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间清醒?
20年前的一天,大夫问钱学森:“100-7=?”钱学森脱口而出93。大夫继续问:“93-7=?”钱学森迟疑了一下,答86。大夫再问:“86-7=?”钱学森顿时脸色大变,大声呵斥!
钱学森,被誉为我国的“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他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他怎么可能容忍自己在晚年受到如此的委屈,更何况那时的他意识清晰,明确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
然而,医生们一再地用这些极其简单的问题来打扰钱学森,这难道不是对他的侮辱吗?
1911年12月11日,浙江杭州的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大家都为他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由于他的父亲钱均夫是一位文学家,所以他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从小就对他严格要求。
在钱均夫和家人的培养下,这个小男孩最终不负众望,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当然,他能取得这些成就,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钱学森从小就聪明过人,他所学习的知识远超同龄人,他比别人更加努力和刻苦。钱学森五岁时就被誉为神童。
到了1931年,钱学森已经20岁了,这是他人生的黄金时期。他没有浪费时间,而是在gao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系。在大学期间,他没有放松自己,反而更加努力学习。
他对热学、动力学等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努力学习很快成为班上的优等生。除此之外,他还得到了老师的赏识。
1935年,经过4年的努力学习,钱学森以优异的成绩被选拔为赴美留学的幸运儿。到达美国后,他很快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37年,钱学森获得硕士学位,并决定继续攻读航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五年后,33岁的钱学森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航空工程博士,并撰写了《悬浮涡流理论》lun文。
1950年,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并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中,我们认识到科技力量的重要性,国家号召科学家们投身科技建设。远在美国的钱学森看到中国的处境,决定回国参与新中国的建设。然而,由于钱学森在航空领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美国不愿意放他回国,直接强硬地软禁了他,要求他继续留在美国从事国防科研。
钱学森对美国提供的优厚条件不为所动,他坚定地选择回国。经过5年的努力,他和祖国一起努力,最终重获zi由,回归祖国。
1956年,钱学森在北京航空学院担任教授,积极参与中国航空事业的建设,为祖国培养出第一代航空专业人才。随后,他大力主导实施“两弹一星”工程,发展航天事业,为国争光。
时光对任何人都不留情,岁月催人老。晚年的钱学森虽然身体有恙,但他仍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为祖国的人才建设和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2年,91岁高龄的钱学森因病住院。医生认为他的认知有问题,对他进行了测试。从钱老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意识清醒,只是身体跟不上。即使在晚年卧病在床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科学研究。他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他对科研的执着和对中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