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务员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
2024-08-13 23:50
阅读量:
35

原文大概写于2021年初。

感觉幸运又孤独。

我去年考上了某发达地区市直单位。现在还在试用期,不知道转正后工资多少。但是别人都说这边比较高(解释一下,都是被培训机构吹的,加上不明真相的网友乱传,实际上达不到网上说的,其实只是比大部分地区多点罢了,相比房价根本不高)。

我不是研究生,不是党员,不是应届,不是村官,有资格报名这种级别比较高的岗位就不错了,然后居然还考上了,而且是疫情期间找工作不顺利时候战胜了几百人上岸的。可以说非常幸运,咸鱼翻身了。

我甚至都能体会到范进的感觉了(当然我没疯)。之前跟家里关系一直闹得比较僵,因为我曾经不顾反对辞去了稳定的国企工作准备了一年去考研,为此还和家里大吵一架,后来没考上又赶上疫情失业在家,过了很久才找到一份私企工作,待遇比之前差一些,大龄男青年没存款没对象内向不会说话,成为了家族之耻。

幸好我还有公考的底子,确切地说是行测,去年我一咬牙一跺脚,工作之余连考六省。当然我没有盲目考,我从来不会为了上岸而上岸,我只考自己想去的单位,去级别高的,去大城市。所以我考的全是部委,省厅 ,副省级城市市直机关。从来不看报名人数,宁可考不上,不去自己不想去的地方。

皇天不负有心人,总算考上了。

可以说这份工作我基本挑不出多少缺点,收入不低,平台高,专业对口。

但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我是外地人。而且是远隔千里的外地人,文化啊习俗啊什么的和这边完全不一样,之前也从没有来过这里,当地没有朋友,非常孤独。


2021春节期间更:因为没法回家过年,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我还孤零零地留在出租屋。评论区有人说我跑题,那下边就补充一下考上公务员以后的生活:

我们是业务部门,挺忙的,我刚去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清闲了几天。后来慢慢就忙了,遇到事情经常要加班,当然了没有996那样疯狂。

虽然说专业对口,但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并不是一回事,何况我已经毕业几年了。

严格说来并不难,就是内容比较杂乱,容易乱中出错。

我所在部门人不多,各自管一摊子事。我初来乍到所以同时学着几个业务。

感觉跟以往工作比简直天壤之别:以前在企业工作就是个孙子,天天求爷爷告奶奶,面对领导要谦卑,监管机构惹不起,客户都是大爷,前两份工作都是如此。现在的话,我们起码没有业绩压力,当然了在企业你干的好挣得多,政府机关地位虽高但是里边的人收入低。

工资在全国属于比较高的地区,我试用期工资已经超过很多省市的转正后工资了,并且我们收入在当地还是低的,县区乡镇比我们高好几万。

好像经济好的地区收入都是和级别倒挂的。很多人问我考区县乡镇还是考省直市直,这个看你自己选择,就我来说我认为差的这些钱不够打动我去考基层岗位,一来是异地基层很难适应,二来是想开阔眼界,当然了,你要是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肯定要有基层工作经验。

这里提醒大家一句,考编尽量不异地,异地很难受的,毕竟不出意外你要做一辈子。非要给想考异地的,也要尽量考大城市、发达地区。除了长三角珠三角,最好不要考异地乡镇岗位,因为钱多事少离家近一个都不占。即使是长三角珠三角,也就图一个钱多,外地人来了语言文化很难适应,别人说话你都听不懂,非常难受。县的话看情况,如果是百强县或者紧邻城市的值得一去,否则也要慎重。反正考外地建议省直市直或者区直。


另外发工资时间比较给力,每月月初发本月工资,听说遇到事情还会提前,不会延后。

对比一下在企业的工作,发现越接近体制,就越不会拖延。我在私企上班,每月十号发上月工资,遇到假期会延后,年终奖要第二年年中才能拿。我在地方国企上班,每月五号前发上月工资,或者月底发本月,年终奖在春节前发。朋友在央企上班,每月月中发本月工资,年终奖在元旦前发。现在我在政府机关,每月初发本月工资。

食堂吃饭要花钱,但是有饭补,就是每月往饭卡里边打一笔钱。

体制内或者国企单位食堂吃饭大致三种情况,一是不要钱或者象征性收点钱的,这种相当于单位管饭。二是正常或者低于市价收费,但是会发餐补打到饭卡里,这种也是单位管饭,大部分情况餐补够用甚至还有结余能去单位小超市买东西。三就是正常或者低于市价收费还不给补贴,这种情况很少,一般是财政特别紧张的地方。当然,还有个别地方没有食堂,自己解决。至于私企就反过来了,管饭的是少数,不管的占绝大多数。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收入的人体制内的感觉更有钱的原因之一。


下边针对很多朋友的提问我想说几句话,可能有点难听,请多担待:

1.你们提问时候能不能不要问那种随手百度就能搜到的,比如什么每年几月份考试啊,我去哪报名啊,我能不能参加外地的考试啊这种,您连这点信息搜集能力都没有或者都懒得去搜,那估计对考试也不会上心。

2.能不能不要提那种我回答不了或者说可以累死我的问题。

比如我想考哪哪哪你觉得难吗?难不难看你的实力和你对手的实力,我哪里知道。还有什么我是学某某专业的,考什么岗位好啊?拜托,您好歹给个范围啊,连参加哪个考试都不知道,我怎么给你选,我难道是神仙提前能预料到哪里招人,招怎么样的人?我下文中关于如何选岗位已经说的很详细了,你按照我的方法筛选一遍,最后还能剩下多个岗位不知道咋选再来找我吧。

非要想问,那你就去报个班,会有人非常热情地帮你选择岗位的。另外说明一下:我考公没有报过任何班没有上过任何课,别问我哪个培训机构哪个班哪个老师好。


更新:

没想到突然有这么多人关心我,非常感谢。

应大家要求说一下公考经验。

这里插一句,很多小白问考公信息哪里找,在此统一回复:我的办法是关注那些培训机构的公众号,微信搜中公教育华图教育粉笔教育这些,一到考试就会给你推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都有。

考之前,首先你要确定一点,你是不是真的想当公务员,不要去随波逐流,也不要盲目抉择。拿我来说,我学的专业对口就业方向就是政府机关,而且是公考招录大户。然后我不是那种敢闯敢拼的人,也厌恶一些私企洗脑和996那一套,所以我知道自己可能更适合在体制内。

然后,你再确定你想做哪里的公务员,级别上分部委,省厅,市局,县局,乡镇街道。地区上分东部西部南方北方。城市上分一二三四五线,县城,乡镇。部门上分,有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两院,群团。每个机关下边又分成很多个委办局。

很多人根本没有规划,随意报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的人选择依据非常片面,比如只看招录单位不管岗位适不适合,或者只看地域不顾岗位。还有的人每次都等到最后一天选个报名人数最少的,纯粹为了上岸而上岸。

我们很多人总是重备考,轻报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高考时候这个问题就很严重。

给你们说一下我的思路。首先确定自己要考哪里。我比较内向,不善社交,同时家是普通农村家庭,这就决定了我不太适合在小城市或者县里,因为小地方是熟人社会,人情味比较浓,体制内关系更是盘根错节,你不会交朋友就会举步维艰,相对来说去大城市、级别高的单位更适合,因为外来人口多,足够包容,各项制度比较规范,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当然这只是从一个小科员的角度讲,你要想往上走也要多和人交往。

很多人还是不明白我为什么不想留在小城市或者县城,我给你们说说,我们家是祖传贫农,起码四代以内没有当官的,而县里体制内的人往往都是沾亲带故的,这种情况下你既不会社交又没有关系,会过得很难。

而在大城市,一是各种制度比较规范透明,二是外地人很多,谁也别瞧不起谁。并不是说大城市所有地方都公平,而是对于一个无权无势的外地人来说,你根本达不到需要找关系的阶段。日常各种事情都比较规范,按照规定做就行。而在很多小地方,屁大个事也得找人去办。甚至明明不用,但是所有人都认为需要。

就说这次我考上公务员吧,在我们县或者老家农村,别人知道了都先问我面试是不是找关系了,因为在他们眼里,没关系肯定办不成这事。

再插一个事,我毕业那年,身边有熟人告诉我家说可以给我安排工作,需要交十几到二十万不等,其中包括去县里某机关,基本可以肯定是临时工,月薪一千多那种。还有是国企小职员,不知道是不是正式的,就算是,他那个岗位比我第一份工作收入还低一些。然后我告诉我妈:这些工作我凭自己本事就能找到,并且找的还更好,再怎么说我也是985大学毕业的,别说花十几万了,就算不花钱,当个临时工我都不可能接受。

接着说选岗,确定地方后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单位和岗位,其实这个主要是给不同单位在自己心中排个序,因为你没法保证你最想去的地方恰好你能报。根据客观实际,选好你最想去的单位,次想去的,再次想去的。然后每次报名照着排序依次看有没有合适的。

当然,城市水平,单位级别,单位和岗位性质,这三个条件有可能产生冲突,前两个一般正相关,但是第三个往往就会出现矛盾。因为大城市你最想去的单位往往竞争过于激烈甚至你压根没资格报。那就看你自己的情况和意愿了。对于我来说,单位级别可能最重要。所以这个选项排最前边。然后单位级别高的地方,最起码也是个地级市。从中选择比较发达的地区。最后看单位性质,当然如果级别高的单位都是自己不太想去的,我也会考虑选择低一级的自己想去的单位。

其实我这么说可能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我的专业能报的比较多,不管国考还是省考。而很多同学根本没有那么多选择。甚至是只能考不限专业的。那样就没办法了,只能硬拼了。

(在此统一回复一下问我大学专业问题的朋友,我的专业属于经济类下边的一个小专业,能报的岗位比较多。

还有很多人问我他的专业能报什么,也在此说明一下,我不是志愿填报专家,我只了解经济类的专业,最多还知道点其他的文科类专业,理工科的真心不懂,能报哪些岗位您看职位表就知道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或者说是大部分同学只想考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地方。比如只考自己家乡或者邻市。这样的话,有可能会比较困难,因为一年就一两次考试,还不一定有能报的岗位,尤其是小城市和县里,一共也没几个职位,那样的话你就不能一棵树上吊死,要做好长期考不上的准备。

另外就算要离家近也不要贸然考不如自己家乡的地方,后悔就晚了。比如说你是市区的,考下边县里;你是一个富裕县市的,考附近一个落后的县市。这些要慎重。

再谈谈报考人数问题,如果你是那种只要上岸就好,其余一概不介意的人,那你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等到最后一天找个人数最少的报名。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你一定要建立在认真调查加理性思考的基础上,不是仅凭自己想象。并且这么做也有风险,因为别人也想这么干,经常导致最后一天本来没几个人报的岗位成了热门。

否则,还是不要把报名人数做为最重要因素。在人数差距不太悬殊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岗位主要看我前边说的那几个条件。其实我自己的话压根不看人数,每次都是第一天就报好名,当然我也会考虑竞争,于是两个差不多的岗位,我会选择限制条件最多的一个,这样竞争就小了。


更新一下,很多人问如何选择岗位,还有人直接问我能报什么岗位。这里我告诉大家怎么做。其实你根本不用太纠结,很多时候根本不是你想报哪的问题,而是你能报哪。

下载职位表以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意愿,筛选就行了。excel上边的筛选功能大家都会吧。下边说说具体操作:

如果你是本科生,你就去掉要求研究生的职位。你是研究生,就去掉仅限本科的岗位。你是群众,你就去掉要求是团员党员的岗位。你是团员,就去掉要求党员的岗位。你是党员,就去掉要求非党员的岗位。你不是村官啊退役士兵啊三支一扶这些专项计划的,就去掉这些岗位。你是非应届,就去掉应届要求的岗位。你工作不满两年,就去掉要求两年工作经验的。

然后,去掉外地限户籍的,去掉你不想去的地方的,如果只想考家乡那更好办,之后去掉你不想去的单位。

还有性别,去掉你不能报的。

接着是专业,这个比较麻烦,你可以用搜索功能,把你的专业名称,专业大类,学科门类名字都搜一遍,再加上不限专业的,结果就是你能报的。比如你学金融,你就把金融学,金融学类,经济学门类,三个级别学科都搜一遍。(其实往往在这之前就已经剩不下几个岗位了)

有人可能问,我是应届研究生党员,能报的太多了,还是选择困难,怎么办。那样更好,你就只保留要求应届研究生党员的岗位,你就会发现竞争非常非常小。

说到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在几个岗位不能抉择的时候,大家尽量报自己能报同时限制条件多的岗位,那样竞争小。比如你是学经济学,那你最好就报只招经济学小专业的,次选报招经济学大类的,尽量不要报招经济学门类的,那样一堆别的专业的都跟你争。还有一种是几个专业一起招,假如你的专业和其他的大专业一起招,比如要求经济学、金融学或会计学,那样的你就注意了,后边两个专业学的人太多,你的竞争压力可能比报经济学大类还要大的多。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绝大部分人就没剩几个能报的了吧,甚至有人都没有能报的了,只能去拼三不限。

还是犹豫的话,这时候就可以去咨询有经验的人,而不是一上来就让别人给你推荐合适的岗位,人家连你是谁哪里人学什么学历多高都不知道,咋帮你选。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决心,既然决定要考试,那就把他考完,不管你准备的怎么样。公考成绩其实和你的备考情况没有太必然的联系,这和别的考试不一样。很多n年没考上的人,其实他们根本就没重视,或者是太害怕。有的人因为没复习就没去考,有的人说要上班没法换班去不了,还有的人考一半跑了,甚至有人迟到了。

我每次考试都是在周边住下,前一天晚上会步行去一次考场,计算时间,知道自己最晚多久去不会迟到。然后当天会提前很早到考场,从来没有迟到过,报了名的都去考了,甚至有在不同省周六周日各考一天的。


后边讲讲学习经验。申论我非常差,历次考试平均分四十,最高也就六十多。

所以申论就不误人子弟了,只说行测。

首先我们要明确行测考什么,行测和以往我们经历的中考高考考研考证不一样。那些考试是考你学的怎么样,而行测考的是你这个人本身能力怎么样。说直白一点,考的是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积累。

这两种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具备的,很难通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能考高分。需要长时间下功夫。

很多人看了会觉得悲观,但是也有好处,就是你一旦学会了,就可以一劳永逸。

我现在每次考试都不会再专门准备了,也就考之前做几套真题练练手,后来连练都不练了,没时间。比如去年这几次,都在七八月份,当时工作也比较忙,每周五晚上或者周六白天坐飞机或者高铁去,第二天考试,考完立马赶回来。周一又接着上班。一个多月没休息。

然后五次考试下来,我的行测一次85,两次80+,一次79.9,最低的一次73(那次分普遍低,我名落孙山,但是进面的几个人行测都没我高)。

那我考高分靠的是什么?是我从小到大看过的书,做过的题,积累的知识,锻炼的思维能力。这些东西一旦学会,就刻在骨子里,永不磨灭。

下边说说具体学习方法,提前声明,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甚至有可能起副作用,大家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

先说常识类,这个考的是知识的积累,需要大家平时多看书多看新闻,如果看不下去可以看纪录片。再不行平时多刷刷知乎上那些时政历史地理科技类的回答。你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哪怕那道题直接选你不会,也能凭借自身的基础推出来。

然后是语言文字类,我的经验是需要练习快速阅读的能力,同样需要你多阅读,读的书越多,你就能越快速地读完并且正确理解中心思想。具体到做题时,一定要速度快,因为这类题你很难全对,另一方面你也不可能一点不会,你犹豫很久也不见得能选对,所以就要提高速度,哪怕牺牲一点正确率,节省下来时间攻数学类。当然如果你报的岗位竞争很小,不需要考太多分且你数学实在学不会,那就好好做语言类题。

逻辑推理题,需要你平时多练习,培养自己的推理能力。我是从小经常看一些报纸或者杂志上的智力题,做的多了发现其实就那么回事,万变不离其宗。这种题你一定不要害怕,很多人其实是被吓死的。

图形推理类题,对于平面图形,一般就是数有几条线,几个角,几个对称轴,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几笔画出来等等,从中找到规律。你要提高自己的速度,能快一点是一点。因为没有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到底适用的是哪种规律,都要结合经验一个个去试,你速度快了就能短时间内多试几种,迅速把题做出来。

再说一下立体图形,一般就是展开图或者组合或者分解,这是很多人的噩梦。我的意见是,你要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平时学习别依赖那些视频演示,考场上没人会给你放,全得凭自己想象。先从简单的开始做,逐步升级,然后你就会发现并没有那么难。我这人特别懒,小时候学立体图形,老师让动手去画去折纸,我懒得不行,连动都懒得动,就自己硬想,后来就把这个能力练出来了。现在做立体图形题很少出错。

资料分析,其实都不难,只是要练习心算能力,很多题不用你准确计算,算个大概就能选对答案,这种情况下你要是能用心算,会比笔算快的多。就算不能完全用心算,最起码你能简化步骤,减少用笔写的字数,大大缩短计算时间。当然这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需要你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不要一看数字大就立马觉得自己算不了。非经济类管理类的学生还要多看看经济新闻和统计数据,了解那些常见的术语,比如环比和同比有什么区别,增长百分之多少和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有什么区别,翻两番和翻两倍有什么区别,贸易顺差和逆差有什么区别。

数量关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最难的,很多人干脆直接放弃,留到最后乱蒙。这也是我得高分的关键,数量关系基本每次我都是全对,最多错两三道。是我数学学的多好吗?不是,我大学数学都是60多分,考研数学都不及格,高考120+,和我大学同学高中同学比起来也不高。但是,那些数学学的比我好的人,他们行测数学却经常做不过我,为什么?因为数学好不一定行测分高。

下边解释一下:

行测考试的一个特点是时间一般都不够用,很多人说我平时慢慢做都能做对,但是到了考场时间紧张就做不出来了,那我只能告诉你,你那个只能叫会做题,不叫会做行测。毕竟行测那些题,基本都是中学水平,你一个大学生要是不限时肯定都能做得差不多。行测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压力测试,测试你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所以你最该重视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做题速度。平时练习要注意时间,你可以参考考试时间给自己限时做题,千万不要养成不重视时间的习惯,到了考场再适应就晚了。

下面说回数量关系,你要学会如何在短时间选对答案,而不是如何正确地解题。

因为行测都是选择题,不看你步骤,你用数学上最正确地方法解题,很可能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我们要见招拆招,找到最快或者说期望收益最高的解题方法。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锻炼你的大脑,练习心算能力,你可别小看它,关键时刻能给你节省很多时间,我不是天才,也没有专门学过,但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心算能力逐步提高。现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乘法基本都能迅速算出答案。多位数和多位数的还在练习,但是笔算时候速度非常快,因为其实质就是多个一位数与多位数的乘积相加。

多位数加减除基本都是几秒心算出答案。

这样简单的计算不用动笔,复杂的计算可以大大减少用笔写的步骤。

同样,很多需要画图的地方,我基本也不需要画或者只需要画很少的几笔。剩下内容脑补就行。

这样一来,我就比别人节省了很多时间,自然就有时间把题做完做对了。

第二你要学会独立思考并坚持之。很多人一看题太难就不学了,就承认自己不行了。这样你永远学不会。

还有人会赶紧看答案或者问别人。这样做也不是不对,但是你要建立在你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比如某道题给你一个条件让你证明一个结论。其中要经历ABCD四个步骤,你不会做。如果你一点成果都没有呢就去看答案,那你只能把这四个步骤背下来,考场上忘记了只能继续望洋兴叹。

而如果你能多想一会,比如你由条件推出了ABEFG,由结论反推出了DHIJ,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把他们连接起来,这个时候你再看答案,看到C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以后再也不会忘。

尽管你自己想问题的时候做了很多无用功,得到了很多不相干的条件,但是你思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升。不敢试错你就永远学不会。

这里再次强调,我不是天才,这些都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很多时候一道题我能想几天甚至几十天,虽然过程痛苦,但是一旦想出来那种成就感会是最好的激励。

你们想做得又快又准,就要多做题,多思考,记住,思考和做题一样重要。大部分人都会刷题,但是却不会思考,所以做了一堆题也没有质的提升。

评论区很多人问我具体怎么做,还有人说我说了跟没说一样。对此,我想说:对于大多数不是天才的普通人来说,学习需要下苦功夫并且持之以恒的,还要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你们想让我说个具体方法你们照着做就能拿高分,那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以为普通人捡到个武功秘籍,照着练练就能成为绝顶高手,甚至想直接让别人把功力传给你。真有那本事我早去办培训班实现财务自由了。

很多人还是要问,我就是学不会学不下去怎么办?

你要学会循序渐进。

你可以把题分成难中易三种,先练习容易的,把容易题练到怎么做怎么对的地步,再攻克中档题,如果还有能力就去做难题,没有的话也无所谓,你能把容易题和中档题都做对了分就不会低。毕竟大部分人考的岗位行测也用不了八九十分,能上七十甚至六十就够用了。

要是水平不太理想又非要考热门岗位,那只能指望撞大运了,这种人你也不必咨询我,因为我肯定帮不了你。

最后说一下我的行测做题时间安排:我都是按照试卷给的参考时间做题,不会先漏过某个部分,做完一部分立即涂卡。一般语言类和常识类题目都能提前完成,省下来的时间就去攻数量关系。逻辑推理、资料分析和图形题差不多时间正好。我从来不会把数量题都留在最后,而是按照参考时间去做,时间用完就去做下一部分,最后别的题如果省下了时间就返回来做数量题。

我当初自己私下做真题一直计着时,还会扣掉涂卡时间,做完后根据结果反思,不停的调整时间分配,最后找到了这个最适合我的方式。

自从这样分配时间以后,我基本每次都能做完甚至有的时候还能提前完成。你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借鉴。

行测先讲这么多。


然后给大家说一下我考公及备考经历吧,面试还没想好,后边再说。

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考公,也不懂公务员这份工作咋样,并且身边同学也很少有考的。大学是个985,所以找工作可能没那么困难。我考研没考上,也没参加秋招,觉得春招肯定很难找好工作,很慌。

后来考了个家乡的地方国企,待遇也不错,就没再找别的工作。那的招聘考试是我第一次接触行测,很轻松就通过了,觉得自己很幸运,但是当时不知道那就是行测。

毕业第二年秋,对工作不太满意,后来国考出公告了,有同事建议我去考,遂想去试试水,买了一套资料,做起来发现原来行测特别适合我,因为有从小到大二十年的积累。但是申论感觉很难把握。报了一个一线城市岗位,学了不到两个月,成绩行测70+申论40+,初战惨败。

毕业第三年春,同事告诉我还有省考可以参加,我挺期待,结果机构改革不招了。(刚开始我以为公务员考试就只有国考,后来以为省考只能考本省的,也不知道啥时候考,每次都是同事告诉我的。)等到秋天,国考总算来了,报了一个二线城市岗位,结果这次更惨。

当时,我秉承着理想主义,遇到难题极少跳过,宁愿耗费时间也要攻克。我认为考试就是要堂堂正正地把题挨个做对,不能有任何妥协或者变通,否则就是歪门邪道。

这种做法在考场上不合适,但是如果不是从小到大都有这种劲头,我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这里告诫大家一句,考场上你可以找捷径,可以投机取巧,尽一切可能多拿分,但是平时学习还是“傻”一点好。

结果卡到数学题那了,加上考试前觉得困喝了两瓶红牛,开考半小时就想上厕所,但是规定不让去(也可能是让去我不知道),憋了一上午,做数学时候根本没法全力思考,把时间基本耗光了,后边几十道题都是匆匆忙忙连蒙带猜完成的。

后来行测考了67,史上唯一一次下七十,申论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定在40+。

第四年初,我辞职了,就是开头说的和家里大吵了一架那次,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个读研的梦,挥之不去,之前是怕给家里增加负担,所以没有二战。那年攒够了考研读研的费用,就果断辞职了,父母不满也无可奈何。

那年春天,备考研究生过程中,看到某省省考出公告了,有合适的岗位,就报了。然后花十块钱从某多多上买了一套真题。

之后晚上学习累了就做一套行测,持续了一个多星期,当时我也在反思去年的失利,所以每次做都会计时,不断摸索调整时间分配方法,终于找到了最适合我的,就是前边说的按照参考时限做。同时我对行测的理解也提高了一个层次。

考完行测,在某笔估分80左右且是前百分之一的成绩。非常兴奋,当时都在考虑还要不要去考研了。

后来才知道自己太天真了,最终成绩行测78,申论30。虽然说都压分了,但是申论也没人比我更低,最后遗憾落榜。

时间迅速来到了年底,我相继参加了国考和考研。

毕业第五年,一月,国考成绩出,这次申论终于正常了点,60+,行测则更上一层楼,80+。晒出成绩朋友纷纷祝贺,我却不知道该哭该笑。

因为前边说了我报名从不看人数,所以我成功踩到了雷:一线城市,几乎是三不限,竞争比千里挑一,我以将近一百五的分数再次遗憾落败。

后来的故事更惨,研究生没考上,找工作遇疫情。蹉跎几月找到个私企,工作之余一狠心全国巡考,终于上岸。

而且我上岸那次报名很偶然,截止日期前两天才看到信息。去考试也是考前三天才下了决心,因为当时非常忙加上又和其他省考试撞车了。后边面试更戏剧性。反正就是我几乎没投入的地方最后考上了,满怀期待的地方却铩羽而归。

所以各位,公务员考试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高考考研不一样,你们要多去考多去试,除非是天才,否则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一两次考试上,你一年精心准备一次考试,上岸概率很可能比不上裸考三次。

很多人一看到报名人多就不去考了,只去人少的考试,但是人少就一定能考上吗?哪怕就三个人争一个岗位,你遇到一个大神就玩完,可能一年努力就白费了。所以要多去考试,降低这种偶然的风险。

有人问我不是每年只有一次国考和省考吗,怎么能参加那么多次考试,这里说一下,省考是可以去外地的,只要当地大政策和具体岗位不限户籍。每年会有一次多省联考,这种情况下你只能选一个参加。(20年分成了两次。)但是鲁苏浙粤深这几个地方一般不参加联考,都是单独考试,再加上国考,理论上你每年能参加七次,只要你能接受异地。另外还有事业单位,机会更多,既有联考,也有数不清的单独考试。

对于公务员考试,我从来没有听过任何课,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也就第一年认真学了两个月,后边两年就是考前做做真题,最后一年连题都不做了,但是靠着不停地考试,最后还是上岸了。

建议各位把自己能接受的地方的考试全都报上,全都去考,不要害怕失败。


评论区很多人问我怎么选择,该去大城市还是留老家,该报好考的普通岗位还是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在此,我只想说,当你犹豫不决地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有可能你就已经不适合去冒险了。

跟你们说一下我的经历吧,我出生于一个比较落后的农村,家乡人思想封闭,不愿出门闯荡。我家里更是保守,只想守着几亩地,不愿意冒任何风险,上边两代人都有很好机会改变命运,可是都被他们放弃了。我深知自己要改变这一切,必须要拼命,否则还是走他们的老路。

所以从小到大面临关键的选择时,我总是选去外面,去更大的世界,从来没有过犹豫。(注意,是有选择的情况下。)

考高中,我们这是考前报志愿,非常坑。并且好点的学校为了抢生源只要第一志愿。一旦你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省重点,将来考不上的话那第二好的高中也不再要你。

比如说最好高中分数线600,第二好的高中570,你考了599,最好的没考上,想去第二的高中人家不收,这种情况要么你掏一大笔钱去重点,要么去教学质量很差的其他高中。

父母求稳,让我报第二的高中,不愿意让我冒险,我就跟他们说我就要去第一的省重点,我也能去。当时我根本没有想过后果,哪怕有身边人的前车之鉴。因为我宁愿不上高中,宁愿复读也不想去非重点。

最后如愿考上,其实按照我的成绩只要正常发挥肯定没问题。

高考结束后出分前,父母想着有个大学上就行了,我告诉他们我不接受非985大学,宁愿复读不想妥协。高二开始我就研究志愿,清北复交肯定考不上,我是文科生,理工类的学校也不适合,这样一来能上的就不多了,剩下的几个学校就是我的目标,最后我也如愿去了其中一个。

我这不是在事后诸葛亮,更不是炫耀,因为后边打击就来了。大学我迷失了自己,学习很差。后边考研,又非要考比本校更好的大学,所以惨败了两次。第一次在毕业那年还能理解,第二次是我毕业三年后,我直接辞职一年时间没有工作去准备考研,压力可想而知,就算这样也没有报个好考的,宁愿失败。

跟你们说,我那次失败损失非常大,我之前的工作比不上各位精英,但是在我们那来说非常不错了,一年到手十万+,六险二金,管饭,算上考研花费和机会成本,那年损失近二十万。并且,后边找工作又蹉跎了很久(也有疫情影响),公务员入职之前的两年一共就工作了八九个月,我第一份工作是19春节后离职的,然后当年没工作,20年找了一个工作,半年后考上了公务员,之后直到21年下半年,我的存款才赶上从第一份工作辞职时的水平。

考公同样如此,我宁愿不上岸一直当炮灰也没有妥协,就是挑着最好的报,每次都是第一天就报了,不看人数,并且因为考试也耽误了升职加薪。

对了,第一份工作干了近三年,前两年时候我都以为自己会认命了,结果第三年工作一有点变化加不顺心,当初的热血就又涌上了心头,导致我直接裸辞去考研。

我是一个很内向,跟别人说话会紧张的人,工作中从来不会起主导作用,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协助。但是,关于我人生的关键抉择,我从来没有因为别人的意见改变过,哪怕还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时候。


现在加更面试,先声明,我的经验不见得对你有用,甚至可能有害,只作为参考。

面试时候我并没有报班,一是觉得太贵浪费钱。二是不想耽误工作,出分后十天就面试,中间还要资格复审,根本没有时间,除非请长假,但是因为这事请假以后也不好意思在那干了,当时在一家私企上班。三我是进面最后一名,当时都在犹豫要不要去面试,毕竟还要跑回老家打一些材料,然后坐飞机去面试,特别折腾。

后来觉得自己考了这么多次好不容易有个进面的,就算是为了增长经验也得去啊。

因为要耽误上班时间,所以我也没隐瞒,直接跟当时领导说了。对方也表示理解。

面试我是真裸考,因为工作很忙,任务还得按时完成,实在没精力准备,买了本书也懒得看了,加上之前也没进过面。

最后前边有人退出,我排名提前了点,面试又以总分零点几分的微弱优势逆袭上岸。

其实我面试表现地并不好,有一道题答错了形式,就是那种针对工作中的情境让你模拟对话的题目,我压根不知道模拟对话是怎么个形式,我以为是和考官各自扮演一个角色,结果考官不搭理我,顿时慌了。

于是就把自己的思路说了一遍,后来才知道是需要你自己以对话的形式答题。

那为什么我最后还上岸了呢?

一是对手可能表现更差,候场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后来被我逆袭的一个哥们很紧张。当然了,如果我们互换笔试名次,我可能比他还紧张。

二是我知识储备比较丰富,前边说了从小看书多,除了答错那道题,别的题都是国家大事时政热点这种,这些题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答,可以不准备直接说。不论在考场上多么紧张,这类题我也能凭着本能答出来,当时都体会不到大脑的思考,就好像眼前有一张现成稿子让我念一样。

比如说,现在随便出个问题:你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

那么我就能立马回答出来不利的地方有一二三点,有利的地方有一二三点,都是一边说一边思考的,并且可以随时举出现成的例子论证。别人一听就知道我对这个问题有研究有思考,这样印象就不会差。再加上我给他们节省了时间,就对我更有好感了(面试时候考官要坐一天,听几十个人重复回答同样问题,估计都烦死了,大部分考生都会把时间用满,我是上来就说,说完往往还能剩一小半时间,所以他们肯定对我印象好。)。

所以平时多看书多看新闻多思考多总结真的很重要。

这里说一下报班的事,如果你自己没有啥知识储备,说难听点就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那最好慎重决定要不要报班,因为面试老师最烦那种啥也不会就知道背模板的人。入职以后我们领导说过,他们去当考官,一听到是培训班练出来的先扣几分。

这是我的面试经验。


最后呢,我想上几个案例供大家思考要不要考公,怎样考公。这些案例都是我身边朋友同学的亲身经历或者我听别人说的真事,为了防止泄露隐私所以对细节进行了一定修改,但是不影响事情本身。

1.小赵在大城市私企工作几年,觉得没法立足加上有危机感,于是决定考公,但是竞争太激烈且自己水平有限,于是千挑万选报了一个报名人数很少但离家几百公里且比较落后的地方,成功考上,但是这是个特别忙的部门,天天加班,待遇也很低。

也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一个都不占,当初只是为了上岸。现在特别痛苦,在那也找不到朋友,想走还走不了。

2.小钱第一次考试就考上了某个专业对口又不错的单位。可惜的是,考上的城市经济比较落后,报名时候也是图竞争对手少,和小赵一个想法。

他后悔了于是就放弃了。之后一心想考大城市,但是总是失败,有的是没进面试,有的是面试被刷,几年了都没考上。前些年竞争还没那么激烈,随着时间地推移考公越来越难,当初放弃的岗位现在都考不上了。

现在他开始后悔当初的选择了。还好有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3.小李学历很低,专升本,在外面私企工作天天996待遇还不好,于是下决心考老家公务员,备考花了十几万,最终考上家乡县的乡镇派出所警察,虽然工作也累,但是很开心,因为和私企比,收入高了地位也高了。

4.小周和小李情况类似,只不过他考上的是异地县城,离家几百公里,但是清闲,收入在当地也是高的,现在结婚生子,把父母也接了过去,和当初相比他也很开心。

最近几天总结了这几个例子和我自己的经历,我认为考公前你要先做好这样几件事:

一是认清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不要妄自菲薄或者心比天高。

二是重视报考,不要光会努力学习不会做选择,最后事倍功半甚至悔之晚矣。

三是知足常乐,任何一份工作都有缺点优点,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只要比你别的工作好你就应该感到满足。

四是看淡成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事,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少数,不要因为失败丧失生活的勇气。

五是留好退路,除非你家很有钱,否则还是做两手准备,不要为考公而过多耽误工作。这样考不上也没多少影响。

以上经验,供诸君借鉴。


过五千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继续加更一下:

随便谈谈吧。

还是说报考心态问题。对于考公务员,我们既不能轻视,又不能过于重视,要有百折不挠的决心,也要正确看待失败,要在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防止心态走极端。

有的人把考公当成逃避生活和工作的借口,二三十的成年人也没个正经工作,父母催就说在准备考试,其实啥也学不进去。最后甚至与社会脱节,成为精神上的废人。

还有的人因为生活工作不如意,把考公当成救命稻草,拼尽全力去考,以为当上公务员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一直没考上,就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如果考上了,发现这个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于是后悔不已。

这些心态都要避免,在考试之前一定要想好调查好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个工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你随便一搜就能找到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状态,或者可以问问身边人,总会有认识的公务员。

如果家里不是很有钱或者内心不是特别强大的话,最好不要全职备考,哪怕你找个工资低的清闲工作干着也行,比如政府机关临时工。

一旦你想好要考试,就要做好失败准备,你要知道公务员考试是个选拔性考试,就是要淘汰大部分人。但凡是个不太差的岗位竞争比都要在十比一以上,并且动不动就要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平均竞争比在五十以上,并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也就是说大部分岗位一百个人去考试,只有一两个人能考上,剩下的九十多个人都是陪跑。考上的是少数,考不上的才是常态。我们既要努力上岸,更要学会应对失败。不要因为几次失利就丧失勇气甚至放弃人生。

公务员不过就是人生众多选择当中的一个而已。败就败了,说不定你在其他领域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再更新一下现在的感悟: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要因暂时的落后而泄气,谁也不知道哪个阶段谁就能领先。

刚工作时,和我大学舍友比,我的起薪还不低,属于中等偏上。然后过了没两年,人家都在私企,涨薪很快,而我不仅没涨还降了点。到了第三年,我的收入基本快垫底了。赚的多的工资比我高几倍。

后来我辞职去考研没考上,找工作又遇到疫情,那时候我十分痛苦,同学们就已经有年薪近百万的了,跟人家比我简直一事无成。

后来我工作之余考上公务员。而原来风光的同学却各自有了困扰。

有的工作实在太累,天天熬到两三点,怕死在那,最后换了个清闲点的工作,收入骤降。

有的前两年靠着超额完成业绩实现了高收入,但是任务每年都涨,最后发现实在完不成直接跑路了。

还有的公司出现这种那种问题,只能发合同上的工资,绩效啊年终奖全被砍掉了,甚至未来会不会倒闭都不知道。

跟他们比,我是幸运的,不用考虑失业降薪中年危机。

当然了,人家可能之前赚的钱就够我十几年的收入了。


再来谈谈面试的公平问题。

现在逢编必考,并且很公平。说不公平的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有些人不了解,用过去的老眼光看待问题,以为面试要有关系或者送礼才能过。

有些人分不清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分不清编制内和编制外。把事业单位国企甚至临时工当成是公务员。

还有些人纯粹是自己面试没通过就说面试有黑幕,意思是说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先解释第一种情况,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很公平,首先笔试就把水平不行的关系户刷下去了,你家再牛,笔试不过没办法。

面试是双盲形式,你不知道考官是谁,考官不知道你是谁,只有一个编号。考官都是临时抽签选出来的,然后一直到考试都是封闭起来培训。考试前再抽签决定谁在第几考场,每个考场七个考官。

你要想作弊,起码得能控制抽签结果加上搞定五六个考官。有这种实力的人根本不用考试,直接去国企多好,升到处级就能转公务员,何必费这么大力气刀尖上跳舞。

并且不仅仅是大城市公平,你就算考个最偏远的乡镇,也要参加全省统一考试,面试一样是这个流程。

还有那些问我会不会歧视二本三本歧视孕妇歧视女生的人也可以歇歇了。

当然有例外,就是国考中央机关,他们面试就像在企业一样。拿着你的简历,挑自己想要的人。不过也不一定就是说最后考上的都是关系户,能在那些单位走后门的人,也根本不用参加考试。

我考上后老家很多人都问我是不是送礼了,刚开始挺生气,后来想想也正常,他们的年代就是那样。

第二种情况,确实有很多地方有黑幕,但是,不是公务员,而是编外人员或者国企或者少数事业单位。

一般一个大几十万人口的县。公务员也就不到一千,而财政供养人员往往有好几千甚至上万,剩下的人就是事业编和编外了。

某个人告诉你他认识的谁谁谁靠家里关系去到了某局某办或者某部工作,大概率是编外人员。

另外就是数目更庞大的国企员工,每个地方差异很大,但是人数再少也不会低于公务员事业编。像烟草邮政电网两桶油四大行移动联通电信都是国企。

这里提一下,国企普通员工没有编制,领导的话我不太清楚,但是起码得科级以上才可能有,这里说的科级是行政级别,对标县局的局长副局长或者乡镇书记镇长副书记副镇长,不是企业自设的科。

由于现在进编制必须考试,所以国企成了安排关系户的最佳选择,毕竟去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只能当临时工,而去国企则是正式工。

我之前工作的那家地方国企,就是关系户的重灾区。并且关系户不仅要进来,还要霸占好位置,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了好几年,要升职了被关系户摘了桃子。

因为以前国企和公务员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很多人还以为现在的国企有编制,是公务员,进而解释了为什么他们认为公务员面试有黑幕。

同样,以前对编制管理不严,领导的司机保姆都能成为公务员或事业编,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临时工不可能转正,所以认为只要某人凭关系进了某单位,将来就肯定能有编制。事实上想要编制就得去考试,考不考得上全凭本事,和你当没当过临时工没关系。

当然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部分事业编确实有一些黑幕。因为我没考过,不太懂,可能说的不太准确。

想弄进来关系户的一个妙招是萝卜坑,光明正大地减少竞争对手。但是这里有个矛盾,你那个萝卜自己得有硬的文凭和证书,否则条件没法设,搞一些身高体重艺术特长等奇葩限制条件,很容易被发现,甚至组织部直接给驳回。

然后好像一部分事业单位是单独组织考试,不参加统考,甚至是自己单位领导面试,这种有可能确实有黑幕。(我真不了解,说错了勿怪)

至于第三种人,没法解释也不用解释了。


20210510更新: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评论区以及私信有很多人问我问题,但是其中有很多误区,这里给大家纠正一下。

第一,公务员只是个比较稳定的职业,不要去神化它,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

很多人幻想着像古代科举一样,考上之后就直接一步登天了。可是古代科举分成了县府院乡会殿六级,我们平时看电视剧都是什么穷秀才进京赶考考中状元榜眼探花迎娶公主出任高官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你知道吗,能进京赶考的最起码得是个举人,秀才没有资格进京赶考。穷秀才有很多,穷举人基本没有。举人在乡间已经是地主乡绅阶层了。

你现在考的公务员,大部分放古代连吏都不算,就是个衙役。(百分之九十的公务员终其一生都当不上的区县的局长,在古代也只是个吏。)

说这些不是贬低,只是想让大家不要因为在私企受了点毒打就觉得公务员工作是无比美好的。在机关上班也要加班,警察啊扶贫啊办公室啊这些工作996007也很常见。工资也不一定有多高,甚至能发齐工资就不错了,很多财政状况不好的县乡会拖欠工资。而工资高的地方房价更高。

考之前要提前调查清楚,不要考上再后悔。

第二,不要神化这个工作的同时也不要过分贬低它。防止非黑即白的思维。

经常看到有人说在外边混不好就回老家考公务员,或者在外边挣够钱了就回老家考公务员。(这还是谦虚的,我记得以前看到的说法都是在外边不行就回老家当公务员。)

还有人认为公务员都是天天喝茶看报尸位素餐的蛀虫,只有去私企才是凭本事赚钱。

网上和现实中的一些看不起公务员的说法导致很多刚入职的公务员,尤其是在老家县城乡镇或者小城市当公务员的年轻人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感觉自己比不上在外边大城市闯荡的朋友同学。甚至很多人都辞职了。

对此,我想说的是:不要妄自菲薄,现在公务员根本不好考了,除了部分偏远艰苦地区,哪怕是考小县城都不容易。在大城市年薪五十万甚至上百万固然厉害,可是一般人只能工作996住宿出租屋吃饭廉价外卖月薪一万甚至不到,这种生活还真就比不上小城市小县城的公务员。

还有,公务员是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不能仅因为报酬少就看轻这份工作。

第三,考不考公务员看个人能力、追求和家庭现实情况,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假如你想过上豪车美酒纸醉金迷的生活,那公务员完全不适合你。假如你是个智商爆表热爱创新的人,赶紧去搞科研,当公务员屈才了。

就算是适合考,也千万不要把考公务员当成唯一目标,不要把自己未来绑定到这种不确定的事情上。我见过不少全职备考几年都考不上的人,基本跟社会都脱节了,35以后能不能养活自己都不知道。

还有很多家长来问我,说什么孩子上大学期间该怎么为考公做准备,甚至有高中生家长问选什么专业考公最适合。拜托,你家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目标理想我都不知道呢,怎么给你提建议。你觉得公务员好,他可能根本不适合。

就算适合考,也让他自己来问,你不能事事替他办。

况且时间还长着呢,以后不定发生什么情况,说不定你孩子在大学期间自己创业成功财务自由了,或者被你控制干预人生搞得他抑郁了。

先说到这里,有想法再更。


2021年8月某个深夜睡不着觉随便谈谈个人入职以来的感受:

我们单位忙碌程度中等吧,不过我所在处室在我们单位是比较忙的。双休和节假日基本能保证,晚上时常加班,加了班能抽时间调休,不过调休积攒的活还是得你干。

这份工作好处如下:

一是相对清闲,虽然很多人都说公务员现在越来越忙,但是整体肯定不如私企忙。忙的单位一般就是乡镇,警察,两办。但是吧,乡镇报考门槛低,很多人根本没法考别的单位,只有乡镇能考,有个忙碌工作总比没有强吧。警察的话工资比同级公务员高不少,并且除了体测体检,考上难度也低。两办这种提拔快机会多。

二是有保障,不用担心失业。现实中在一个私企干三五年就比较长了,待十年以上的非常少。私企会因各种原因失业,效益不好了要裁员,发展方向换了要裁员,你业绩不好了要被裁,甚至老板心情不好也要裁员。就算这个企业发展一直特别好,你业绩也很突出,老板也智商正常,也有可能失业,比如今年的培训机构。公务员除了主动辞职或者违法违规被开除,一般都是干一辈子。哪天公务员都朝不保夕随时下岗了,外边肯定会更惨。

三是见识多,工作有成就感。出去吹牛有素材,这一年的时间,我见的世面感觉比前边二十年都多,可以见到很多以前感觉遥不可及的人物,去一些新闻里经常看到的机关办事,参加了不少听起来档次高的会议。而且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不是为老板赚钱能比的,你们看看陈佩斯那个警察与小偷的小品就能体会到了。

四是攒的钱多了,公务员收入在当地一般都是中上水平,而且很多东西不用花钱或者比外边花钱少。比如吃住。可不要小看区区几顿饭,现在在二三线城市,如果一直在外边吃或者点外卖,一个月省着花也得一两千,一线的话更高。自己做饭的话,要是工作忙会很累。

也有缺点,和以上一一对应。

工作清闲,但是遇到事情忙起来那也是真要命,比如抗疫,扶贫。

工作稳定不失业,那是为了能让你心无旁骛地牺牲。所谓的高工资就是个买命钱,遇到各种灾难,比如地震台风洪水疫情,公务员都要服从命令,要带头冲上去,哪怕我们不是专业的救援人员。

收入高福利好,可是有可能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了,比如最近的取消绩效。并且也不能做副业,公务员开个顺风车都得被处罚,要是利用自己的工作技能和人脉干私活直接就成为万人唾骂的贪官,而教师那边公众居然在讨论能不能有偿补课。

见识多,可惜知道这些都不属于自己,自己当不了高官政要,也当不了富商巨贾。如果没有见识过他们的生活可能不会有想法,见识过后再看自己会更痛苦。

综合来看,公务员还是个不错的工作,对我这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来说。

对于公务员和私企工作的比较,我认为,一个公务员科员工作,综合得分大致等于当地顶尖企业的员工、大型企业的基层领导、中等企业的中层、小企业的高管、个体户的老板。并且越是小地方,公务员分越高。

很多人问我进入体制内升职无望怎么办,对此,我想说,其实你能当一个科员,可能已经相当于别人的终点了,不能拿企业升职加薪速度和公务员对比。一是层级不一样,体制内一个单位多少人都是有数的,没有那么多位置。二是公务员不会因为自己犯错误以外的因素掉下来,在私企很有可能。

还有工资问题,私企需要比公务员收入高一倍,两个工作才能拿来比较(除非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特别需要钱)。因为稳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好比理财产品和银行存款,二者利率差不多的情况下,是没有人买理财的。

我上大学那会就是不懂以上两点才没有考,错失最佳良机。我爸妈当初阻挠我考试甚至和我吵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们也不懂这些东西。

当然这个工作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有能力或者有资源,喜欢风险与挑战,对金钱有强烈欲望的人来说,当公务员只会拖累他们的发展甚至把他们送进去。对于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喜欢潇洒生活的人来说,这个工作也只能带来痛苦。

而很多人往往陷入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说起来挺讽刺,我看到了一个2015年的提问,问体制内工作和私企工作选哪一个,下边一千多号人大部分支持去私企。很多回答里边写的是去体制内会限制个人发展,稳定不失业就是个鸡肋,有能力的人永远不会失业只会炒老板鱿鱼等等,下边一片叫好声。

而到了19年,此类问题里感觉支持去体制内的人明显占多数了,这反映出经济增速放缓私企日子不好过的情况,到了20年,疫情一来,好嘛,一边倒全是支持考编制进国企了,仿佛体制内工作就是神仙生活一样。

不知道他们真进来了发现和当初的幻想不一样会作何感想,不知道以后经济要是再次起飞了,问题答案会不会再变

我想说,考之前一定要想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愿意不愿意。

2021年末加更:

想考公务员得趁早,如果经过理性思考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去考试。尤其是还没毕业的,能选调去选调,就算不能去,国考省考也有很多岗位面向应届,竞争小容易上岸,务必抓住机会。

我现在后悔死了大学毕业那年没去考,那时候竞争还不激烈,考试上岸容易,本科生也能参加定选。后来想考了基本没什么能报的岗位,还动不动几百挑一甚至千里挑一。

前两天和一老家的同学聊天,夫妻俩都是国内顶尖大学毕业的,然后研究生毕业就考上了我们省省会的编制,虽然我们那工资不高,但是在当地生活还是很舒服的,买房无压力,羡慕死我了。

对比之下,我人在异地,没朋友,房子也没着落,家乡的亲戚朋友想给介绍对象也帮不上忙,非常孤独,理解了古人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思乡的诗歌。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考本省,我考了两年,都没考上,并且岗位其实我还不怎么中意,而我看上的岗位都没报考资格,并且以后我能接受又可以报考的岗位会越来越少。然后公考上岸是个玄学,作为普通家庭的男生,现实不允许我硬考本省的,万一多年考不上就惨了,只能是考到哪算哪。

如果要是毕业那年就考,说不定早就上岸本省了,房子也能买得起,朋友同学多,找对象也有渠道,将来照顾父母也方便。

说多了都是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