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章「史上最平淡的国际邀请赛,结束了」?TI 这个赛事未来的路要怎么走?

发布时间:
2024-09-19 16:33
阅读量:
27

其实我倒是和大家看法不是很一样。

我觉得最近四年的 TI,其实可以看出来,dota2 这个游戏已经被职业选手摸到它的边际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 V 社一直在反复强调不喜欢职业俱乐部。

最近的四届 TI,分别是 3:2、3:0、3:0、3:0。除掉 Ti10 的 LGD 因为过于自信连选两场精灵体系没打出来效果然后又连翻两局导致最后打满五场,其他的三届都是一边倒的碾压(甚至今年的液体淘汰赛一场不败)。这在过去这么多年的Ti 比赛是绝无仅有的现象(有趣的是,今年 Ti 从未上 BP 位置的英雄也达到了 21 个之多),在 Ti7 之前,从未有过决赛 3:0。

所以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如果你去细看冠军得主,就更有趣了,最近的四届出了五个双冠王(雪碧的四人和液体石头人的 33),然而这五个人在非冠军年的表现又都是一塌糊涂,而且正好是一年的间隔。所以其实结论很简单,V 社的平衡做崩了,或者说 Dota2 的游戏性的边际被摸到了。

过去我们谈到 dota2 和其他游戏的不同的时候,经常说到的是,dota2 是个决策游戏。从游戏的 BP 开始,你要如何选择你的英雄,你这一局的阵容思路是什么,是前期的速攻抱团推进,还是大核拖后期防守反击,亦或者是分身幻想边路带线,包括更古早的大招流,全球流。如何对抗和制衡对手的体系。以及对线期的正反补和勾兵,游戏中期的团队节奏,包括后期的先手与反先手。dota2 技能多数为指向性技能,控制时间长,CD 长,同时又有羊刀这种无解先手和 BKB 这样的无解反手神器。这让 dota2 一直是一个决策对抗决策的东西。

我在还比较本能 dota 的时期,带我一起玩的天梯前 100 的朋友就跟我讲最多的就是,多去思考,敌人在哪里,你要干什么,队友可能要干什么,怎么分配资源最科学。

但是随着职业选手水平的进步和职业体系的规范化(例如本届的液体,有三个教练,有专门负责 BP 的,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师),以及游戏不断的更新,dota2 的游戏边际还是被触摸到了。

仅以这个ti13 周期来说,雪碧 XG 法老 GG 液体和石头人就是整个周期最强的六支队。而前三支队统治了上半年,后三支队统治了下半年。而他们的比赛风格刚好是两个极端。雪碧 XG 是传统 dota,注重大核心,先手策动团队节奏的三号位,中单承担输出任务但对线稍显平庸的二号位,以及保障团队视野,同时团战弥补团队短板的双辅助。GG 和石头人则是另一个风格的极端,注重线上优势,优势之后转推进节奏,抱团,同时压制你的发育空间,最后靠巨大的经济差上高结束比赛。中间的液体和法老虽然也各自有倾向,但是倾向性不算特别的明显。

为什么我说这个游戏的边际被摸到了呢,这其实也跟游戏的更新有关,包括和中国战队今年战绩不好也有关系。实际上,dota2 这几年的更新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 dota 形成的决策游戏。包括很多人念叨的 CCNC 这样子的老菜比,现在变成人物了。其实排除掉 NC 自己做的更好的地方,他以及欧洲队的整体崛起都是和版本节奏的变迁是分不开的。

在中国dota 还领先世界,独自抗衡其他地区俱乐部的时代,dota 的整体节奏是偏慢的,中国队最先拿出了领先时代三核心体系。随后中国俱乐部的风格一直是,大核心,大团控,高地见。(这一点其实从很多老职业选手的解说也能看出来,最经典的“大赛必有大团控”这句话大家都听过无数遍了,然而今年的潮汐 0Ban0Pick)这也是那个时期的一个缩影,一场比赛动不动 40-50 分钟,甚至职业比赛时不时贡献60+分钟的名局。看比赛早一点的朋友应该都有印象,什么大哥打一波团换一个新的 BKB,因为经济完全溢出了。

中国 dota 选手的风格就是对线还不错,善于中后期的团战,先手,以及擅长玩大团控和大核心。而同样的,那个时候的欧洲选手的风格其实也和现在没怎么变化,欧洲队就是擅长对线,动不动对线单杀你,但是可能打着打着中后期就送了。所以对外国选手的印象一直是小丑。因为中国队如果前期优势了,很少会在后期处理上出问题。但是外国队后期打的不好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他们今天都没解决)。

然而随着游戏的不断更新,为了路人玩家的体验,游戏的翻盘越来越难,前期滚雪球的优势越来越大。过去也有前期的速推阵容,但是对应的是,前期阵容也冒着巨大的风险,过去 30 分钟结束不了比赛自动到点。所以在当时前期和拖后是两种思路的博弈,前期阵容就是赌自己可以打崩你,拖后阵容赌的就是我守得住最后一路高地。

我相信刀龄比较长的朋友应该也都有过不止一次的翻盘和被翻盘的经历,这种策略的博弈才是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现在这个平衡已经彻底被打破了。

辅助英雄和辅助道具的加强让辅助玩家的体验上升的同时,极大的破坏了职业赛场的平衡,而团队装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过去你前期劣势不用慌,大哥刷 20 分钟,有了关键装或者 BKB,一波团完全可以通过切入瞬间带走对面的辅助,然后通过拉扯不断折磨对方的偏前期的英雄,最终可能 2-3 次团战的胜利就可以带走对面。几乎所有中国俱乐部的 BP,解说都会提,“不知道他们后期的输出在哪里”或者“想象不到他们后期的团战画面”。

现在完全不是如此了,过大的地图和资源以及前期的击杀奖励让辅助的经济往往会很好看,同时辅助道具以及数值的失衡,让一个偏后期的阵容完全没有发力时间点。一个力量或者全才的辅助英雄,出三个护腕,25 分钟的时候动不动就是 3000-4000 血。而团队装让这个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以及为什么现在大家不选择大团控了,因为过去一个好的潮汐大可以让自己的核心瞬间造成对方减员。即便是逆风局,对方也不敢忽视你的潜在翻盘能力。但是现在,我开着笛子和赤红甲站到你潮汐脸上,你就是能大到我所有人,难道你打得死人么?笛子梅肯赤红甲微光大牌子。一个英雄平均可以多吃 1000 点伤害。这还是在他有 3000 血的基础上。

这带来的问题就是,不存在后期的博弈了,只要我前期阵容取得了优势,我就是可以无限滚雪球,我不需要研究什么团战的走位,上高低的方式方法,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后期团战的博弈,我只要研究如何前期取得优势就行了。对于执行力好的队伍来说,取得优势之后的事情都不需要考虑,我取得优势就不断的抱团推你的塔,带宝石压制你的视野,抓你落单的人,然后控盾上高。

过去前后期阵容的博弈已经被打破了,过去前期阵容虽然靠着技能的优势可以在前期取得优势,但是打到后期自动到点,但是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这也是中国dota 俱乐部成绩每况愈下的原因,整个中国 dota 的思路就是传统的大核心后期决胜,然而在版本更迭下,这个思路越来越难执行。但即便如此,你可以看到在雪碧厉害的版本,中国 dota 仍旧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哪怕是去年,一个随便组队的老将队伍和一个赛前堪称二线队伍的 LGD 也依然取得远超预期的水平。所以实际上我觉得中国 dota 除了中单位置比较薄弱,整体实力并没有特别多的降低,纯粹是整个圈子的游戏风格就是和当前版本导向格格不入而已。同样的,欧洲队伍看似强大的背后,除了天才少年之外,也有玩法符合游戏版本的原因(典型的就是 33,他从出道以来一直是这个玩法,就是对线打的好,然后出各种团队装无脑推进,以前一直是小丑,但是在适合他的版本里,这么玩确实是超过所有人一个档次)。

所以 V 社希望摁死所有的俱乐部就一点也不奇怪了,V 社希望看到的 dota2 是自己每年发布两三个大版本,然后平时大家快乐的各自组班子,用各自的奇思妙想来进行不同体系的对抗和博弈。但是在职业俱乐部存在的情况下,大家都会快速摸到版本的边际,然后最适合版本的队伍通吃一切,其他人要么选择打自己的被淘汰,要么选择拙劣的模仿去决赛送头。俱乐部自己对此也心知肚明,液体在淘汰赛开始前就评价过 XG,游戏风格比较老,在后期非常难对付。

除非有一个天翻地覆的版本更新,不然还是这样子半年一个极端导向的话,明年的 Ti 估计仍旧会是一个 3:0。dota2 算上前身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了,如果不能找回过去的博弈平衡,那么很可能就要到他的生态末期了。当一个游戏的玩法出现了最优解的时候,这个游戏基本是注定要被淘汰了。

而现在,已经快到那个临界点了。未来的 dota 如果继续强调团队,那么早晚会变成,对线期一次击杀决定全场比赛走向,二十分钟两边加起来个位数人头,然后一波团 GG。

是不是有点眼熟?对,就是隔壁 LOL 的样子。抛弃掉决策的对抗,给前期优势队伍无限的容错率,结果就是如此。

最后补一句,我其实觉得韩国俱乐部会很适合当前版本的 dota,因为 MVP 还在的年代,他们也是一支前期凶猛中后期脑浆的队伍,在这个没有中后期的游戏版本里,肯定可以大放异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