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为什么开始掀桌子抓人?
原来真正的赚钱密码,不止写在刑法里,还写在央行的喊话里。这段时间凡是不听央妈话的都赚大发了。
咱们的央行从上半年的喊话开始,就一直在试图打压长债收益,目标是抬高长债利率。这样的话,顶层货币供应箱会更加丰富,之后应对美联储降息也会更从容。另外,长债涨得太猛,商业银行就会更倾向于拿存款买债,而不是放贷给实体,资金都在金融系统里空转。那长此以往,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能力就会失效,也就是所谓的货币政策传导不畅。
可以说,从央行的角度看,打压长债利国利民。具体操作上,央行也是双管齐下,一手是喊话。央行大大方方告诉市场,我要干偿债,比天天模模糊糊不说人话的美联储强多了。这一手,就是操作。央行借券卖出,打压长债收益,有一点类似股票里的转融通,言行一致,名副其实。
可惜没有用。事实证明,在资产荒下,长债成了几乎所有投资者的众望所归,甚至老外都来了。以前的外资买茅台,现在外资买长债,央行在前头卖,屁股后面一堆人藏着买。央行的胳膊,终究拗不过市场的大腿。不管央行怎么努力,长债依旧猛涨。
你们自己不愿意体面,那我就帮你们体面。你们这些机构是不是忘了,我央行除了是运动员,还是裁判员,不仅是裁判员,而且同时还兼任保安队队长。胳膊确实拗不过大腿,但是胳膊可以从怀里掏出一把 AK47。交易做不到的事儿可以靠政策,政策做不到的事儿可以靠抓人。
昨天央妈出手了,江苏四家农商行因为涉嫌操纵国债市场价格,被要求做自律调查。当然了,现在央行只是拉了几个小家伙出来杀鸡儆猴。用的词也不重要,自查。虽然说最后大概率会有罚单,应该不至于伤筋动骨。但是这个用意已经很清楚了,还想跟我央妈做对手盘的,你最好想想清楚,割割老百姓的韭菜也就算了,居然还割到你祖宗头上来了,我卖不过你,那我还罚不过你吗?
估计这个事儿一出,所有的农商行在买长债的时候,都得掂量掂量自个儿脑袋上的乌纱帽是不是稳当了。问题是,你央行管天管地,你管不着公募基金啊?而且你总不能说债券基金经理买债券有问题吧?另外,债基基金经理过去几年给基民赚了不少钱,你想发动群众不买,群众都不答应,那怎么办呢?
其实也好办,这就是跟隔壁打个招呼的事儿。你公募基金买不买长债,我确实是管不了,基民不买股金买债基,我也管不了。但是你公募基金能不能发产品,这个可是上头说了算。那存量不论,增量债基就先别发了,要发,也只许发短久期的产品。
从证监会官网上看,上一次债基获批还是 6 月 10 号,一天批了 13 只债基,属于是证监会给基金公司的 618 福利了。这之后,直到今天,证监会一共批了 66 只基金,指数、股票、混合、rates 什么类型都有,但就是没有债基。更有小道消息说,监管部门要求部分债基规模比较大的头部机构出具新获批的债基久期不超过两年的承诺。
说到底,就一句话,债基存量不论,增量不行,严防死守。
那站在央妈的角度上做宏观调控打压偿债没有什么问题。只是除了买理财产品和买长债基金的投资者,高性价比的投资标的本来就不多,这下又少了一个。
那么持有债基或者是想买债基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我个人觉得,投国内资产的最好不要逆天而行,偏让涨的不一定涨,偏让跌的一定会跌。偏要做的事儿不一定能成,偏不让做的事儿一定做不成,毫无例外。
所以现在债基的方向也很明确,规避偿债,拥抱短债。首先,央妈并没有对短债下手,短债的基本面没有任何恶化,之前的债牛,未来该牛得牛。
其次,由于长债基本面恶化,那大量的资金就会从偿债转向短债,资金拥挤自然会造成债基收益率上升。那在这个过程中,先来的占便宜,后来的抬轿子,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之前 QD 基金大规模限购的情况,直接不给你买。
所以就有长债的,如果确定是目光长远的,不在乎短期一城一地得失的,可以继续拿着。长期上,长债的收益大概率是要比短债好的。那如果注重短期回报的,那么现阶段短债的性价比会更高,可以考虑把长债仓位挪到短债上。想继续加仓债基的,也建议以短债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