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国人是什么心态?
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军最大的心态变化就是,志愿军没有之前看起来那么可怕,弱点已经完全暴露出来了,美军有能力击败志愿军。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心态有几次变化。朝鲜战争开始之后,美军派出了一个史密斯支队,增援韩军,但在朝鲜人民军的面前,这个千把人的支队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直接被击溃了。所以这时候不仅是韩军害怕,美军对朝鲜人民军其实也是比较害怕的,对战胜朝鲜人民军没有多少信心。
仁川登陆成功后,美军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后路,将朝鲜人民军包围在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后勤断绝,补给不继,美军迅速击败了朝鲜人民军,人民军残部迅速向北后撤。美军这时候士气就比较高涨了,觉得朝鲜人民军已经完全被击败,剩下的人民军残部已经溃不成军,无法组织有效防御,所以,联合国军饮马鸭绿江指日可待。
就在美军离鸭绿江只剩下一百公里左右的时候,终于撞到了墙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来了。虽然在麦克阿瑟看来,中国已经失去了最佳的出兵时机,这时候再参战,也不可能改变朝鲜人民军一败涂地的结局了。但美军还是在遭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之后,感觉到这不是人民军的小股部队,也不是麦克阿瑟说的只有几千人的小部队,是在掩护人民军撤退。
第一次战役就这么开始了。志愿军不仅迎头堵住了信心满满的美军,而且疯狂穿插美军的后路和侧翼,企图将突出的美军和韩军围而歼之。美军没有见过这种战法,大为恐慌。于是,当美军发现志愿军开始穿插自己的侧翼和后方的时候,就开始不顾一切的撤退。很多时候,美军为了突围,需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仍然认为志愿军不足为虑,对美军的前景十分乐观,所以回去之后稍微修整了一下,就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目标仍然是打到鸭绿江。志愿军仍然是以逸待劳的姿态,因为这时候战场在靠近中国边境的地区,补给线没那么长,所以,美军打过来,志愿军如法炮制,美军一头扎进了志愿军的包围圈,付出惨重代价之后才终于撤到清川江以南。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意外,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死了,正在美国国内和朋友聚会喝酒的李奇微接到了电话,到朝鲜走马上任,接替沃克。李奇微到朝鲜半岛的时候,看到的美军是一支失魂落魄的队伍,非常迷茫,因为他们觉得中国人简直就是幽灵,神出鬼没,美军想打的时候,找不到中国人,等到美军刚想要休息的时候,中国人就漫山遍野的冲出了,听到中国人的军号声,美军就心里打颤。
李奇微分析了一番之后,总结出了中国军队的弱点,每次攻势都只能持续一个星期,然后就自己停下来了。这说明志愿军的后勤补给能力不强,只靠每个战士在进攻出发时随身携带的炒面,只能维持一星期的攻势,然后就不得不停下来了。这不是战术性的,而是因为志愿军没有重武器,也没有防空能力,后勤补给也跟不上。
所以,李奇微针对志愿军的弱点,制订了一套战法,他称之为磁性战术。也即是在志愿军发起攻势的时候,美军就开始后撤,因为美军机械化程度高,所以在撤退的时候不要拼命跑,而是要和志愿军保持三四十公里的距离,也就是保持在步兵行进一天的距离之内,等到发现志愿军攻势结束,准备停下来休整的时候,美军再开始全线反击。
不能不说,李奇微这个战术是狠毒辣的。所以,第三次战役开始之后,美军就开始有组织的后撤。原本志愿军以为美军在汉城会组织抵抗,结果李奇微直接带着李承晚撤走了,没有进行任何抵抗。而且,美军不仅退过了三八线,而且一口气直接退到了三七线。这时候,彭德怀感觉不对劲,要求志愿军在打下汉城之后,全线停止进攻,只留五十军在汉江以南充当桥头堡,其余部队全部留在汉江以北。
果然,志愿军攻势停止之后,李奇微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开始反攻。于是就进入了第四次战役,美军反攻,志愿军则在五十军的死守之下,主力部队开始分路撤退,转移到安全地带,组织防线。等美军打过来的时候,志愿军再反击。美军发现志愿军已经准备好了,于是又退回去了,第四次战役结束。
第五次战役则是志愿军筹备许久,用刚入朝的散兵团和十九兵团两个生力军,再加上二次战役之后就后撤整补的九兵团,三个兵团全线进攻,以东线为重点,捕捉美军一部,目标仍然是一次战役消灭美军三到五个师。美军仍然是和第三次战役一样,志愿军进攻的时候主动后撤,引诱志愿军各部队之间拉开距离,等到志愿军掉进包围圈,再开始反击。这次战役也就成了彭德怀后来自己总结的平生四大败仗之一。
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伤亡8.5万人,歼灭美韩军8.2万人,60军180师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突围出来了,不少师级干部被俘。如果不是六十三军在铁原地区死守,掩护主力转移,还会有更多的人员伤亡。但即便是在主力部队转移完成之后,六十三军后撤,战场态势也仍然是美军主攻,志愿军被动防御。这之后的一段时间,是志愿军最为困难的时期。一直到苏联援助的武器逐步到位之后,才改变这一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