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左宗棠进了教科书赵尔丰没有进?

发布时间:
2024-09-22 21:46
阅读量:
22

原因很简单,

因为政治正确。

赵尔丰不符合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观。

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观来认定,

左宗棠唯一的“污点”就是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

但左宗棠独挡一面成为封疆大吏的时候,

已经在天平天国战争中的中后期了。

之前主要是曾国藩的幕僚。

太平天国战争在1864年就结束了。

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

太平军攻克杭州后,

原杭州巡抚战死。

清朝朝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1862年1月 ),

督办军务。

之后,

左宗棠在浙江指挥过对天平军的清缴,

这时候的天平天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所以,

反革命“罪责”不明显。

其次,

左宗棠在西北和新疆的杀戮行为,

可以被称为左剃头。

那是杀人不眨眼的。

但是呢,

你懂得的原因,

又不是汉人呢。

就忽略不计了。

赵尔丰那就按照无产阶级革命历史观来认定的话,

那就问题严重了。

赵尔丰在川边藏区实行改土归流,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是杀戮与招抚并重,

不是每股势力都愿意改土归流的。

所以,

杀戮就不可避免。

赵尔丰在川边藏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左宗棠在新疆、西北做的事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但是,

赵尔丰就被扣上“屠夫”的大帽子,

赵尔丰和左宗棠可不是滥杀。

最关键的是赵尔丰碰见了一件非常倒霉的事情。

这就是保路运动。

实际上当时赵尔丰是非常开明的。

保路运动爆发之后,

当时,

赵尔丰认为“四川百姓争路是极正常的事”,

一面开导民众,

一面电恳清政府内阁“筹商转圜之策”,

后又参劾盛宣怀,

请求朝廷查处盛宣怀。

但清政府对赵尔丰等所陈事宜,

不但置之不顾,

反而电饬赵尔丰解散群众,

切实镇压。

赵尔丰被逼无奈,

只能忠实的执行清廷的旨意。

1911年9月16日,赵尔丰召集各营军官训话,

部署弹压保路风潮。

1911年9月7日,赵尔丰以到督署看邮传部电报为由,

将应约而来的蒲殿俊、罗纶等九人诱捕。

之后,

很多人跑到四川总督衙门请愿,

由于当是极其混乱,

民众也很暴躁,

这边清军就开枪了,

这就是所谓的“成都血案” 。

血案发生后,

四川大乱,

到处都爆发反叛,

清政府组织军队入川镇压,

赵尔丰也因此事件被免去四川总督一职,

留任边务大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11月22日和25日,成都召开四川官绅代表大会,宣布脱离北京政府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原咨议局议长蒲殿俊任军政府都督,陆军第十七镇统制朱庆澜任副都督。

但是局势并不稳定,

12月6日,驻扎在成都的军队突然哗变,

蒲、朱逃走,

军政部长尹昌衡平被推为都督。

当军队哗变时,

应一些绅商的请求下

赵尔丰以总督的名义张帖布告以安定军心,

因此,

事后被一些人构陷为兵变是赵尔丰指使。

12月22日凌晨,

尹昌衡命令军队诱捕赵尔丰,

并在成都皇城坝召开公审大会公审赵尔丰后,

杀死赵尔丰。

尹昌衡也是为投机者,

在民国元年(1912年)初,尹昌衡在彭光烈等劝说下参加同盟会,

并被推举为同盟会成都支部名义负责人。

杀赵尔丰不过是投名状而已。

哪来的那么多好人呢?

杀赵尔丰的主谋不是尹昌衡,

而是张澜。

尹昌衡是个武夫,

明白屁政治呢。

1911年12月22日,尹昌衡设计擒获赵尔丰。

当时,

尹昌衡征询大家处理办法时,

张澜说:赵尔丰杀我川人,何止万千(这就是大忽悠,扯淡),如今不杀他,我等代表将如何对川中父老交待,当立杀之。

就这样,

一个早就被清政府免职的前清官员赵尔丰就被杀了。

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

张澜是清末革命党(留日派),

1911年(清宣统三年),张澜任川汉铁路股东会副会长,

并发起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

是四川保路运动的核心人物。

正好与赵尔丰是火星撞地球。

张澜始终保持着无私的品质。这种宝贵品质,他自己叫做“无欲”。用毛泽东的话,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言行一致,生活艰苦朴素、生平极为注意自我修养,是一位热诚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人民日报》1982年4月1日发表题目为《与日俱进 奋斗不息——纪念张澜同志一百一十周年诞辰》文中评价。

张澜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国家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张澜的一生与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紧密相联。——————在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青年网

赵尔丰算个球啊,

赵尔丰咋进?

左宗棠这是没有遇上,

遇上了也是被打翻在地进入十八层地狱。

会川乱起,尔丰还省,集司道联名奏请变更收路办法,不允。商民罢市,全省骚动。廷寄饬拏祸首,捕蒲殿俊等拘之,其党围攻省城。督办川路大臣端方劾尔丰操切,诏仍回边务大臣,以岑春煊代总督。武昌变作,资政院议尔丰罢黜待罪,而朝旨已不能达川。重庆兵变,会匪蜂起,军民环请独立,尔丰遽让政权於殿俊,殿俊自称都督。防军复变,殿俊走匿,全城无主。商民请尔丰出定乱,因揭示抚辑变兵。标统尹昌衡率部入城,自为都督,罗纶副之,以兵攻督署,拥尔丰至贡院,尔丰骂不绝口,遂被害。——————《清史稿》。

“尔丰之治边也,先与兵威,……边地既定,即从事各种建设。……但奠定西康政治之始基,宜为赵氏。……赵本人亦明敏廉洁,办事公正。犯法者虽近亲不稍恕,康人多信服之。”————《西康纪事诗本事注》中的《赵尔丰经历情况及其永世》注。

金沙江以东十九县,尚能归附 (指改土归流),皆清季赵尔丰之余威,于民国以来诸边将无预也。”————李思纯,中国近代历史学家。

“晚清知兵帅,岑袁最有名;岂如赵将军,川边扬英声。”“政变始辛亥,全川如沸羹;纵贼舞刀来,丧此天下英。”————章士钊,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无党无派的章士钊对赵尔丰的评价和张澜对赵尔丰的评价完全是南辕北辙,

为啥会这样?

章士钊是无党无派当然是以历史公允之心来评价赵尔丰。

张澜完全是政治民粹人物,

对赵尔丰的评价是自不待言了。

“尔丰自光绪三十一年以次,勘定康地,驰驱劳瘁,至是凡七年,共用款六十余万,部拨经费尚余三分之一,而西康全域皆定。尔丰之治康,以傅嵩谋。狎其人,并知其山川扼要形胜。”“自清以来,治边者无有着功若此者。”————尚秉和,晚清官员。

所以,

历史就是那么回事。

————————————————————————
转载一则关于历史上对左宗棠评价的知乎文章,

该文章不代表个人立场,

以供大家参考。

以下为转载文章:

文章作者:洛林


看到有的朋友说,左阿衡在80年代以前名声是好的很的,是人尽皆知的带善人,都是80年代礼崩乐坏之后回族、汉族中的“皇汉”“皇回”民族主义坏分子一唱一和,才把他变成了一个“屠夫”、刽子手的形象——这实在是很豹笑啊。旧社会如何姑且不说,实际上新中国建立伊始左在革命史观官方叙事下的形象就常常堪称臭不可闻,“满清的奴才”“洋人的走狗”“镇压西北GM的大刽子手”“两手沾满了鲜血的大民族主义屠夫”就是对左的常见评价。
以下均为五十年代出版物中对左的描述。
“民族仇杀的事,是有的,但主要是官绅、上层分子和流氓分子的事情,比如左宗棠对金积堡和肃州的大规模屠杀......”

“每一个城市或堡子被打破,都有成千上万回民死于刀下,故左宗棠有‘左屠夫’之称.....左宗棠强制回民迁移到偏僻荒凉地方,为自明朝灭亡以来又一次的异族压迫、侵略与征服!”

“嗜杀成性的左宗棠”“残酷的大屠杀”“残忍的左宗棠想出了更恶毒的办法”........“左宗棠故意安置回民去穷山恶水要慢性地灭绝回族”之类的说法可不是80年代张承志的新发明,他不过是把几十年来的宣传再捡起来罢辽,毕竟这可是由“满清奴才左宗棠”提出的“满清两百年来最毒辣之一计”啊

再放一个对于左宗棠的整体评价,从其中内容看彭老总进兰州后似乎也组织过对左的批判
最后要补充说明的,就是当1949年兰州解放之初,彭德怀将军在第一次各界代表座谈会上发表谈话,也曾提出大汉奸左宗棠屠杀西北人民的劣迹,博得全场人民的热烈拥护。可见左屠夫的罪行,是深深的蕴藏在西北各界人民的心中,因过去反动派的压迫、无处发泄而已,一旦得到彻底的解放,便发出狂热的表示。
加入我们根据以上全部的历史事实,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把左宗棠的思想做一个总结,那就很简单的可以说出:左宗棠是执行着满清封建思想的专制政策,依靠着帝国主义垄断资本家的侵略帮助,去实现大民族主义大屠杀的大汉奸。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早期时代具有非常浪漫化的想象,千不好万不好都是80年代以后“礼崩乐坏”让坏分子“反攻倒算”才出现的——但是老实说,晚清近代史的研究经历了80年代的“思想混乱”之后方有9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的思路转型,种种先画射箭后画靶子的魔怔叙事才慢慢减少了,而在这之前嘛......我暂且蒙在古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