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将试点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上海等 22 个城市正在试点,资金从何而来?将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
2024-08-25 21:35
阅读量:
25


高层住宅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二战之后欧洲发达国家开始建的。


当时为了解决城市化的居住问题,国家出资,政策鼓励,组建了大量的国民住宅,相当于现在的经适房。由于集中居住,价格比较低,很多中低收入的工人阶级也能买得起。


但后来这条路线被证明失败了,相当于制度试错。因为质量问题、消防问题、房屋老化善后问题,时至今日,欧美包括日本,百分之八九十的国民都住house、town house里,这才符合人性。即便在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远超过中国的日本,大多数人住的也是“一户建”,也就两三层的自建小楼。除了一线大城市的市区,因为寸土寸金,才以多层的高档公寓楼为主。


但这条路线被苏联给偷师学走了,苏联人一看,集约化居住,省工省料,省钱省地(不明白苏联为啥还要省地),就在全国各地大建高密度简易住宅,一模一样,图纸都不带改的,被苏联人民戏称为“赫鲁晓夫楼”。我小时候看过部笑痛肚子的苏联喜剧片,《命运的捉弄》,讲的就是一个男人喝醉了被朋友从莫斯科误送到列宁格勒,结果在同样的街道同样的门牌同样的居民楼,用自己的钥匙打开了同样的门,与这家女主引发了一段啼笑因缘。


中国改革开放后,商品房住宅的规划也选择了这条路线,计划者自以为精明,节省资源,但各国实践均证明,高层住宅随着时间的流逝,修缮、维护、安全的后续成本高得吓人。未来的中国城市将面临巨大的问题。


我国的商品房,设计寿命是50年,前十年住着没任何问题,十年后偶尔出点问题,20年后就开始出现漏水漏电、管线老化,30年后小区整体衰老,影响居住质量,最终沦为老破小、老破大。


现在推出房屋养老金,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但争议很大。


首先是合法性问题,不管叫什么名字,养老金或者房产税,强制收费就是税,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开征新税种必由全国人大立法。


其次是重复收费,业主定期交物业费,收房时已经交过专项维修基金。日常维护,楼房小修靠物业费,大修启用专项维修基金,为什么另外再收一遍费?


最后是没用,真正到50年后物业寿命期满,这点钱小修小补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个时候真正解决只能推倒重建。但高层楼房物理更新成本极高,而且需要绝对多数的业主同意,制度成本也很高。这就是高层住宅的弊端,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国家最终摒弃了这条路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