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沈阳人那么爱吃鸡架?

发布时间:
2024-08-21 08:07
阅读量:
25

我第一次吃鸡架,是在曼城。

那时候有个东北大姨跟厨子老公出海给儿子赚钱买房子,东北人嘛,包子饺子信手就来,她老公在唐人街的馆子做菜,她偷偷弄个大箱子盖着棉被卖包子。

第一次发现她的摊儿,太显眼又太不显眼了。

她整个自行车,车后面驮着一个大的泡沫箱,上面盖着床被子。

我和几个洋鬼子放学一起走过曼大商学院的桥下,一看到大姨和她的车就笑了,铁定有好吃的。

她卖的呢,不便宜,十镑,六个包子,或者三十个饺子。

但是第一我馋,第二我南方人,真不会和面,我到现在也没掌握擀包子皮饺子皮这个技能,第三那时候我厨艺太差,又特别特别想家。

于是我每周买六个包子,后来她看我老顾客,便送我一个,生菜猪肉的,辣椒猪肉的,在我备考的那个月,救了我的小命。

以上背景。

很快的,中国春节那天,是个周三,凄风苦雨,我特么的还要去上课,我记得中午我自己煮了个面条,白菜鸡蛋清水面,已经很委屈了,我妈隔着大洋给我打电话,送来节日问候。

我妈说哎呀我们团年呢,就差你一个,可想你了,你怎么过年的呀。

我看着自己的清汤面,硬着喉咙说哎呀我这儿可热闹了,同学聚会做大餐。

挂了电话我就哭了,眼泪落在面汤里,我特么的还给吃完了。。。

然后去上课,大雨,又冷,为了省钱我从opal garden往商学院走,打着伞,街上冷冷清清,一边走一边心酸。

好几站路呢。

上完课,去桥底买包子(我出国前不怎么喜欢带馅的食物,出国后狂爱),大姨变戏法一样给我塞了一个袋子,孩子,鸡架吃过没,没吃过啊,拿去吃,好吃,窝床上看本山,嘎嘎好吃。

我路上没舍得打开,一路回去,天已黑透,还好进了宿舍楼上海的小伙伴就叫我去吃饭,说做好了年夜饭。

我就拎着包子和鸡架去了她的宿舍,一个电锅,排骨木耳汤,特好喝,她神秘的告诉我是放了火腿炖的,真鲜。

于是那天,我们开了红酒,吃着奶酪,别别扭扭装了半天,一打开鸡架的袋子,烧烤的香味扑鼻而来。

坐在地上,看着春晚,本山大叔在那里嘎嘎嘎嘎的笑,我们啃着鸡架嘎嘎嘎嘎的笑。

薄薄一层肉膜,在齿间刮擦,香的手指头都吮来吮去,肉眼可见的孜然粒,辣椒籽,全进了肚子,真的好吃,太好吃了。

就好像我回到小时候,在路边抓着羊肉串嗦,我爸妈一边抱怨不干净,一边还是给我买了。

那是我第一次吃鸡架,比烤鸡都好吃。

大概它属于我第一次直面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它带给我的那种亲切的味道。

后来我因为学业离开曼城,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大姨,我的小伙伴回到上海,各自忙碌,联系减少。

南方也很少能吃到鸡架,我们这边更多吃的是鸭鸭。

然而一提到鸡架,我就会想起那个哈着白气,冷嗖嗖的桥下,大姨神秘兮兮递过的塑料袋。

仿佛那里就是属于我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愿我们,彼此,都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