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个男人就能让很多女人怀孕,那为什么男女出生概率是1比1,多出生些女性不是更容易提高种群数量?

发布时间:
2024-08-17 09:00
阅读量:
15

这个问题自然界早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在自然界运行规则下,更多的女性比例并不会提高种群数量,因为大多数的雌性动物是提供不了生育价值的,因此增加雌性的比例并没有多大意义。

自然界有一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母亲生育了百分之八十的后代。是的,自然界残酷的现实是,不仅大多数雄性动物留不下后代,大多数雌性动物也留不下后代。你可能觉得对于繁衍,除了少数优质男性外,大多数男性是没用的,这个结论正确,但不完整,还有下半段:除了少数优质女性外,大多数女性也是没用的。

理解了这个结论,自然界很多现象就都能找到原因了,在二八定律的支配下,自然界中追求种群大量繁衍的生物都会不约而同的趋向真社会性,即在生物层面上实现了职业分化,以蚂蚁、蜜蜂、白蚁这些高度真社会性昆虫为例,它们一生下来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有一部分生下来就是填线的士兵,一部分生下来就是工作到死的牛马,即便这些士兵和牛马在性别上都是雌性,但是它们并没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而繁殖的重任则在进化之手的操纵下越来越集中于少数雌性个体,以至于最终集中于一个雌性个体身上,形成可怕的马太效应。

白蚁蚁后担负起繁殖整个种群的重任,它交配一次就可终生繁殖,一辈子会产下上百万的后代

如何分配性别比例才能提高种群数量?大自然亿万年的生存实验已经为这个问题得到了最优解:让少数雌性动物获得高生育的能力比提高雌性的比例更利于种群的扩大和繁衍

在非洲和南美洲的草原上到处可见这种墓碑一样的构造,这是白蚁建造的一座座摩天大楼,每一个蚁冢下都生活着数百万的白蚁,它们的总生物质量远远超过了角马羚羊大象,是世界上种群最庞大的食草动物。而世界上蚂蚁的总生物量则约为陆地全部动物总生物量的20%,足以见这种生存策略的成功。

让少数雌性生育大量后代的真社会性生存策略不仅是昆虫的选择,甚至在高等的哺乳动物身上同样发生,裸鼹鼠就是以哺乳动物之躯独立进化出了真社会性。

长得有点瘆人,谨慎观看

在一个裸鼹鼠族群中只有一只鼠女王有繁殖能力,两只到三只雄性负责和女王交配,而大多数生出来的雌性则是为族群寻找食物抵御外敌,一辈子无法生育后代的工具鼠。裸鼹鼠女王在它的一生中会一刻不停的繁殖后代,真社会性的分化甚至让它的寿命也变得超长,达到了30年,让其他啮齿类动物望尘莫及,而当裸鼹鼠女王死后,鼠群中的雌性会诞生出新的女王获得繁殖能力,而其它的雌性则是继续自己的工具鼠命运,一刻不停的为族群寻找食物,直到累死。


最后帮自己新回答引个流,没看够的小伙伴可以移步这里:

非洲的哺乳动物,难以驯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