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菜价大涨,有的翻倍涨,猪肉鸡蛋也涨,专家称高温降雨致菜价上涨,9 月中或恢复,具体情况如何?
目前专家大多解读蔬菜价格上涨是高温降雨等自然因素所导致,但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国是个疆域辽阔,灾害频发的国家。旱涝灾害其实是这块土地的常态,每年都有因洪涝灾害而减产的地区,无非严重程度不同。就像大明王朝道长和严嵩的对白那样:“三年丰,三年歉,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天象在尧舜时就是这样。”
所以在没有看到有力数据能够证明今年的天气原因已经极端到异于往年以至减产严重到价格飙升几倍的程度之前,我不得不多虑一点,背后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
联想到当年的“蒜你狠”,“姜你军”,细细想来,时间点上也有共通之处,即都是在国家强力调控房地产后而产生的现象。如果这一轮蔬菜价格长期保持高位,且经过调控也没有缓解迹象,那么房地产是超发货币蓄水池这个理论或许是对的。
坊间推崇之至的KK大神也有以下观点:“统治者优先保证大家吃的上饭,并没有保证大家都住的上商品房”,“引导超发货币进入房市,引起房价上涨的后果最多是引起底层小白领的抱怨,对统治秩序毫无威胁”,“如果超发货币进入民生领域,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会引起大面积社会动荡,这是统治者不能接受的”。
大约在22年23年以前,房价看多派是非常棒鄙视看空派的,挂在嘴边上的论据之一就是“房价是蓄水池,如果房价大跌,倒霉的是老百姓”类似的恐吓式言论,进而推导出“房价不可能大跌”。如今全国房价,才跌了一两年,在很多人看来“还没有跌到位”的情况下,蔬菜价格就多倍飙升,似乎在证明多派的论点是对的。
但问题是多派和KK的预言即使有了一些应证迹象,也丝毫不影响房地产的沉疴难起,毕竟不可能有几个人会因为蔬菜贵了就考虑买房的事情,这是风马牛不及的事情,更大的可能是普通人愈发精打细算,看紧钱包缩减消费,更加远离房产而已。即使中产刚改和富人改善的基本盘还在,但房地产依旧是需要全民层级消费体量才能拉动的行业,指望那一小撮人恐怕扭转不了全国的下行势能。
房价不能跌吗——未必,蔬菜就不能涨价吗——事实证明也未必,现实已经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不可能,“房价不能跌”“房价跌了民生物价要大涨,大家要倒霉”这种类似地认为有个包治百病的全能家长式政府的的言论早被证明是幼稚可笑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式的政策,早就证明这个世界或许比很多人想象得还要草台班子。
我想,如果货币增发真的需要一个蓄水池,政府保障优先级最高的也只是主粮的价格稳定(不饿死人就成)而并不是蔬菜。这对于习惯了吃蔬菜的国人看来这让人难以接受,但的确从全球视角来看,蔬菜消费高位其实是正常现象,或者说国内一二线城市这种已经摸到发达国家门槛地区的蔬菜价格相对于当地的收入水平,在今天之前都是不算贵的。
我无意为现在的蔬菜价格价格上涨开脱,只是想说,这可能只是一个不同利益团体博弈和成本承担与转嫁的故事,不管我们多么抱怨民生多艰,要明白一个前提:保持一二线城市蔬菜价格低位的行政调控是需要资源投入的,这种投入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要高,这些民生物价得维护是需要是充足的政府国有资金投入,譬如菜篮子工程。在知乎,这个是被广为称道的一个体制政策,因为这个政策确实能反应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本质特征,能看到了上位者维护基层民生权益维护的初心。
但问题是,这种初心也有成本,需要财政支持。目前各地因土地财政不振而衍生的公益基建(学校、医院、公共道路等)停滞的新闻屡见不鲜,而背后原因大家也都清楚。由此我不禁合理地推测,菜篮子和基础设施一样有公益类特征的领域,也会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种民生消费领域当然不至于说是全面崩盘,但之前能做到,现在做不到就代表者整体调控能力在下降,这种能力下降其实也是财政能力下降的特征之一。
再看财政其他领域,CCTV1七点档的新闻总喜欢强调民生领域的投入很重要,总复读机式地持续强调、要推进、要强化医疗、教育、食品、住房这些领域要持续加大投入。其实相应地,你也可以反过来理解,之所以一直不断出现这种强调、推进、强化,就说明这些领域的持续资源投入,其实并不是体制内上位者毫无争议的共识。这就是为什么:只要有一个民生资源投入的政策出台,哪怕只是一个动向,还没落地,哪怕只是一个高层吹风会,都可以邀功一样上个cctv1。因为上位者经过利益博弈后,能达成这点共识,已经不易!
真正是统治阶级毫无争议共识要加大投入的恐怕只有两个:一个是对外的国防,另外一个其实是对内的暴力机构及其衍生的维稳领域,这个领域恐怕才是最大的财政黑洞。因这个机构的敏感性,而当财政资源有限需要精打细算时候,其他的不涉要害的、嘴巴上说很重要的民生领域(医教住食)资源分配的优先级,理所当然是可以让步的。
因此蔬菜这种非主粮类的食品领域的价格稳定,其实也没有老百姓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因为政府有更重要的领域需要消耗财政资源去维护稳定。当财政能力出现下降,社会各个领域出现很多以前没见过的现象也是可以预期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都和财政有关。
且这种现象现在有外溢到普通百姓视角的趋势,财政包不住的领域就干脆开放,至于贵了便宜了——这就是市场化,有什么问题,您找市场去,这其实也是执政思路的常用手段。
不妨做个预测,如果蔬菜经过多方调控后(包括但不限于加大生产、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终端耗损等措施),依旧没有回到前期水平,或许就永远回不来了。
即使短期可以回调,若房产、车辆、高端工业品等大宗领域没有重大转向,一二线蔬菜价格依旧会以不断涨价的形式,逼近国际消费平均水平,回归均值。在城市的超市货架上,不再像以前那样,1块一斤的黄瓜。
在强调消费提振内驱动的今天,非主粮的民生高频消费品领域,乃至其他不涉要害的医疗、教育、食品、住房等诸多领域,我们或许能看多越来越多的基于市场化开放逻辑衍生的价格上涨现象,而蔬菜可能只是前站。原因总结来说:在我们看来全能的政府,也是“地主家也没余粮”了。未来我们或许要习惯,中国已经不存在一个包办一切的政府。
写到这里,希望以上我只是多虑了,希望我的推导前因就是错的,希望这次蔬菜价格上涨,真的只是天气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