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画”是不是起源于画得难看的人的借口?

发布时间:
2024-09-23 20:56
阅读量:
16

你看过蒙德里安的画吗?


哦,哦,就是他啊!我好像看过的,

但是...........这画得啥啊?没整明白!


大家看不懂没关系,因为我们看一张画时,一旦没有了“画得像不像”,“画得漂不漂亮”这种评判标准,

这画得啥?好还是不好”就成了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没有了日常事物的参照,

就像没有了东南西北上下左右的我们,有点原地懵圈。



没有参照物,热心的网友就硬找.......于是

我们的蒙德里安就有了“excel之友”的昵称,哈,这还是挺有才的!



好了,不胡扯了,咱们说说正经的。

以往我们印象中的大师画的油画是这样的:

安格尔



或者是这样的:

韦尔内




但是,如果我突然给你整一张这样的:

罗斯科



或者这样的:

康定斯基

你是不是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抽象艺术 一般被理解为一种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艺术,反而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这是百度百科说的)。


如何欣赏一幅抽象作品?有两个方法。(这是我说的)

第一种叫视觉欣赏:调整情绪,放空自己,看这幅画的颜色和线条,是不是在自己的审美上,或者说能不能与自己产生一种共鸣。

比方说: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我觉得写的挺好,罗嗦得精致。

至于这作者想深刻得表达什么?想不出来便没必要去硬想。


看不懂但是很喜欢,记得马东有个很好的比喻


比如赵无极的画,我看不懂,但我很喜欢


第二种叫观念欣赏:这个就有一点门槛了,观众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对画家的了解。

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你观赏画作的时候,有画家本家在旁边全程陪伴,不停地BB他的创作灵感和精神理念,说白了就是给他的画上价值....



不然呢,你整个黑黢黢的方块,然后告诉我这是宇宙的力量.......

你叫我咋给你点赞呢?

对不住,马列维奇老师



又扯远了,说回到我们的蒙德里安

视觉欣赏上来说,他的作品是合格的。


干净,整齐

由直线组成的画面别致而不死板,

整体由三原色(红,黄,蓝)和中性色(黑,白,灰)构建,鲜明清楚,一句废话木有!

他的构图是经过细心推敲的,如果咱们拿《红、黄、蓝的构图C三号》来举例



看到没,蒙德里安的画面经过琢磨和计算,看上去是和谐又平衡的。(平衡不代表绝对对称)

从感性上怎么去理解蒙德里安构图的和谐呢?

这里要请出一位特邀嘉宾:中国明末清初的一代宗师朱耷,艺名八大山人

老喜欢他的花鸟了!不亏为笔墨简炼,高旷纵横



如果我们把二者的画摆在一起看,很有点意思!


两位大师这辈子绝对没有交流过,但在构图上无论是可以留下的空白还是色块(墨块)的安排,却是惊人的相似!

国画上讲究的“密不透风,疏可跑马”在西方油画上也有了有趣的诠释。



观念欣赏上来说,咱们就要弄明白蒙德里安的格子画究竟想表达什么?这位老兄穷极半生一直在折腾的三原色方块是为了哪个终极目标?

话说蒙德里安也不是生下来就抱着excel画画的,

早期在老家荷兰,他也是就读于专业的美术学校。

虽然与别的美术专业学生一样,他的画风和用色受到了印象主义的极大影响,但上面这三幅风景有一个共同点:

我们的蒙德里安画风景喜欢选取完全背光的角度.......

这是为什么?

因为景物没有受光和背光的对比,肯定会趋于扁平啊!

那个大风车的体积就完全消失了,在他的笔下变成了一抹深色剪影。

要说由此看出将来蒙德里安抽象主义的苗头呢......... 那有点扯。

但个性使然,这句话还是不错的。



从荷兰出走,青年的蒙德里安来到了当时的艺术之都 - 巴黎,

在这里,他将结识另一位艺术家,而开始他破茧成蝶的艺术生涯。

巴勃罗·毕加索



从一棵树看蒙德里安的成长历程

蒙德里安早期画的稚嫩青涩,依然是背光的一棵小树


这是明显受到了印象主义和野兽派影响的一棵树,颜色强烈而夸张。 右侧为瓦尔塔特的作品





这是1912年蒙德里安在巴黎与毕加索相遇后画得一棵树,开始有了立体主义的意思,树的形体还在,但已经与周遭的空间分解融合起来。



“克服自然的表现又不违反自然本身的真实”。

----蒙德里安


仍然是那棵树,但几乎走到了纯抽象的边缘。树的形象被进一步简化至碎面,而几乎成为图案的象征。这是一张成熟的立体主义作品。右侧为毕加索的《拿曼陀铃的女人》


这还是那棵树..............吗?反正我已经彻底认不出来了,树干和枝桠衍变成了灰黑色网格,延展充满了整个画面。

他把这张画叫做《树的构成》,说明了他已然完成了对这棵树的思考和探索。

从那颗青涩稚嫩的小树开始,直到这张完全抽象的网格化的空间,

蒙德里安其实一直在做一件事,

就是 解构 → 提炼 → 简化。

在他看来:每棵树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如何能画出树的本质?

那就是解构树的组成部分,弯曲的树干,长长的树枝,还有树叶或果实这些都不重要,可以完全舍弃,

那么就只剩下了什么?

线条!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

不,蒙德里安的升级之路才刚开始。


海堤与海·构图十号


1914年,随着这张《海堤与海·构图十号》的展出,标志着蒙德里安走出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影响,自己摸索着走上了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

画中,海浪和海堤被提炼为由水平和垂直的短线交叉而成的十字形。

在这里,所有曲线的痕迹都消逝殆尽,直线统治了画面。

传统的透视法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概念。



“我感到‘纯粹实在’只能通过纯粹造型来表达,而这纯粹造型在本质上是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的……”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看来,

绘画已经不再是这么单纯的装点、附属,

不应该仅仅是美和丑、好看和不好看这种肤浅的界定………

它既不是传统艺术那种照本宣科的现实主义纪录,

也不是印象派或野兽派那种张扬的、外在的情感宣泄,

它是内省式的,冷冰冰的哲学思考的结果,

这如同是蒙德里安的绘画步入新的艺术境界的一个宣言,



“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质,应该允许独立存在。”

----蒙德里安


对于画家所探求的艺术真理而言,首先要抛弃的就是曲线。

因为曲线是随意的,不确定的,并且完全可以被直线概括和取代。


关于这一点,倒是很好理解。

任何一位稍微受过美术训练的朋友开始画画的时候,都是这样画的

每一个圆都是在一个正方形里诞生的


不难看出,这个伟岸的鼻子的雏形,就是最开始那几根简单的直线


而在直线里,任何倾斜的直线,也是随意和不确定的,

那么就只剩下了垂直线和水平线........

它们是最稳固的,永恒不变的,

对,它们就是蒙德里安艺术大殿的第一块基石。



第二块基石当然就是色彩,

经过耐心的尝试和推敲,红色,黄色和蓝色最终占据了蒙德里安的画布,

毫不意外

因为红色,黄色和蓝色这三原色,是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种基本颜色,

它们可以混合出所有的颜色,三原色调配混合在一起为黑色,而三原色作为光基材料中由于光的特殊属性混合色为白色。

还有比它们更稳定更基础的颜色吗?



省略了所有枝节因素,

留下的是最简单的直线和最明了的原色块面。

任何不疼不痒的“绘画性”妆点,任何言不由衷、自欺欺人的文学性解读,

都被蒙德里安用自己严酷的形式无情肢解。

在《风格》杂志中,蒙德里安写道:

“藉由绘画中那些基本的元素──直线与直角、水平与垂直、色彩的三个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系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和抽象的元素互相接合,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艺术是多样化的

经过提炼再提炼,简化再简化,至少在蒙德里安严谨而理智的世界中,他找到了绘画的真谛,纯粹的, 抽象的造型艺术。

他定义为“几何抽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