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没有可能实现“再工业化”?

发布时间:
2024-08-31 22:09
阅读量:
31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我一直在国企工作,97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企业大概1800人,幼儿园阅览室职工乐队什么的一应俱全,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很齐全,除了生产部门,还有配套的维护修配部门。维护负责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修配负责制造相应的零配件。

当时整个社会对这种大而全的企业充满批判,认为企业不应办社会,而应该社会为企业配套,而且企业中人浮于事,空耗太大效益低下。

于是,以减人增效为导向,以建立现代化(实际就是美国标准)企业为目的,整个企业开始改革。

第一步,裁撤后勤中的福利部门。学校幼儿园阅览室俱乐部统统关掉。(这个举措是对的,负效应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开始下降,但问题不大)

第二步,深化改革,继续减人增效。将维护修配部门踢出去。然后发现无法保障企业运转。(从这一步开始,工人不再是企业的主人,也不再是国家的政治核心力量)

第三步,将维护修配部门合并回来,但继续减人增效。怎么减?基层部门的人员只出不进。

第四步,分流部分人员去其他企业。

从第三步开始,企业中的大量基层熟练工开始流失。先是修配部门的车钳铇铣锯没人干了,最后所有的配件开始向外采购。然后维护部门的维修工逐步减少,专业的焊工起重工流失殆尽。同时专业的维修钳工也一并开始流失。到现在,每个部门仅剩三到四个维修钳工,技术出现断代了。

我参加工作时,整个工厂全部推倒,所有设备完全损坏,依靠维护与修配部门,可以将工厂重新建起来。换句话说,企业的人力配置,实际上是以战争状态乃至战后重建的标准配置的。

现在呢?主要的设备一旦发生较大故障,维护部门实际上束手无策。懂得修理懂得原理的专业维修钳工虽没有流失一空,但剩下的人已经无法独立地完成一个分系统的维修任务了,连重建维修队伍的种子都不齐全了。我自己估算过,哪怕是重建我负责保障的分系统维护班子,至少需要四个前同事,非十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非资深专业人员指导,根本培养不出来。很多的技术工艺和口口相传的故障判断处理经验,已经没人知道了。新进企业的年轻人,对基层工作充满厌恶,觉得社会地位低下,收入待遇差,无心钻研工艺技术。

目前的情况是,设备运转毛病不断,时刻有发生大事故的可能。从上到下,人人都在当糊裱匠,只希望不在自己手上发生大事故就好。我也是得过且过,准备混到一个好政策就赶紧内退。

我所经历的国企改革,可以说是微缩版的去工业化过程(个人猜测美国波音也是这个历程),整个改革也是以美国“先进标准”做为蓝本的,这个标准的参照物只有一个: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具体手段就是,在增加管理费用(企业上层人员的工资)的同时,压缩一切制造费用(生产员工工资及生产原料)。让财务报表看上去很美。至于可持续发展,那是下一任的事情,我只要业绩!

理解了以上事物的核心,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重新工业化很难。以我的角度看,难在以下三点:第一,工艺技术消失了。你不知道要怎么干,为什么这么干。而这些工艺技术有一部分甚至是从苏联传过来的,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积累的。第二,传帮带的人没有了。即使是我的师父,离开这一行三年后再重新回来工作,其水平与一无所知的农民工无异。维修钳工并不是有一把子力气就能干好的。第三,越是追求纸面上的财务效益,基层的收益与付出的对比就越差,然后基层就越来越缺人,直至无人可用。

有人觉得,外包给专业公司就能解决问题。他们想错了一点:专业公司也同样在减人增效,专业公司的工艺水平也在直线下降,也一样的在当糊裱匠。

事实上,面对不重要设备,维护的手段已经从“修”改成了“换”。我们现在类似于过去的美国人,非重要设备只要有了小毛病,想修理好的唯一办法就是整个扔掉换新的。如果连新买的设备也变得不可靠了,那去工业化的局面就难以逆转了。

因为,上层即使想动用全部力量去干工业化,中层和底层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这就使得再工业化成了一句毫无意义的口号。

苏联解体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以产业工人为政治核心的国家消失了,资本成为了各个国家的政治核心。它导致全球几乎都以美国公司的运作方式做为企业生存的蓝本。追求极限的利润,甚至是涸泽而渔的结果,是产业工人的地位与收入日益低下,工人队伍萎缩,制造业也开始萎缩,两者互为因果陷入循环。而以利润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也日益排斥投资周期长、运转成本高、运转风险高、资本回收周期长的制造业。这又导致资本天然地向运转风险高,但投资周期短,收益增殖迅速的金融业汇集,两者互动之后加速循环,最终制造业因为产生利润的效率太低,而被淘汰出局。

个人感悟:第一,市场经济不能等同于自由资本主义。否则,市场上空有资本而无实物。第二,所有想工业化的国家,包括想重新工业化的国家,唯一的办法就是搞计划经济,而且非三十年的积累,无以成。(请注意:我不是说完成工业化之后要继续搞计划经济,我是说实现工业化只能搞计划经济)第三,我们的国企改革走过头了,事事美标,必然走上美国人的歧路。但我对扭转局面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