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中7:00就要到班级,孩子6:00就要起床,会不会太早了?
只能说经验主义要不得啊。
上中学的时候看论语,孔子的弟子宰予,响当当的“孔门十哲”之一,能言善辩,很受孔子喜欢。
结果只是因为睡了个午觉,就被孔子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而且骂的极脏,什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类的脏话都出来了。
《论语·公冶长第五》: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当时还是个学生,容易上头,看完这一段也是看的热血沸腾的,觉得孔子说的真有道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这么宝贵的时间,怎么能用来睡觉呢?
于是毅然决然戒了午觉。
效果立竿见影。
当月的月考成绩就从全班第二狂掉到全班30多名。
原因无他,实在是太困了。
我本来就属于那种吸血鬼类型的小镇做题家,天不黑透学习根本没效率。
每天晚上学习到两点多,早上六点多起来就得去上早读,要是中午不睡的话,一天等于就睡三四个小时。
这下午这么可能不崩溃?
恶性循环上几天,别说下午崩溃了,我晚上都是崩溃的,每天从早到晚,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
学习?学个屁!
后来,随着我古文学习进度的推进,又相继看了《凿壁偷光》和《囊萤映雪》这几个小故事后,我突然反应了过来。
孔子如此厌恶自己的学生白天睡觉,主要原因其实是古代生产力不行,到了晚上因为缺乏稳定光源的问题,不管是学习和工作,效率都会大幅下降。
所以白天的时间窗口才会显得异常宝贵。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穷书生而言,只要夜幕降临,你要没有凿壁、囊萤的本事,没有下雪的机缘,就只能睡觉了。
晚上有的是时间要你睡,你为啥非得用这么宝贵的白天睡觉!
非要类比一下孔子的生气点,大概就类似于你父母带着你去迪士尼。
花大价钱定了迪士尼的酒店,买了迪士尼的尊享,约了迪士尼的跟拍。
结果你在酒店从早上一直赖床到了10点,并且表示外面太热了,咱们不如下午再出门吧!
脾气再好的父母,这时候估计也有一脚踢死你的冲动吧。
要睡回家有的是时间去睡,你为啥非得在这个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睡觉!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果断又恢复了午觉。
不但恢复了午觉,有时候实在太困了,我连早读和早操都敢直接空过去。
早上八点吃饱喝足再悠哉悠哉的去学校。
精力充沛了,才能熬最狠的夜不是?
回到问题本身,现在制定这一套“早到校,晚放学”政策的人,本身犯得就是一个“小皮读论语”式的错误。
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只有学校才是最好也几乎是唯一的学习环境。
只要离开了学校,学生肯定就“放羊”了。
即便不放羊,没有了老师的指导和督促,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幅度下降。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家庭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跟三十年前甚至十年前都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
规则制定者们那一代的学生,可能放学了就是球场、小卖部、游戏厅,大部分人真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但是现在的这一代学生,放学了基本上只会使辅导班、兴趣课和网络课堂。
除了少数名校外,大部分学生在课后接触到的教育资源,起码从丰富程度上反而是要优于校内的。
死抱着过去的经验,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学习”,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难受、家长难受、学校老师自己也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