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专生几乎都在劝退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英语专业才是家境普通的学生最好的选择,甚至没有之一。
英语专业有如下特点:在就业方面,门槛低,薪水相对高,客户普遍家境也较好;在学习方面,轻松愉快,完全不需要去枯燥地死记硬背和刷题。
劝退英语专业的英专生,一般都是学了好几年英语,但还是连本就相当低的行业门槛都够不到的学生。如果放到别的专业,相应的水平更找不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在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下,衡量英专生的英语水平,看很简单的一个标准就足够:托福能不能考到105+,或者雅思能不能考到7.5+。
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人,如果想从事英语方面的工作,来到北京或者上海,基本上就可以在留学培训机构找到月薪15000+的工作,而且完全不需要承受996这种极限压榨。除了周末和节假日会很忙之外,平常非常清闲,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生活或者为自己充电。
托福105+,或者雅思7.5+是什么水平呢?只是美国英国初中生的英语水平。也就是说只要专业水平达到人家的初中水平,就能保证毕业年薪20万。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学的是物理或者数学专业,大学毕业时的水平只勉强达到初中水平,那么他能不能在他的专业相关的领域找到工作。
至于那些拿自己大学的gpa,还有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云云说事儿的,但凡读过英语专业或者认真学过英语,就知道这些事情有多水。英语专业的特点就是只要真有能力,一定不愁没饭吃,但同时表面光鲜,实际没什么用的成就,在找工作时没什么用。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因为英语只是一门工具,所以学它没有前途。这是大错特错的。英语确实是一门工具,而且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工具;但与此同时,在国内能比较熟练使用这门工具的人其实非常少。所以只要你有这个本事,就会有人花钱请你用这门工具帮助他。我的研究生导师课上说过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当别人觉得你非常好使的时候,你的机会就来了。我们作为平头百姓,找工作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让有资源的人觉得我们非常好使;而如果把英语学好,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们非常好使。
国内的英语人才是非常稀缺的。能达到工作门槛的英语水平虽然并不高,但也远高于能跟老外逗个贫,能在美国的便利店买一打啤酒,或者能在洛杉矶的夜店里挑逗一下美国小姑娘的水平。绝大多数归国的留学生达不到托福105+或者雅思7.5+的水平,国内的学生绝大多数也不行,否则北京新东方的北美部门也不会至少有一半老师托福成绩不到105,因为不会有很多人放着触手可及的20万年薪和灵活的工作安排不去争取,而选择过着月薪几千块或者干脆没工作的生活。但是如果好好学英语,达到这个门槛一点儿都不难,而且学习的过程会非常轻松。
语言与绘画和音乐一样,是一门让人十分心旷神怡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它很枯燥,只是因为国内的英语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很呆板。其实每天读一读原版文学名著,历史书籍和新闻,看看英文的电视剧和电影,再听听新闻和有趣的podcast,长期积累下来英语就会学好,而且是远超过学校课程要求的那种好。除了语言专业外,应该没有别的专业可以让学生每天都沉浸在娱乐中,还能学会大量有用的知识。
补充:
我的这篇回答是给那些选择了或想要选择英语专业,但是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朋友们一些有相当实用价值的建议,仅此而已。有人抬杠说有一门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英语能力前景更广阔,这本来就是大家都懂的道理;问题在于这样的知识配置向来都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绝大多数人做不到。如果你有优秀的AI方面的科研能力,英语还足够应付专业需求,那你当然能挣高薪;如果你像Blackpink的四位姑娘一样唱跳皆一流长得还好看,如果你能唱英文歌接受英文采访,甚至还能成为国际顶流的娱乐巨星钱途无量。但这些不在我讨论的范畴内。我讨论的是英语专业能让诸多资质一般,学校一般,但肯努力上进的人获得体面的生活,而不是像某些不知优越感从何而来的人一样,颐指气使地告诉他们,因为你们学的是英语,所以你们是一群一无是处的sb。
我在留学行业摸爬滚打加在一起也有十年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个“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挣钱与骗钱的机会多多,需求大质量低的行业。随便在boss直聘上搜索一下托福/雅思教师岗位,你会发现绝大多数岗位提供的月薪都在15-30k之间,而且只要托福105甚至100分,或者雅思7.5/7分,就有相当大的概率可以应聘成功。一个家境普通,资质普通的学生,学计算机学机械工程,很可能卷不过顶级学校的大牛们,毕业之后也难觅体面的工作,被专业课折磨得心烦气躁也更不可能学好英语;但是如果他选择英语专业,踏踏实实地用正确的方法认真学习,不用很卷就可以获得相当体面的工作。因为在国内,对于英语教学的需求量是极大的,尤其是出国留学这个领域,而且这个需求越来越大;能够符合这个需求的人,则相对来说很少。
有人在评论区拿北京很多高中生托福就能105+来嘲讽我说的用英语技能找工作不现实,其实这样的情况正好证明了有相应的英语技能就很好找工作。北京之所以有许多高中生托福能考105+,是因为大量的家长肯用几十万上百万的钱砸给培训机构和老师;如果你能够成为这些培训机构中的一员,那你自然不缺钱赚,而且这还只是你进入这个行业之后的第一步,还不算你在这个行业混上几年之后,自己掌握的资源。
国内顶尖留学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确实都差到让人发指:北京新东方有大量的老师自己托福成绩都到不了105甚至100分,他们讲的内容很多也确实是误人子弟,但国内英语教育的水平就是如此。就这种水平,他们还能挣着年薪20-30万甚至更多。在水平上想比他们强一点儿不难,只要踏实学几年英语就可以做到;而只要超过他们,你就可以取代他们,相对轻松地去挣相对较高的薪水。这个行业的竞争程度之低,再加上其薪酬回报的相对丰厚,绝对是值得普通人考虑的。
再补充:
有些朋友询问英语学习方法,我就在这里简单写一些建议。
人们总把语言学习拆分成听说读写四部分,其实这是不对的。语言学习本质上是从模仿到发散的过程,只有听-说和读-写两条线,听得多才能说得好,读得多才能写得好。
听-说这条线相对读-写要简单得多,因为人们在日常对话时,用词相当局限,语法结构也比较简单,甚至连篇的语法错误和用词错误也不会影响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肤浅地认为,出国跟外国人聊聊天,或者在网上刷刷视频,英语水平就够好了。这样学习确实足以应付日常生活和基本的学术与职业交流,但是离拿英语混饭吃的水平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靠英语吃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听和说的能力也不能只局限在上面所说的那种水平。
训练听-说是相对比较轻松的一件事,因为无论是美剧英剧,纪录片,新闻,或是其它的英文材料,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每个人有足够的选择余地去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但是目的在于打磨水平的听力训练也有枯燥的地方:学习者需要反复去听没有完全听明白的句子,直到听懂为止,因为这样的听力刺激才有最好的提升效果。所以一开始一集四十分钟的电视剧,你可能会需要一百甚至一百二十分钟去看。但是这样坚持两到三个月,你会发现你的听力完全到达了另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你所听到的内容也会大量内化到你自己的脑子里,你的口语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就我个人而言,我大学时比较喜欢看的是Breaking Bad和the IT Crowd,平常晚上有时候边打游戏边听Fox News,Lincoln这部电影我看过好几遍。后来我逐渐开始厌恶所谓的美式英语,觉得英式英语才是值得学习的,于是便大量地听由Melvyn Bragg主持的BBC学术访谈节目In Our Time。这个节目非常不错,会找各学术领域的专家一起讨论历史,文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各方面的话题,对于扩展知识非常有益处。后来我还听the Marlowe Society & professional players版本的莎士比亚戏剧,像Hamlet, Othello, 1 Henry IV这些我都听过不下十几遍甚至几十遍。
提到莎士比亚,那就说一些题外话。我认为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一定要至少熟读几部莎剧,否则会对不起自己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名号。这就相当于学汉语语言文学,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却一首都没有读过是一个道理。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除了要读,推荐一定要听,因为听的感受与读是不一样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精彩。听莎剧的时候,是可以清楚地感知不同角色在不同场景说的不同台词的语气的,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戏剧本身的理解;而仅闻声响却不见画面,则更能触发听者对场景的想象。很多内容展现在舞台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比如MacBeth这部剧我们如果只听,会感到一种超自然的宿命感,但是看它在舞台上被展现,那些原本让人不寒而栗的场景只会让人觉得可笑。更何况现在一些剧团,有时候会出一些幺蛾子,比如2019年的时候我看过好像是英国的环球剧团来天桥表演,在演Twelfth Night的时候他们非要反串,让男演女女演男,剧中的Countess Olivia让一个白人男子穿女装扮演,看得我非常尴尬。当然话题扯远了。
至于读-写的学习,我觉得绝大多数人的最大误区,就是认为语言阅读需要像理科一样循序渐进,从而一直不敢尝试去读真正能大幅提升语言理解能力的作品。理科需要循序渐进,是因为理科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不会算圆的面积,就不可能会算球的表面积;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就不可能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语言学习完全是另一码事。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人的思想与情绪,而人的思想和情绪都大同小异,与一个人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关系不是很大。所以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再辅以一本词典,就有了阅读难度较大的作品的基础。几百年前欧洲的学校在教小孩子拉丁语时,在教会他们拉丁语的基本语法和一定量的词汇之后,就会让他们去读Ovid的诗歌,Cicero的prose和其他诸位名家的作品并把它们部分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语言学习的原则的。正因如此,几百年前欧洲的学校的学生的语言素养,比现代人普遍要强很多。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你愿意挑战难度,你就能掌握它;你想循序渐进,你就会发现你可能只能在肤浅的周围徘徊。
阅读材料个人比较推荐十八世纪的拉丁化写法的英语文学作品,尤其是Samuel Johnson的作品。读-写学习最重要的是掌握用词与语法规范,而这种风格的作品无疑是最规范的。Samuel Johnson的作品行文严谨,文法结构工整对仗,用词考究且多样。因为结构工整,所以更易于学习者理解并内化;因为用词考究多样,所以对于提升词汇量有极大的帮助。当一个人把Samuel Johnson的作品真正读懂,他读其它的英语作品根本不会成问题(十七世纪中叶以前英语语法规范尚不成熟时期的作品除外),他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
Samuel Johnson的作品本人非常推荐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ands of Scotland这本游记。他的随笔集the Rambler,传记集the Lives of Poets,和短篇小说Rasselas都更有名气。但是the Rambler充斥着人生大道理和道德说教,难免让年轻读者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对英文诗歌史没有一定了解,the Lives of Poets也会让读者感到无聊;至于Rasselas,它就是一本披着故事的皮的人生道理大讲堂。相比他们,A Journey to the Western Islands of Scotland则既有对读者很陌生的苏格兰高地风土人情的描绘,又有一些很有意义却又不无聊的对人生与社会的分析与思考,amusement和instruction二者兼备。
Tobias Smollett的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和the Adventures of Ferdinand Count Fathom也是很好的阅读学习材料。这两本书是十八世纪中期的著名小说,文笔也很拉丁化,故事本身则可以给读者带来许多关于英国与欧洲历史文化的知识。除此之外,这两本书还把社会上人性的诸多丑陋揭露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对于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