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回国能否相当于985?

发布时间:
2024-08-13 00:08
阅读量:
18

我就是悉尼大学毕业的,2020年回国在BAT某家工作,9月以来一直在给产品和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团队面试候选人

说句心里话,每年招聘季我都很心痛,一个个候选人曾经引以为豪的【王牌】,其实并不是企业重视的,每年我司内部都会拒绝很多藤校,牛剑,双C9的候选人,这些人都以为【985或名校学历好找工作】

很多人以为大厂面试的神仙打架是【高学历,高颜值和关系背景】的打架,殊不知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企业招人越会有两个趋势

企业开始对候选人背景挑挑拣拣,学历、专业方向并不是主要的,而是【对行业对岗位的理解度】,哪怕你没干过,但是能大概说出个50%,就会被考虑,否则哪怕是名校也会被筛掉
企业开始看简历以外的东西,如果只有一份简历,或者一些很水的实习经历,肯定没办法进入终面,甚至网申就被卡掉了

9月初的时候,我面试了一个悉尼大学毕业的姑娘,她的专业我也恰好熟悉,本着【照顾一下同校学妹】的想法,我友好地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选择我司?你认为我司,或者说这个岗位,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谁知这个姑娘的回复令我震惊:

我觉得我的学校很不错,因为是名校,所以配得上贵公司,也希望你们能教教我,因为投了好多简历,都没有什么回复

面试不得不终止,后来我再次仔细阅读了她的简历,看着她的音乐社club经历、当地音乐节志愿者经历、出国旅行经历,课堂活动经历,内容丰富多彩,但越看我越同情她。

我大学的时候,最开始也是这个风格。一定要让自己看起来很忙,主打一个【没有虚度光阴】,然后一次又一次的迷茫,不明白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学了这么多、经历这么丰富,到头来能去做什么?一年又一年之后,转眼就毕业了。

面试的时候,很多候选人说【平时会经常刷知乎】,那么我就来知乎说点真话,我看了一圈这里面的答案,没有人告诉留学生【到底怎么规划和布局自己】,过于碎片化的信息导致太多人觉得【经历多就是好事】,【海外QS排名就是护身符】,【时间还很充足,等待做好了才开始】,【做了就一定要看到回报】

在企业看来,悉尼大学回国是否=985?是一个充满了学生思维的提问,就像很多人以为【有了A就会有B】一样,认为985的我们已经有了护身符,永远每天都在忙碌,然后忙着忙着就能有个天大的好工作掉在自己头上

然后毕业了,撞得头破血流后才发现,我到底过去都在忙啥?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经历过找实习受挫,实习转正失败,签约Offer被企业单方面毁约等情况,不得不继续在各大厂之间游走,我发现自己曾经的社团、活动甚至成绩,企业看都不看,尽管在大学四年里,我看上去特别努力

我还曾遇到过新南威尔士、悉尼大学的另外一批候选人,面试的时候手握2-3个U盘,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对行业、对岗位和头部产品的调研和洞察,里面旁征博引的观点和论据甚至不输我的团队成果,有的甚至已经通过行业渠道发表了2-3份个人insight,令人非常欣赏

这些并非是学校要求的,他们在读书的时候并没有过多关注【XX大学是否=985】,而是开始接触校外资源,从创投、职场活动到企业峰会,行业共享论坛,早早发现【学校的知识、社团、商赛】与社会完全脱节,也慢慢知道了自己未来要干嘛,才能在毕业的时候能无缝衔接进入比较大的平台

相比起来,很少有人是大学里就能幸运地接触行业资源,接受了这层认知并且付诸实践

商业社会的残忍和冷酷在于,可能某个阶段你错过的认知和资源,并不会因为你在某个学校,某个专业就能轻易获得,而是需要后天拼尽全力才能慢慢找到正确的的方向。


7号上班,又要面试一些人,再写点心里话

我发现,很多人面试的时候抱怨【找工作很难】,但一问就是【我的专业很天坑,不好就业】。工作这几年下来,我发现太多人非要去找【专业对口的工作】,比如我在悉尼大学的专业就很坑,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它既不像纯商科那么宽泛,也不像编程那么专业,所以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对应的岗位给我,甚至反问我【你的专业到底是个啥?介绍一下可以吗?】。同理我也遇到很多985或G5毕业的学弟学妹,专业非常新颖,比如全球迁移学&社交分析,

个人认为,不能对自己的专业太执着,其实好好想一想,商业世界的迭代和变化非常快,大一所接触的知识,往往大三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所谓的专业,可能完全不可能在四年内让你掌握最核心的内容,而大学期间的所学,可能比不上在外接触的某个商业演讲或行业推荐机会,这些甚至关乎个人未来的平台、资源、未来老板的好坏。

但读书的时候,太多人不在乎这些,只是关注所谓的学校排名,对所谓的名校毕业的人的行为进行无限神秘化和合理化,慢慢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至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配有好的机会】。

但实际上,当今职场的工作,只要智商正常,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试错个几次都能很快适应。比如很多人眼中高大上的【战略分析】,【并购咨询】,【投资研究】,这些工作的部分环节,难度甚至还不如大学阶段的理工专业课,但为何太多人望而却步?

原因就是【尝试机会太少】,因此对它们充满了畏惧和不解,之所以有人到了公司就能和周围人打成一片,别人毕业四处投简历碰壁,ta能一口气拿到三五家二三十万年薪的offer,因为他们早早适应了,非常熟悉了商业场合的谈吐和逻辑,语言组织驾轻就熟,自然而然的就熟悉了那一套规矩。

所有的行为,所有的环节,所有的脉络都清晰可见,熟能生巧后,就会慢慢理解为何【企业对很多院校一视同仁】,甚至很多专业要求都不限,因为我们认为只要一个人有了足够的经验,他自然而然就能变成合格的候选人,所以尽量去接触行业里能提升自己的机会和资源,跨越学校的门槛,突破困住自己命运的天花板才是王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