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将核弹头置于高度战备状态”,我国到底部署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4-06-27 15:51
阅读量:
32

核弹头数量大概在500颗左右,只需要稍微懂点历史,就能估算个七七八八。

中国在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到现在已经50多年。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的核弹是有巨大短板的,也就是常说的:有弹无枪。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的核弹只能用轰炸机投掷。因为当时的核弹有几吨重。而当时苏联还没解体,实力非常强,威胁着中国北方。以当时的条件,中国的轰炸机装载核弹飞到日韩苏的领空,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四十年前,中国的老式轰炸机是怎样一种状态。

那时候核弹是有了,但只能是当强敌入侵的时候,扔在自己的国土上。

到了八十年代,中国的核弹才完成小型化。这就是上面说的,很多人说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就是小型化的,其实不对!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是"实用化",不是小型化。实用化的意思是完整的一颗"弹",跟实用化对应的叫"核装置",是不是有点耳熟了?

核装置是摊开的散件,但也能引爆,做实验用可以,不能当真弹使用。所以报道朝鲜、印度、巴基斯坦核试验,往往说的都是核装置,不直接说核弹。实用化是把这些散件攒成一枚完整的弹。中国的第一颗氢弹是实用化核弹,是一枚完整的大炸弹,所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就是用飞机投掷的,起点很高。但它也只能用飞机投掷,因为它的重量是几吨。跟核装置比,实用化核弹确实是小了,但不叫小型化。小型化指的是把核弹的重量做到几百公斤。

而中国做到这一点是在八十年代中期。

把核弹做到几百公斤级的好处是:可以装在导弹上。原因很明显,不用轰炸机,导弹射过去,对手很难拦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核武器完成小型化,可以装到导弹上,不再是有弹无枪了。但这时候还是有问题:枪,不好。那个时候确实已经有洲际导弹了,能把核弹射到美国。

但那个时候的洲际导弹是这种水平。

需要个固定发射架,想发射得提前几个小时把导弹拉出来,安到架子上,然后注入液体燃料。首先导弹发射架是固定的,平时会被对手侦查发现,如果爆发战争,这些导弹发射装置会优先被对手的核弹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拉出来导弹、注入燃料、再反击,效果可想而知。应该不会有几枚能成功进行反击。

再往后多少年,才能做到把导弹安到固定的井里。而固定发射井也会被对手提前定位,优先核打击,发射前也得几个小时注入燃料。

在八十年代稍微靠谱一些的是中近程导弹,目标小,开始能移动发射了,譬如东风21。但东风21服役已经是1989年,八十年代的尾巴。而且服役只是开始,还得大规模生产,磨合。这又得等个七八年。九十年代中期。东风21是可以装小型化了的核弹头的。也就是说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机动发射的固体燃料发动机的东风21+小型化的核弹,才算有枪有弹。能用导弹比较可靠的把核弹射出去,不怕被提前打击,不怕中途被拦截。

但东风21是中程导弹,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才做到能把核弹扔到日韩这一带,有实战价值的那种。

1999年车载、固体燃料的东风31实验成功,2006年服役。到这个时候,才能把核弹真正意义上扔到美国以及欧洲。东风31装在卡车上,每天四处跑,对手无法侦查定位,自然也就无法提前对它进行打击。而且它是固体燃料,随时可以停下来,直接竖起导弹就能发射,省掉了注入燃料的步骤。

2000年以前,中国的核弹数量恐怕真的很少,因为造多了也没用啊。80年代以前,没完成小型化,几吨重的核弹生产多了,根本没用,只能放在自己家里玩自爆。90年代以前,连国门都扔不出去,2000年以前,只能扔到周边家门口,预备200枚足够了。

2006年以后,随着东风31服役,中国造核弹才真正具备实战价值。而且东风31仍然有瑕疵,射程还是略微差一点,只能打到半个美国,只能装1-3枚核弹头。直到东风41服役,机动发射,不会暴露、固体燃料,随时发射,12000公里以上的射程,能打遍美国全境、能装8枚以上核弹头,威力大,而这已经是最近几年的事了。

其实,核弹本身不值钱,核弹的成本很低。研发核弹的关键不在核弹本身,而是离心机。只要有足够数量的离心机,几万台,电足够,不停的转,能提炼出武器级别纯度的核材料,任务完成80%,剩下的工作简单。核弹的主要成本是离心机的前期投入,而中国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转就完了。核原料、矿石也都有。八十年代跨过小型化的门槛,对中国而言既没有难度也不涉及成本的问题。想做多少都没问题。但前面说了,导弹不到位,核弹头生产多少也没用。

所以经常有报道说中国的四五百枚核弹头,这应该是真的,因为2006年以前,生产多了,也没啥用。

中国60年代就造出了核弹,80年代才实现小型化。第一颗氢弹是实用化核武器,不是小型化。实用化是几吨重,用飞机扔。小型化是几百公斤重,可以用导弹扔。1999年东风31定型,才能把小型核弹扔到美国,但依然比较勉强。2018年左右,到东风41、东风31改,性能才算真正的可以,数量还够,也就是说真正拥有了可靠的核威慑,到现在没几年。

另外还有个制约因素就是战略核潜艇,世界上核大国的核心战略核力量都是战略核潜艇,陆基只是最初的便宜办法。海基核武器非常昂贵,门槛非常高,建造的难度非常大。但大家依旧这么青睐、执着的搞,是因为一分钱一分货,物有所值,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更加的隐蔽。

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海洋,把核弹装在战略潜艇上,藏在深海大洋,比藏在本国的领土上还隐蔽,还难以被发现,减少了被打击的概率,增加了安全性。尤其是英法这样的国家,战略核武器全都是部署在核潜艇上,美国的核力量绝大部分也都是部署在战略核潜艇上。

以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例,它搭载了24枚三叉戟弹道导弹,射程一万一千公里,每枚导弹的战斗部可以装10颗核弹头,每颗核弹头爆炸当量大约是50万吨TNT。1艘俄亥俄把导弹全打出去,是向敌人扔出去了240枚核弹。战略核潜艇可以在大洋深处值勤,而地球表面又几乎被海洋覆盖,核潜艇的活动空间非常大,也非常的深,很隐蔽。所以它可以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间、一个意想不到的地点、向一个意向不到的敌人刺出意想不到的一剑。

能实现这效果的目前只有美国,他的战略核潜艇本来就很先进,数量很多,还有大量的攻击型核潜艇护航,有很多的海外基地、航母战斗群的支撑、保护。英法和美国关系很近,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

中国的战略核潜艇一直都是短板,因此先进战略核潜艇的研发一直都是中国的重中之重,可比什么航母什么歼20重要上千倍,一直都是最机密的事情。

至于目前中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核潜艇到底是什么水平,根本没人能知道。之所以保密,大概率是因为现在的水平还是不太行,要是能达到俄亥俄级或者凯旋级的水平,那肯定要大肆宣传一番。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