时间转瞬即逝,一开始是碎了一块玻璃,然后是乱响一通的暖气,和这漏那漏的水管,再后来是外立面开始有砖往下掉,监控也一天天失灵了。

小业主这边也不都是省油的灯,有的人从买了房就从来没入住过,收物业费都不知道找谁收,有的是不知道怎么和开发商谈好了,物业费一毛也不用给,有一家自行车被偷了,从此不再交物业费,顶楼拉了个小群,为了漏水维权,不交物业费。这些人都没成气候,但是这些零零碎碎的破窗,逐步为后面的爆发形成了土壤。

导火索是停车,一个业主由于不满隔壁经常把车停在他的私家车位,屡次找物业解决没有效果之后,把自己的车停在了停车场的地下入口。到了下班时间,小区排队回家的车把小区门口那条东西向的马路都给堵死了。

一位大爷站了出来,开始牵头搞业委会。

他的口号是,物业服务不好,物业费太贵,要选个新的物业,把物业费降下去。

从理性上说,物业费越低,小区越没有钱照顾那些七七八八,但是大部分群众是不讲理性的,支持降物业费的占了大多数,不支持降物业费的,在群里都会被定性为物业的内奸、卧底,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替物业说话了。

大爷口号喊得多,一到实际行动,就怂,在群里喊了半年的口号之后,小业主也开始如鸟兽散。

物业感觉机会来了,这半年以来,不光是有业主给物业通风报信,还有不少人收了一些小恩小惠,比如停车可以免费啊,过节可以收点小礼物啊,这群人就逐步成了物业在小区的舌头,开始对大爷发起的维权活动进行了批判。

在业主的辩论中,一批人说,物业糟透了,哪儿哪儿都不好。

一批人说,老物业挺好的,哪儿哪儿都不错。

最后这次乌烟瘴气的结果是,既没有能成立业委会,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老头儿开始号召业主们集体不交物业费。

有很多人原本就不交物业费的,看到有人号召不交物业费,饿死物业,大家都纷纷表示认同,一时之间,各个业主群似乎都充满这个声音,舆论让少数人的声音代替了沉默的大多数。

前面说了,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区,所以这场运动也有一个普普通通的结果,有一些人真的不交物业费了,有一些人原本就不交,有一些人懵懵懂懂的开始不交,还有一些人连这个维权都不太知道,还是按部就班的交。

物业费收缴率从原本的80%,降低到了60%。

站在物业的角度,减少的部分,显然不能少在自己的工资上,原本花一块在小区,现在就只能花五毛了。

绿化是最先被砍掉的,很快小区就杂草丛生,然后监控自然也跟不上了,小区开始频繁地丢自行车,安保水平也开始下滑,原本作为导火索的停车问题也日趋严重。

物业费收缴率,又从60%降到了40%,这下物业自己的工资也受影响了。

物业背后的老板,前开发商董事长小舅子,看到物业已经入不敷出,就转手把物业卖给了他的酒肉朋友。物业换了新老板,名字没有换,股东全换了,新老板上位自然是来赚钱的,大手一挥,把小区代缴的费也不交了、该修的设备也不修了。

电梯开始频繁出问题,隔三差五的把人关。垃圾也开始运不走了。

新老板找了个律师,说这小区小业主欠我三年好几百万,你帮我打官司收回来吧。

律师一看,这买卖来钱快,几百万的官司无非是跑跑程序。按照物业提供的业主名单,律师忙活了整整两个月,准备了两百多个诉状去法院立案。

法院一看这律师推着小推车来立案,倒抽一口凉气,案子实在太00的多了,去年咱区刚在“诉源治理”活动中,因为案件量减少(其实是疫情原因),被全市点名表扬,我们院长明天还要去作报告,介绍案件量下降的经验呢,你这一年几百个案子,我怎么可能给你立案。

于是法官大手一挥,先立两个,剩下的放着吧。

律师春天去立案,春夏秋冬,一转眼就到了年底,终于等来了法院的电话。

法院的同志话说得很客气:年底了要考核,麻烦您办一下撤诉。

这样一晃又是两年,律师又把当年立案的材料从库房里拉了出来,在起诉状上把欠费从3年增加到了5年,又去立案。

法官的同志话说的还是很客气:之前疫情期间积压的案子实在太多,前面审完了才能轮到你。

就这样三年又三年,6年时间,总共拿到两个判决。

幸好物业老板福星高照,他有个亲戚在局里上班,给物业公司发了一笔补贴。

这个补贴当然不是用的国家的钱,从哪儿来的呢?

各个小区买房的时候,业主都交了大修基金,由于成立不了业委会,这个钱就趴在局里的公户上,局里随便就能吃到这个钱的利差。

系统内正好有个政策,就是这个利差可以拿出来给入不敷出的物业补贴,于是物业虽然因为告不进去濒临饿死,却被组织抬了一把。

故事到这,从小区落地到现在,在每个人都干了自己位置上合理的事情之后,终于成了两座塔。

物业冲不下业主的塔,法院6年审理两个案子,消化的案子没有每年新增的案子多,让交物业费的人都变成了傻子。

业主也拿不下物业,想搞业委会就避免不了小区内部派系林立,谁也达不到双2/3的过半数。

在这个战场的中央,躺着的是谁呢?除了躺了一地的小业主——他们牺牲了居住品质、房价也跌到谷底,还有和他们陪葬的被克扣工资的保安保洁、挨骂的物业小助理、吃了太多12345公单在接诉即办评比中挨批的街道、天天被110投诉的民警。

物业不是不能走,嘴巴上他天天哭穷说自己要走,实际上只要钱不花在小区,总有傻子交钱,交一毛钱他都是赚的。物业服务的底线是大门放一个老头儿,不能开源节流就好。

业主也不是不能走,小区环境变差了,卖房走人肯定比天天吵架容易。

在故事的最后,用六个钱包,考了研,从农村好不容易来到城市的小帅和小美,买了他们人生的第一套房子,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他们加入业主群的时候,当年带着大伙儿维权的老头儿群主说了一句大家欢迎新邻居,群里纷纷点赞。

“跟我一起成立业委会吧!”老头儿坚定地说,语气还像三年前那般坚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