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是怎么看待日本侵华的?

发布时间:
2024-08-22 02:51
阅读量:
33

笔者曾有一次亲身体验: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我偶然举例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和反犹大屠杀。有一位法国学者在会外专门郑重其事地找我谈,表示他不能接受把这两件事相提并论,因为日本侵华与德国反犹是性质不同的。我为之愕然。他本人是犹太人,号称汉学家,懂中文,太太是中国(台湾)人,我原以为本应对中国人的遭遇更加理解和同情的。
他进一步解释说,德国对犹太人是种族灭绝,日本对华是殖民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中国的工业化,例如日本占领“满洲”就使东北成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我问他是否知道“三光”政策等,他说当然知道,而且还能用中国话说这个词,他说这可以称作“暴行”,在战争中常见,而且中国人自相残杀、历届中国统治者对本国人的压迫和杀戮也不为不残酷。
在这个问题上他和太太也经常争论,现在在家避免这-一话题,以免吵架。但是他仍坚持他的观点。

这个观点简单概括就是以社会发展的“先进”和“落后”划线,在西方有相当的代表性。

换言之,德国法西斯打碎的是欧洲民主、自由、繁荣的天堂,而中国人本来就生活在地狱之中。可以扣一个帽子说,这是典型的西方中心和殖民主义观点。

这样固然很痛快,但是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感谢这位先生的坦率,他启发了我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西方大国都有殖民扩张的历史,以种种巧取豪夺占有他国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库。它们在国际上奉行强权政治,善待本国人,却虐待他国人,其依据是“种族优劣论”。所以一方面在国内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大旗,另一方面可以心安理得地剥夺他国人的权利。不仅统治者如此,许多真诚信奉人道主义的进步人土也认为“劣等民族”不配享受“文明”国人所享受的权利。到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种族灭绝政策,种族主义达到登峰造极,却也因此随着纳粹主义的灭亡而臭名昭著。(实际上,德国法西斯的出现正是西方人这种思维和观念的造成的反噬。)

有一点是事实:德国侵略的对象包括苏联在内,都是发达国家,战后恢复很快,而且据世界舆论要津,从实力和声势都足以对任何法西斯残余形成威慑。特别是受害最深的犹太人,战后在全世界各个领域表现出类拔萃,不论散居世界何处,对讨回历史公道都意志坚决,对任何法西斯残余高度警惕,抱着除恶务尽的态度,丝毫不含糊。而且他们除了建立了小而强的以色列国家外,已经汇入发达国家的精英阶层,在政治、经济、奥论界都拥有强大势力。
对比之下,日本的直接侵略对象是亚洲不发达国家或西方殖民地,战后情况复杂,自顾不暇,而日本却在美国扶植下,不到二十年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脾睨亚洲。日本人一向尊崇实力,欺软怕硬。对于弱于自己的国家,自难低头认罪。有些日本人只后悔当初不该打珍珠港(这也只是一部分人),致使美国与中国结成同盟,否则是可以征服中国的。

当然美国的政策在战后关键时刻起了关键作用。...到了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美国对日政策就产生了方向性的转变,把遏止右派变成了遏止左派,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具体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姑息、纵容了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包括至关重要的教育领域。这样,日本改造得很不彻底,却成为美国在亚洲的重点扶植和依靠的对象,进而成为“盟国”,而且是“遏止”中国的锁链中的一环。
执重整战后秩序牛耳的美国表现得如此“大度”,不计前嫌,日本何必向中国认罪呢?战后成长起来的几代人都是在这种气氛下受的教育,再加以右派势力的有意掩盖和歪曲历史,作为一种全民意识,日本人对二战的看法自然与今天德国人不同。

德国法西斯的理论基础是推向极致的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几个世纪以来的西方列强实行的殖民主义原也以白种人至上的种族优劣论为其“合理性”的依据。战后,随着声势浩大的反帝、反殖、反种族歧视运动的高涨和胜利,种族主义在理论上和国际公认的道义上已彻底破产。
日本军国主义固然也包含大和民族的优越感,信奉弱肉强食的原则,但是它没有殖民地(应该是“因为战败而未能保留殖民地”),没有在思想上受到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的冲击。从历史上,日本民族作为黄种人的心态就是:一方面傲视其他亚洲人,一方面致力于“脱亚入欧”,以跻身于白人为主的西方世界为荣。站在日本的立场看,这一努力是相当成功的...
从心理上,如果彻底否定侵华战争,就要否定19世纪末以来的一系列对外征服的“业绩”。那么剩下的足以令日本人傲视世界的传统是什么呢?
敢于坦荡地认错,除了人性的良知外,还需要勇气和“瑕不掩瑜”的自信,日本人正是在这方面缺乏自信,才不肯彻底否定过去的罪行。(换而言之,如果和自信无关,那必定就是人性的良知缺失造成。)

[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