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被严重高估的作家和作品?
个人经典文学类著作阅读过千(2010年前不完全统计),
西方20世纪之前的历代经典文学著作(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理性世纪、启蒙运动和19世纪),不少都看过。
但凡写进文学史、文化史及历史的,或者经典著作里反复提及的,一般来说都值得阅读。
插播一段非纯文学——
个人阅读体验的地板发生在2004年,当时经常听到有人提及“我们家小四”、韩寒、张悦然等。出于好奇,我忍不住翻阅了他们的书。坦白说我无意看他们的作品,只是好奇时人的文学喜好(类似一个话题或视频,我更感兴趣大家的反应和评论)。
郭敬明的《幻城》,翻阅了几十页,初印象文笔尚可。
灾难发生在韩寒的《一座城池》,我当时是极度震惊的,这竟然也是小说!小学生高年级的作文也不至于如此吧!出于不冤枉作者,尽管引起了我的不适感,我当时还是一口气看完了。其实,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起家的那一批人当时还被称为80后写手,而不是作家。(话说多年后在影院看《一座城池》,观感还是相当不错的。)
事实上,二战后的西方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我基本没怎么阅读过。
在类似的一个问题里,我提名过几部:
英国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 读一读同时代的《格列佛游记》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米格尔街》 我一个朋友参考这边书的结构写了一部小说集,看得我津津有味,我顺便把原著也翻了翻,真看不下去。
德语文学
《变形纪》 卡夫卡是我最喜欢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其他作品那部不比这个强。
苏联文学
《钢铁是怎么练成的》 和鲁滨逊漂流记一样,由于作者文化水平有限,作品的结构和艺术性缺陷比较明显。
中国现代文学
《围城》 古典式小说结构和写作手法。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苦旅》 《千年一叹》 道士塔等作为故事看看还是不错的,但余秋雨的那个时期的作品因为文化积淀有限,从文化史的视角看略显浅薄。
残雪作品 阅读体验感很奇特也很糟,看不下去。
说一个奇特现象,
知乎文学史,维克多·雨果是三流小说家,托陀和普鲁斯特是顶级小说家。
或许是青春阅读滤镜吧,雨果在我的阅读体验里胜过大部分法国小说家,至少胜过巴尔扎克和福楼拜吧!抛开滤镜,19世纪法国小说家里我更偏爱普鲁斯特和安德烈·纪德(《背德者》《窄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拉伯雷的《巨人传》和启蒙运动时期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等也给我全新的阅读体验,尤其对比19世纪文学。
文学类经典著作年表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