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生活在中国,会有什么成就?

发布时间:
2024-09-17 13:56
阅读量:
14

崇祯十六年,牛顿诞生在南直隶一个破落的小村庄。

其时,中原大地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拥兵百万,与明朝廷打的不可开交。而东北关外,满清铁骑也在虎视眈眈。

次年,李自成攻入京城,明朝灭亡。随即吴三桂献关,多尔衮铁蹄南下,迅速占领大明江山。

牛顿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逐渐长大,自幼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但由于他勤勉好学,村里的私塾先生便偶尔也教他一些四书五经,但他兴趣不大,倒是对先生收藏的明末徐光启等人的数学、天文著作比较感兴趣。

在一次放牛时,牛顿在树下休息,被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因此灵感迸发,创建其经典力学理论。

其时,当朝少年皇帝康熙,对数学、物理等颇感兴趣,常令各地举贤,江南省遂举荐牛顿入宫侍读。

康熙惊于其才,每与之讨论数学、物理等至深夜。

时有重臣鳌拜,在朝中只手遮天,康熙欲亲政,誓要除鳌拜,可惜无人与谋。

牛顿进言:“何不令鳌拜演武于殿前?臣当为陛下设计除之!”

康熙听其言,故而以演武之名,令鳌拜在殿前举石锁,开硬弓等。

牛顿在侧,默记其臂力、举重等相关数据,经测算后言于康熙:“以臣之见,有十六少年,足可擒鳌拜!如人多,则恐其见疑;人少则力有不逮!”

康熙素重其才,便从其言,以练习摔跤之名,入宫演戏擒拿鳌拜。

月余后,康熙诏鳌拜入宫,果然擒之。

牛顿因谋划之功,特旨晋封五品侍读。

次年,康熙为其抬旗,牛顿入镶黄旗,并赏其黄马褂一件,时人皆赞曰“牛马”。

三十岁时,牛顿在《庄子》“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描写中得到启发,开始探索建立微积分之学。然而,世事难料,此时牛顿却卷入了一场朝堂斗争之中。

其时,康熙欲对平西王等三位藩王进行削藩,平西王吴三桂表面上遵旨,但却以“安置官兵”为由,向朝廷大肆索要粮饷银两,其数额之巨,乃是朝廷国库存银之数倍。

康熙大怒,令户部核算,然户部无法算出准确结果。康熙遂令牛顿重新计算,牛顿不负圣望,准确算出了平西王吴三桂所索物资之真实数据。并结合其所要物资种类、数量,判断出吴三桂水、步、骑兵规模 ,康熙大悦。

朝廷以牛顿计算结果降旨责问吴三桂,吴三桂无可抵赖,遂起兵谋反,号称“清君侧,诛牛顿”。一时间势不可挡,一举攻下南方十余省。

朝中诸臣大惊,不少人建议诛杀牛顿以与吴三桂议和,康熙却意志坚定,曰:“昔日晁错伏诛,可平七国之乱乎?”

于是,康熙力排众议,聚兵与吴三桂决战,终平三藩之乱。

次年,牛顿升为户部侍郎。

考虑到牛顿身无军功,擢升太快恐百官不服,于是康熙特命牛顿为钦差,到东南沿海督战。

其时,施琅刚愎自用,认为牛顿乃书生而已。当时施琅与郑家军战法同出一源,火炮种类、战船造法也相同,因此数次海战,施琅均未占到便宜。

于是,牛顿在调研之后,根据当地气候水文条件,利用自身数学及物理知识,对战船外形加以整改,巧妙借助风力提升航船速度;通过抛物线计算精确调整船炮仰角,增大射程。

经过整改之后,施琅水师果然实力大增,半年之内便令郑经溃败。

牛顿回朝之后,百官对其再无非议。

又次年,索额图与沙俄议和不利,回京后他辩解说:“沙俄狡诈,以争议地带面积无法准确计算为由,多次推翻我朝之提议……”康熙大怒,遂命牛顿前往勘定。

其时,牛顿之微积分学业已成熟,他将双方边界分解为若干段,并以不同函数图像进行模拟,用微积分准确计算其面积。沙俄惊其为天人,遂与之签订条约,从此北方边界方定。

牛顿归朝之后,有好事者编打油诗讽刺索额图之无能,反衬牛顿之才略,曰:“掐指一算牛侍郎,半日敲定索俄(额)图。”

索额图怒不可遏,但此时牛顿大功在身,自己不能参他。于是,他命亲信罗织牛顿罪名,让清流言官弹劾牛顿。

不久,有言官在朝堂之上奏曰:“户部侍郎牛顿,在其《经典力学》中说到:压力越大,则反作用力越大;有力,则必然存在反作用力。其言若流入民间,大不利于朝廷……”

康熙读过牛顿的《经典力学》,他深知这里的所谓压力和朝政毫无关联,这反作用力也跟反抗搭不上关系。但是,这些文武百官却向来视牛顿之学为“奇技淫巧”,鲜有人读过牛顿此书,对其前因后果完全不知道,于是众官听闻此言,纷纷指其为大逆之言。

此时,另一名言官站出来说到:“臣听闻,牛大人乃南宋牛皋之后。牛皋一生与金国为敌,牛顿作为其后人,列我朝堂,究竟是何意图?还请陛下深查……”

……………………

(未完待续,先做饭去)

书接上回。

此时的康熙已然明了这是索额图在搞鬼,不过鉴于索额图乃国丈,而牛顿实为肱骨,二人对于自己都是不可或缺。

于是,康熙对牛顿“明升暗降”,免去了他的户部侍郎,加了一个太子太傅的虚衔,让他做了太子胤礽的老师。

而索额图又是太子最大的倚仗,如此一来,二人到了同一阵营,索额图也就不再闹腾了。

没有了户部的差事,牛顿空闲时间又多了起来,平时除了教太子读读书,陪康熙聊聊天之外,没有别的繁杂公务,于是他利用业余开始研究光学,并形成系统著作《光学》。

时光荏苒,平静的岁月在康熙47年被打破。这一年,康熙带着阿哥们还有一帮大臣北上,进行木兰围猎。

然而,就在一天晚上,有人密奏,说太子在暗中监视皇上。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帐殿夜警”事件。

康熙纳闷:太子所居大帐,离自己相距甚远,更何况自己大帐有亲兵守卫,太子如何能够监视自己?

然而,接下来有人送来一个奇怪的东西,说是从太子帐中发现的。康熙一看,似乎在哪见过,他忽然想起,这是牛顿利用他的光学知识搞的一个小发明——反射望远镜。

利用此物,太子只需在自己帐篷中,将望远镜一头伸出窗外即可清清楚楚观察到康熙大帐的一举一动!

康熙怒诏太子,然派人遍寻太子而不得,此时忽然得报:凌普带兵进入行宫,据说是奉了太子手谕!

情急之下,康熙也无法分辨,只能四处寻找太子,同时下令将牛顿等人拘押,并下旨废除太子名位。

这是牛顿侍奉康熙以来,生平第一次受到康熙猜疑。

不过,随着太子被找到,事态有所缓和。

太子承认利用牛顿反射望远镜偷窥康熙,但牛顿并不知情,更重要的是:那张带兵的手谕并非出自自己之手。

这张手谕的真伪,关系着太子是否真的谋反,但是上面的字迹着实和太子手迹一模一样。

此时,牛顿终究还是出手了。

“每个人写字,以手腕发力,一气呵成,在写折画和弯钩时的力矩应当是固定的。而刻意模仿别人的笔迹,在这个地方力矩不一样,也会因为模仿而存在停顿……”牛顿用其经典力学知识,严谨地证明了调兵手谕是伪造的。

康熙终于如释重负,三个月后,康熙复立胤礽为太子。

不过,经过这次废立太子的风波,牛顿也意识到太子并非贤主,从而逐渐疏离了太子。

至于康熙,也是依旧对牛顿如初。在上次见识到牛顿用力学知识分析书法的本质后,康熙经常找牛顿分析董其昌书法的用力之法,从而尽得其精髓。

而牛顿也因此爱上了书法,并迅速成为了书法大家,还创造了独特的“牛体书法”。

一年之后,康熙重新启用牛顿为户部尚书,在上书房行走。

此时,国库空虚,管部阿哥四王爷胤禛常来向牛顿讨教财政管理,牛顿对四阿哥渐生好感,觉得他才是堪当大任的皇子。

于是,牛顿开创了“金本位”制度,并在康熙的同意后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库也日益充盈。

不想此时,太子胤礽又一次作乱,康熙不再宽宥,将胤礽永久圈禁。

如此一来,太子一位空缺,诸皇子都在蠢蠢欲动。

此时的牛顿,已经六十多岁,不愿再卷入立储之争,于是他始终保持中立。

然而,牛顿身在上书房,不选择站位是不行的。

只不过,在满朝看重八阿哥的情况下,牛顿选择了胤禛。

“借力四九九四,年来可望九五……”面对虚心求教的四阿哥,牛顿只说了这么一句。

九五,自然是代指皇位,那么九四何解?

胤禛想了好久,最后反应过来:九四十三,牛顿是让他找老十三借力!

至于四九,胤禛思来想去,应该是代指掌控着四九城的隆科多。

那么这个年来,应该就是指年羹尧了。

根据牛顿的指导,胤禛建立了四人小组,为继位大统做准备。

康熙六十年,在举办了千叟宴之后,康熙特意留下年逾古稀的牛顿。

“牛爱卿,你为朕遮风挡雨,已近五十年。如今,朕自觉时日无多,这百年之后的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牛顿望着这个比自己小十岁,却已然风烛残年的康熙,默默地从怀中摸出了一个棱角。

他将棱镜对着阳光,桌上瞬间出现了奇异的色彩。

“陛下,这是臣最近研究光学发现的,我们所见的白光,其实是好几种光混杂而成,只有通过棱镜才能一一看清。有些阿哥便是如此。不过,也有些阿哥,言行如一,一心一意为朝廷办事,这样的赤子之心,即便是在这棱镜之下,也是单纯的……”

牛顿虽未明言,但康熙已经听懂了。

几个月后,康熙驾崩,留下遗诏,传位四阿哥胤禛。

雍正继位后,牛顿名列上书房首辅大臣。但由于他年事已高,所以日常事务由八爷、十三爷、隆科多等人处理。

雍正感恩牛顿拥立之功,对其加封一等公爵,并下旨其百年之后配享太庙。

于是,时人称之“牛爵爷”。

此时的牛顿,回顾自己一生成就,唯一的遗憾便是《经典力学》等专著无法公开流行,于是他决定利用自己仅有的时光,修订自己的著作,把一些“有压必反”等容易引发联想的表述修整一下,让自己的心血流传下去,造福人类。

因此,这个时期,胤禛整顿八爷党,牛顿并没有参与。

(未完待续)

书接上文。

话说雍正登基之初,其实面对的是康熙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

国库空虚,雍正不得已要求各省赶紧补足各自的藩库。

此时,连年巨亏的山西竟然迅速完成了亏空,雍正短暂喜悦之后,便感觉出来了其中的猫腻。

一日傍晚,雍正竟然微服来到了牛顿府上。

牛顿心中大为惊讶,但是也知道:一向高贵自负的胤禛,此刻到自己府上来,必定是遇上难事了。

“爱卿啊,近日山西迅速填补藩库亏空一事,你想必有所耳闻?”

雍正客套了半天之后,终于谈到了正题。

“呵呵……老臣有所听闻,这山西巡抚好生了得……莫不是有炼金术不成?哈哈哈……”牛顿故意朗声笑道。

朝野上下皆知,牛顿晚年痴迷于道家,尤其对晋人葛洪的炼金之术颇感兴趣。

雍正见牛顿如此说,便不在隐晦,于是直言道:“如今国库空虚,然而各级官吏却对百姓肆意打压,强征火耗银。如此一来,百姓赋税繁重,而国库却不充盈,钱都到了这些贪官墨吏手中。对此,不知先生有无良法?”

牛顿笑了笑,说道:“老臣晚年研究炼金术,虽然不能点石成金,但是对于杂银炼铸官银中损耗的多少,还是非常清楚的。这样吧,老臣写一篇文章,简要叙述杂银辨别之法,明确各类杂银火耗真实比例,朝廷可下明诏,要求火耗归公,定额收取,如此以来,便再无贪官墨吏敢私定条例以收取火耗了!”

雍正没想到,这牛顿研究的炼金术,听起来是旁门左道,没想到竟然帮自己制定了“火耗归公”的新政!

很快,牛顿的建议得到了落实,火耗归公实行之后,朝廷马上就有了钱。

这钱一来,西北的战事自然就有了保障,于是雍正信心满满,封自己的心腹年羹尧为大将军,围剿萝卜藏丹增。

可令用雍正没有想到的是:年羹尧手握重兵,成为节制四省的大将军后,竟然膨胀了。

养寇自重,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并不新鲜。

年羹尧几十万大军,数倍于敌人的兵力,但就是连敌军的影子都摸不到。

而且,他一边拖延战事,另一边不断地向朝廷加码,索要钱粮。

火耗归公刚弄了点银子,雍正这边连伙食都没来得及改善一下,就统统给了年羹尧。

这么下去,朝廷支撑不了多久。

雍正为此组建了军机处,选老十三、张廷玉、马齐等朝廷柱石入值军机处,但依旧想不到好的办法。

无奈之下,老十三吞吐吞吐地说道:“既然牛顿大人是上书房首辅,上上书房其他几位大臣都进了军机处,何不……”

老十三说着,望了望雍正。

雍正无奈地叹了口气。

若不是遇到天大的难事,怎么再忍心烦劳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臣?

于是,雍正下旨:“封牛顿为中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处;并下旨加封牛顿为镇国公。”

中和殿,是清朝殿阁大学士之首,大清开国以来没人做到过这个位置;镇国公是清朝宗室的封爵,从不封外臣!

此旨意一出,老八老九老十实在忍不住了,站出来反对,雍正在朝堂上厉声问道:“你们谁能了结西北兵事?我给你们的儿子们个个封亲王!”

几人面面相觑,不再多言。

如此恩遇,可谓是亘古未有,牛顿还能说什么呢?只能拖着病躯,一路西去。

数月之后,牛顿来到了西北大将军的行辕。

年羹尧表面上对牛顿还是毕恭毕敬的,欢迎仪式也极尽排场,在大帐之中设宴欢迎牛顿。

不过,年羹尧此时膨胀已极,自然是要给牛顿一点压力,毕竟这个时候牛顿的身份是钦差,压制了牛顿,就是压制了皇帝。

酒过三巡之后,年羹尧站起身来,端着酒杯说到:“本帅素闻牛大人擅长光学研究,今日也想讨教一二……”

牛顿一听,这孙子是要拿自己当年那个牛顿反射望远镜来说事啊……

于是牛顿冷冷一笑说道:“亮工啊……你这个字起得好!有光则亮,工者,平整也,光的特点就是直线传播。可以说,你这个字就阐释了光学的最基本的原理。”

年羹尧一愣,没想到牛顿这么大的岁数了,依旧如此伶牙俐齿、思维敏捷。

只见牛顿说着站起身来,然后朗声说道:“我研究光学,还有两个发现,一是光的反射,二是折射!”

牛顿指着大帐之中的衣冠镜说道:“亮工,你可见到镜中的自己?”

年羹尧点了点头。

“这就是光的反射!”

紧接着,牛顿又用手指着东方说道:“亮工,你在此可否看得见京城?”

年羹尧摇了摇头。

牛顿脸上露出一丝不经意的微笑,然后缓缓问道:“那你……眼中有没有皇上?”

年羹尧闻言大惊,顿时跪倒在地说道:“臣……眼中怎敢没有皇上?”

牛顿哈哈大笑道:“你看不见京城,却眼中有皇上,这就是光的折射!”

年羹尧此时方知牛顿之厉害,后悔自己怎么跟他逞起了口舌之辩。

“亮工,你起来,看这里!”

牛顿将年羹尧拉过来,将手中的烛台放在了年羹尧的作战地图上。

“亮工,刚才说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这个烛台挡住了光线,所以这里……离光源最近,但是漆黑一片……这就叫做灯下黑!”

牛顿说着,用手指重重地敲击了地图上的一个点。

年羹尧神色大变,那正是萝卜藏丹增主力藏匿的地点。

自己早就探明了那里,但只是围而不打,就为了源源不断地从朝廷要钱。

现在,年羹尧见牛顿已经点破自己,心中骇然,当即表示自己刚刚已经获知敌军的行踪,就在这里。

牛顿归朝的途中,年羹尧便组织了与叛军的决战,大获全胜。

因为牛顿不能骑马,受不得颠簸,一路上走得慢,朝廷接到捷报的时候,牛顿刚刚回京。

雍正亲自到城外迎接。

(未完待续)

见到雍正前来迎接,牛顿赶紧颤颤巍巍走下车来。

牛顿刚要跪拜,雍正却扶住了他。

“先生,您在五十多年前,就辅佐了皇考他老人家。帮他除鳌拜、平三藩、战郑经、定北界,到朕继承大统,您本该颐养天年,都怪朕天资鲁钝,全仰仗先生火耗归公之策,才能充盈府库;而今又为了朕,前往千里之外督军……您扶了我们大清两代皇帝,现在就让朕扶你一程吧……”

于是,雍正扶着牛顿,慢慢地走着,走到百丈之外,雍正扶着牛顿,二人同乘御辇而归。

京中臣民见此情形,莫不叹牛顿之功。

此时,跪拜在一侧的人群之中,一双阴沉的眼眸里,忽然闪过一丝诡异的笑意,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廉亲王胤禩。

牛顿和雍正在御辇之上聊着,聊到了年羹尧。

“陛下,年羹尧此人非池中之物,但目前来看,他似乎并无反意,只是过于跋扈……日后如何,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雍正点了点头。

“先生说的极是。只是朕登基未久,总是觉得根基未固,唉,有时候做事难免操切,一时不慎,留人把柄……月初朕处置了查嗣庭,事后便后悔了……”

牛顿点了点头。他深知皇帝在这件事情上,是绝对不可能认错的,查嗣庭案以后也断然无可能翻案,但雍正竟然说自己错了,说明雍正在自己面前确实是放下了皇帝的架子,足够坦诚。

“陛下,查嗣庭案臣听说了,但希望陛下以后能够在这类事情上,三思而后行,有时候须知人言之可畏!”

雍正点了点头。

其实,查嗣庭算得上是牛顿半个学生,此前任礼部侍郎。前阵子,查嗣庭到南方某省主持乡试,出题为“维民所止”,结果有好事者说这个题目暗喻“雍正去头”,因此朝中有人告发。此时的雍正正在生年羹尧的气,毕竟李卫之前密折奏报说江南有“帝出三江口”之童谣。雍正素来迷信于是雍正一怒之下,处死了查嗣庭。

牛顿回朝之后,没过几天,雍正三子弘时在朝堂上奏曰:“皇阿玛,牛顿大人乃两朝之柱石,于我大清有大功。之前他因为西去劳军,而错过了八十岁寿宴。儿臣请奏,朝廷应为其补办寿宴。只要礼制不逾圣祖皇帝之千叟宴即可……”

弘时的发言,立刻获得了朝中众大臣的附和,雍正内心也对这个奏请十分赞同。毕竟,牛顿也曾经短暂当过弘时、弘历、弘昼三人的老师,弘时提出这个奏请,本在情理之中。

于是,雍正下令,由弘时会同礼部筹备牛顿八十大寿。

消息传到牛顿那里,牛府阖府上下都兴奋不已,唯有牛顿,他却皱紧了眉头。

因为,牛顿虽然和弘时接触时间不长,但却很快看透了弘时的为人。他感觉这件事背后应该另有目的。

果然,在寿宴筹备期间,一些微妙的事情出现了。

首先是礼部要求负责云贵事务的鄂尔泰率领当地的土司官员到京为牛顿贺寿。要知道,这个时候鄂尔泰刚刚开始推行“改土归流”,与当地土司矛盾很深,这时候要求这些土司入京贺寿,保不齐会让这些土司觉得是调虎离山。

其次是,廉亲王以军机处名义,命关外的几位铁帽子王进京为牛顿贺寿。要知道,这些关外的王爷们只知道弓马刀枪,历来看不起朝中文臣。就算牛顿的爵位到了镇国公,跟他们的铁帽子王比起来也是差多了,现在要他们来给牛顿贺寿,恐怕来者不善。

这些事,牛顿陆陆续续都知晓了。他虽然不动声色,但大致猜到了对方下一步的计划。

果然,几天之后,有一些声音传到了京城。

在各地,陆续都出现了一句童谣:“牛逢八,朱天下!”

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牛”字加上一个“八”字,就是“朱”字。

而前明皇帝姓朱,这个时候又逢牛顿八十大寿,这童谣的含义不言而喻。

牛顿叹了口气。

没想到,自己到了这个岁数,还要经历这么一场避无可避的正面争斗。

“玄烨啊……我可能要对不起你了!你的儿子,本来我也应该视他们为子……但是,现在他们拿刀架在我脖子上了。为了你的大清,为了朝廷安危,我只能对不住他们了……”牛顿望着天空,想起了那个与自己陪伴了大半辈子的老皇帝。

而此时的雍正,也陆陆续续收到了各地的奏报。

“牛逢八,朱天下……”雍正不是康熙,他早年沉迷佛道,是个很迷信的人。此刻,看着这些奏报,他也开始变得犹豫起来。

而此时的廉亲王一伙,也在加紧最后的部署。

“你们要告诉几位关外王爷,要做好兵谏的准备,为了我大清的江山,绝对不能把持在牛顿、年羹尧这些汉人手里!”

“另外,给那几个云贵来的土司,多给他们点金银珍宝、送他们点美女,到时候让他们死咬牛顿。”

“还有就是隆科多,他可是最关键的一环,一定不能出任何变数……”

……

看着廉亲王部署有序,老九老十等人无不得意的笑起来,似乎已经大局在握。

时间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牛顿八十寿宴的大喜之日。

雍正在乾清宫为牛顿举行贺礼,礼制之高,直追帝王。

此时,翰林院一位官员站了出来。

“禀告陛下,今日来各地谣言四起,说什么牛逢八,朱天下……这分明是在说牛大人逢八十寿宴之时,就是朱明恢复天下之日啊……为平天下悠悠之口,臣恳请陛下暂停寿宴,并削去牛顿一切爵位!”

雍正一听,脸色沉了下来。这寿宴是自己下旨办的,现在让自己下旨停了寿宴,还要削去牛顿爵位。这显然不是冲着牛顿来的,而是冲着自己来的。

马上,又有官员站出来说道:“月前礼部尚书因为维民所止而被问死罪,这一次陛下不能不视而不见啊……”

此时,越来越多的官员站起来附和。雍正此时已然察觉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复杂,他瞅了一眼廉亲王,只见廉亲王双微闭,一副淡然之色。

雍正又回头瞅了一眼牛顿,只见牛顿脸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仿佛这里一切和他无关。

此时,一位铁帽子王站起来朗声说道:“皇上,本王听闻这个什么叫牛顿的,敢把寿宴开在宫里?如此行径,简直是欺我朝廷没有法度!我这次来的时候,带了两千兵马,哼……我看看谁敢造次?”

另一位铁帽子王简亲王也站了出来:“皇上,您任用一个年羹尧,把国库都快掏干了,还没有全胜!他年羹尧半年不决战,这牛大人一去,他立刻就找到了叛军,这中间难不成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样的人做大将军,皇上岂不是寒广大旗人的心吗?”

雍正听着,没有说话,紧紧地握着拳头。站在一侧的张廷玉,也是气愤到手指发颤。

这时,几个云贵土司也嚷了起来:“我们伏拜朝廷,乃是服我大清先皇之威名,可不是服这些文弱迂腐的老头子!陛下作为天子,将这些人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让我们怎么心服口服?还有这个牛逢八朱天下的童谣,连我们这些偏僻之地都听说了,陛下您就没有半点说法?”

此时,朝中大臣基本上都看清了形势。

这些人表面上是在针对牛顿,但基本上都是在向雍正开炮。

雍正攥紧了拳头,咬着牙,一脸阴沉地问道:“你们究竟想干什么?都亮真招吧!”

说完,雍正眼睛死死盯着廉亲王。

只见廉亲王慢悠悠地站起来,说到:“陛下,今天臣想说两句。”

雍正见此情形,知道老八已经谋划很久,准备充分,此时若不让他说话也不行了。

“好啊,老八……朕让你说!”

廉亲王躬了躬身,缓缓走到大殿中央。

“众位,今天我想对咱们的皇上,进几句逆耳忠言。”

“自当今皇帝登基以来,短短一年之内,便擅改先帝旧制,推行火耗归公等新法,此为不孝!”

“将牛顿封镇国公,有违祖制!是为不忠!”

“现在年羹尧把国库掏空了,好几省因为遭灾出现流民,而陛下不体恤百姓,不下旨去赈灾,却花大价钱大肆操办牛顿寿宴,是为不仁。”

“皇上因维民所止之谣言残害忠良,是为不义!”

……

听到这里,雍正再也忍不住了。

当堂指斥皇帝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已经是逼宫了。

坐在一侧的老十三怡亲王气得连连咳嗽,直指着老八说不出话来。

“隆科多何在?朕……朕命你即刻带二百御林军来……”雍正再也不想听老八说下去了。

只见隆科多缓缓走来,跪倒在地说道:“陛下刚才说让廉亲王说话,臣觉得廉亲王所言甚是有理,不知陛下为何要调兵?刚才几位关外王爷和云贵土司的话也甚是有理,臣也附议!”

廉亲王的话,在这种场合说,其实已经是大逆不道。而隆科多竟然说廉亲王说的有理,在场众人瞬间便知隆科多的心思。

雍正见隆科多竟然也被胤禩收买了,心中又惊又怒,一时间指着隆科多“你……你……你”但心中气血翻腾,竟骂不出声来。

就在此时,今天获殊恩坐在龙椅之侧的牛顿缓缓站了起来。

虽然,他已经是个年逾八十的老人,但是他拄着拐杖站起身来之后,其气势却如泰山立于眼前,令人不敢直视。

牛顿缓缓走下御阶,全场瞬间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这种气场,就连自信胜券在握的老八,也是被震撼到了,微微低了低头。

牛顿一步一步,缓缓走到几位关外铁帽子王面前。

几位铁帽子王刚才虽然言之凿凿,现在却似乎心虚胆怯,竟然都站了起来。

“永亲王,简亲王!三十多年前,你们的父辈跟随索额图到北界谈判,结果你们失败而归,先帝差点摘了你们的铁帽子!幸而我带你们父辈重新前往勘定,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后来,你们父辈在先帝面前保证,回去后好好学习我那本《微积分学》,精研土地面积勘定之法,绝不允许无故丧失国土!你们这一辈,有没有好好学啊?”

几位铁帽子王面面相觑,因为这件事的确是事实,但是这几位王爷都没有像他们父辈一样学习《微积分学》,因为太难了……

“你们不遵父辈之言,不守先皇之命,今日有何颜面来此逼宫?!”牛顿猛然呵斥,几位铁帽子王吓得连忙跪了下来。

然后,牛顿又缓缓走到几位云贵土司面前。这几人没见过牛顿,和牛顿以前也素无瓜葛,现在倒是一副有恃无恐的模样。

“呵呵,几位土司大人,你们今天拿什么牛逢八,朱天下,来说事!我倒是听出些别的意思来。四十年前的吴三桂,就是从你们那里起兵的吧?你们当年是不是喊着诛牛顿,清君侧吗?很好 看来你们中间有些人是心怀旧主啊……”

这些土司们对抗“改土归流”,无非就是希望当个土官而已,现在一听牛顿要把他们说成“吴三桂余孽”,这可把几人下坡了胆。

“牛大人……这……这吴三桂死了几十年了,那还有什么旧主啊……”众人说着,口气已经怂了很多。

牛顿看几人态度已经有所变化,于是转身招了招手,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形状奇怪的灯走了过来。

“你们把眼睛凑过去,看看这是什么?”牛顿说着,让小太监把灯捧到到几位土司面前。

几人面面相觑,然后凑过去看了一眼。

就这一眼,几人似乎已经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跪下来向牛顿连连磕头。

“无意冒犯神明……请……请神明饶恕我们吧?”

几人的表现,让在场官员全部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牛顿摆了摆手缓缓说到:“我不是神明,你们刚才看到的也不是神迹。只是我用我的光学知识,所搭建的一个特殊工具而已。我知道在你们那里,当地的祭祀官经常向百姓演示所谓神迹,百姓因而对他们笃信不已,眼中没有朝廷,只有神明。”

牛顿说着,从怀中摸出一本书。

“你们刚才看到的神迹,其实就是我在这个盒子中放了一个小的画像。那个祥云光环的原理,我在这本《光学》中有详细讲述,我暂且给他起名叫牛顿环吧……你们把这本书带回去,用心学习,戳穿那些祭祀官的面目,教化百姓!”

牛顿说着,将那本《光学》放在了其中一位土司手中。

几位土司听牛顿如此说,更是惊为天人。

“你们,去向皇上请罪吧!”

几人听牛顿如此说,赶忙跪下来向雍正认错。

几位铁帽子王见状,此时也赶紧跪倒在了殿中。

雍正没想到牛顿一出手,瞬间便扭转了朝堂局势,浑若在梦中。

“陛下!这几人虽然有罪,但念其是受人蛊惑,而且此时他们已诚恳认错,臣恳请陛下从轻发落。”

雍正点了点头。

“我看,就罚几位关外王爷抄写十遍《微积分学》,让几位土司抄写十遍《光学》,以示惩戒,陛下以为可否?”

(未完待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