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的饭圈文化?
如果大家对欧美群众政治活动的新闻关注较多的话,就会发现,饭圈某种程度上,其实是这些群众政治活动在我国的轻量级代餐。
群众政治活动涉及到的身份政治、立场先行、互相扣帽子、上纲上线、极端二极管、舆论引导、真假水军、资本夹持、民间集资等等,在饭圈都能找到mini版的对应。
如果从这个角度想,你再看饭圈的各种乌烟瘴气的现象,粉籍划分、立场先行,挖黑料、扣帽子、上纲上线、歪曲解读、举报成风、带节奏、群体网暴、资本、集资等等,是不是就觉得熟悉多了。
经常有人吐槽,为什么饭圈文化在国内格外盛行,在欧美反而没那么明显。
其实也很好理解,人家都直接玩群体政治的,谁还看得上代餐。
经常有人说,搞饭圈的都是傻X,或者之类的言论。我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除了极少数真傻叉(按照百分比,群体大了总会有的),大部分参与饭圈的人,都是普通人。抛开他们在饭圈的言论和网络马甲,现实生活中一般也看不出来有什么不一样。
这并不是对饭圈的“洗白”,相反,这在我看来才是饭圈最可怕的地方。
因为如果饭圈里面都是傻叉,其实说明饭圈是不正常的、大众可以绕开的。
但如果饭圈本身就是大部分挑不出任何特殊之处的普通人参与形成的,那说明你避无可避。参与饭圈的,可能是你的同学、同事,你的儿女,你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别忘了秀才、一笑倾城等中老年网红)。
其实现在饭圈文化才哪儿到哪儿。75前的人大部分都对这些东西非常反感,至少是冷感,很多人对饭圈手段都会皱眉。不是他们比年轻人更聪明或者更理智,而是他们年轻时都是玩真的,而且都非常深刻地感受过这些手段的恶劣性,所以很多人看着饭圈似曾相识的cosplay会有本能的反感。但年轻人普遍没有体会过这些东西的负面影响,只是沉迷于这些东西带来的精神快感。
随着这代人的老去死去,在国内政治生态不变的情况下,饭圈只会愈演愈烈,并且扩大化。
饭圈确实可以一定程度上被疏导和压制,但真的很难被取代。
顺便一提,大家会发现,小动物保护组织、性别议题等圈子,比饭圈更极端、手段更恶劣。因为这些圈子比饭圈更接近真实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