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的音乐水平远低于几百年前?

发布时间:
2024-08-20 22:57
阅读量:
37

如果你能理解为什么宋代的人写不了超越唐代人的唐诗,明清的人写不了超越宋代的宋词,也就能理解音乐发展的脉络了。

如果你特指某一个单一维度,比如复调作品的写作质量和作品数量,那确实从巴赫之后,后世作曲家就一直在走下坡路了。而在以调性及音符为主的作品里,那你提到的这些作曲家,确实就是人类的高峰了。这很正常,因为人类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巴赫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管风琴演奏,赋格和对位,他自然在这个领域做到了顶尖,后人再想写超过巴赫,可能性就很低了,所以巴赫之后的作曲家,就逐渐抛弃了复调,转向了主调音乐。而贝多芬也一样,他把主调音乐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复杂和艰深的高度,所以他也成为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绝唱,浪漫派的先驱。而像你提到这些大作曲家,马勒,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拉威尔,德彪西,勃拉姆斯,拉赫,普罗,老肖等等,一起又把浪漫主义推向了另一座极端复杂和深刻的高峰,然后勋伯格出来瓦解了调性,这其实是一个必然,哪怕没有勋伯格,浪漫主义的发展脉络,也一定是朝着无调性的方向去的。而后面第二维也纳乐派和布列兹这些现代作曲家,继续把无调性发展到一个极端复杂和深刻的高度,触碰到了这个风格的边界,然后出现了现在这种各种流派百花齐放的状态,比如极简主义,频谱音乐,electro-acoustic等等。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发现,音乐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当某一种风格经过无数大师发展到极致之后,最终都会变得非常深奥,复杂和艰深,然后就会有新的作曲家,不再去卷这个赛道,而是另辟蹊径,去创立新的风格。在某一些极端复杂的维度,回归简单,但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全新的回归。新的风格虽然会有带有旧风格的一些特征,哪怕形式上可能会流于简单,但理念上一定是新的。然后在这个新风格下,又继续会有无数的作曲家前赴后继,去完善它的形式,去补充它的深度,去提升它的技巧性和艺术性。

所有风格,都逃不过这样的发展路线,摇滚也是如此,最初的摇滚也都是非常简单的,后面乐手开始卷吉他技术,卷写作技巧,于是慢慢有了数字摇滚,各种先锋实验alternative rock等等。爵士乐也是如此,swing最终走向了体育竞技一般的Bebop,乐手比的是谁的速度更快,谁的调性更复杂,你能演奏280bpm,我就要演奏300。直到所有人都感觉bebop卷无可卷的时候,Miles Davis终于用cool jazz这个风格打破了循环,舒缓的节拍,气息很长的phrase,和bebop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听众一下就喜欢上了这种风格。然后后面像chet baker,wayne shorter这些大师,又把cool jazz发展到了一个“另类”的复杂和高度,不卷速度和技术了,但是在和声和调式上做文章。最后慢慢的,爵士音乐也从世俗的流行音乐,变成了一种脱离群众的“学院艺术”。

扯远了,回到题主的问题。所以,你今天看到的“音乐水平远低于前人”,实际上只是从“音符写作”这个单一维度来评价的。音乐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确实会经常遇到“音符写作”这个维度又回归简单的时间段,但是这个“音符写作”上的简单,和之前的简单,已经不是同一个简单了。它在其他维度上,比如配器,比如频谱,比如声音技术上,一定是比之前更高的。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Hans Zimmer的音乐,从音符上看,其复杂度远不及古典音乐时期的作曲家们在童年写的最稚嫩的的曲子。但是他放弃了“音符写作”这种精雕细琢的工笔画,而是采用在整个频谱上用音响画泼墨画一般的写作模式,也是以前的人想象不到的。这也是《沙丘》的配乐听上去这么震撼的原因。

当然了,现代人当然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以前的风格里。比如你可以同样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研究如何即兴赋格和演奏管风琴,但是,这个声音已经不再是时代的主流了,你哪怕真的做的比巴赫好(可能性极低),也不可能再有他的地位了,一是因为你并没有“开创”或者“拔高”这个风格,另一个是这个风格本身的创作和欣赏的土壤已经消亡了。所以,每一代作曲,都有与其对应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工具,所有每一代作曲,都应该去发掘自己独特的声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