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联在写苏联历史档案的时候它要实事求是?

发布时间:
2024-08-05 02:15
阅读量:
32

因为篡改档案,其后果大概率会是越抹越黑。

就以1959年安徽省临泉县的气象记载为例,让大家看一下篡改的难度:

在《临泉县志》中,对于1959年天气的记载是旱灾从“7月始10月止,历时四月”。在临泉县委的《十年来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也指出,1959年是“六、七、八三个月基本无雨”。

如果单从这两则记载来看,1959年的临泉县无疑是发生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旱灾,且可以用来解释当年临泉县为何会发生巨大的人口波动。

但一旦继续查询更多的资料,就会发现与上述两则记载冲突的证据。例如当时的《临泉日报》上就登载了关于天气的内容,其中记载了在当年六年本地一共有10次降雨:

“3号,阴有小阵雨;5号,小雨到多云;8号,多云傍晚小雨;12号,多云到小雨:14号,多云到小雨;16号,间断小雨;17号,小雨到中雨;26号,小雷雨;28号,小雨到中雨。29号,多云到小雨。

很显然,当时报纸上记载的天气情况就与县志上所说的“基本无雨”出现了严重的冲突。接着在看所在地的《阜阳日报》,其在7月2日还登载了一篇名为《喜雨除旱象,良机要抓紧——各地冒雨突击插红芋》的文章,其中记述到:

“六月三十日,各地都普遍下了一场雨,大部分地区雨量都在三十公厘左右,最大的六十公厘到八十公厘,旱情基本解除。”

而在临泉县委自己当年向地委的报告中,也出现了不一样的记述:

……7月1号小雨;7号,多云到小雨;9号,多云到阴下午中雨。10号,多云小雷雨。26号,多云局部小雨。

……8月1日至2日,我县地区普降小雨到中雨。黄岭、迎仙两乡雨量较大,公厘,城关、长官、艾亭公厘,杨桥、老集、化集、同城、姜寨除部分地区雨量甚小外,一般在—公厘,雨后统计:全县已初步解除情的有59个大队1887个小队,面积429080亩……

由此可见,在真实历史上临泉县只是在当年7月发生了一定的旱情,而在进入8月后便已缓解,远非县委所称的“近三月无雨”的那样严重的大旱。

而与往年的降雨量相比,1959年更谈不上有什么严重的旱情,临泉县农工部在1961年的一份材料就对比了1959年与1961年的降水情况:

……1959年元至七月份降雨量4832公厘,1961年同期降雨3339公厘,比59年少1493公厘。五至七月份1961年降雨1765公厘,1959年五至七月份降雨2918公厘……

这样的天气,显然是无法解释为何临泉县会在1959年冬至1960年春期间损失了1/4的农业人口,那么唯一的结论自然便是临泉县委在当年的气象问题上撒了一个并不高明的谎。

由此可见,在存在大量往来公文与印刷品的时代,某一级政府如果试图篡改某些关键数据,那就远远超出了其能力范围。案例中的临泉县委显然没有能力回收当时所有记载了天气情况的报刊,更不要说当时与上级往来的文件,而在自己的文件上做手脚,那唯一的作用只是给后人徒留笑柄而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