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深受儒家文化的东亚地区出生率反而是世界最低的?

发布时间:
2024-08-19 12:48
阅读量:
31

东亚三国得了同一种病,年轻人不生育,其中日本病的最早,韩国病的最重,中国恶化最快。是病就得治。

日本从2008年人口就停止增长了,为了挽回人口也一直在做工作,但成效可谓一塌糊涂。搞清楚日本失败的原因,或许对整个东亚都很有参考价值。在低生育陷阱里,学者山田昌宏发现了很多被政策制定者有意忽略的现实,像我们再怎么鼓吹而快乐,也无法改变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孩子的属性发生的重大变化。

以前生出来就是家庭劳动力,是生产性财产,现在孩子生出来绝对是消费性财产,不光没有劳动力意义,期待孩子养老也是一种极不确定的投资。

生孩子除了从有好处变成了吃亏,普通生活的定义也被改变了,在一份未婚男女对另一半年收入期望的统计中,只有0.4%的女性能接受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的男性,然而,高达38.6%的未婚男性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不止日本女性对现实认知偏差过大,超过80%的日本人都认为自己属于中流,所以过上一份普通的中流生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社会体观念如此贫困,却真实的陪伴着众多年轻人。在讲究体面的日本,如果连为孩子提供普通水平的生活都做不到,为人父母能有什么自信?他们连婚都不会结。所以说,仅仅提供一些能让孩子过上最低限度生活的支援政策肯定无效。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也发生在我们这里。

为什么迄今各地出台的生育补助完全刺激不了年轻人?因为相比对生活的期望太杯水车薪了。以前吃糠咽菜,家里兄弟姐妹好多个,因为那时对普通生活的定义很低,让孩子穿补丁衣服,父母都不会没面子,可如今没钱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仿佛就不配为人父母,这时候多发几罐奶粉的钱真的缓解不了任何教育。

而真正有效的政策其实只有两个,一、大力改变年轻人将来的经济状况,让年轻人相信即使结婚生孩子,也能维持那种看似普通的生活和育水准,可让经济持续增长,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二、让年轻人认清现实,开始接受更低的生活和育儿标准,但如果整体社会观念不革新,肯定也说服不了年轻人。这些年呢,日本政策非但没看清问题实质,还一直照搬欧美的成功经验,在山田昌宏看来,这也是掉入了现。欧美和东亚婚姻育儿模式有很多截然相反的地方。

在欧美,孩子长大成人后就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习惯,年轻人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更有动机和另一半同居。欧美未婚生育的比例也相当高。在东亚,孩子结婚前都会一直和父母生活。在欧美,工作时很多女性实现自我的方式,在东亚,不管男女都认同丈夫应该挣钱养家,女性居家,也因此,东亚女性更看重丈夫的经济条件,这当然也阻碍了很多婚姻的发生。在欧美,重视恋爱情感,自己喜欢最重要,不会对另一半期望过多。在东亚,结婚往往关系到两个家庭,关系到社会层面的体面,不体面的婚姻不会被祝福,婚姻的缔结又多了一道坎。

在欧美,孩子一旦成人,育儿任务基本结束,育儿成本可以预估。在东亚,孩子结婚、买房、生子基本都还要父母支援,成本高昂,只能尽量少生甚至不生。在欧美,父母养育孩子以使用价值为中心,父母认为养育孩子能让自己得到成长。在东亚,父母养育孩子更看重孩子的市场价值,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他们也会出于对孩子的爱,怕孩子。来只能继承自己的劳碌和辛苦而选择不剩。

所以照搬在欧美有效的勺子画对策,到东亚只会扑空十几年写就的反面教材,就这么明明白白的摆在日本,读懂它未必能看清答案,但至少可以让一些专家学者明白,做什么一定会没用,不真正贴近年轻人面对的困境,不管说什么,年轻人一定会冥顽不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