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66年,上海曾有个叫江小燕的普通知识分子,她在获悉傅雷夫妇自杀且骨灰无人管理后,冒险去殡仪馆要来了骨灰保存,还提笔给中央写信,替含冤的傅雷夫妇昭雪。信一寄出,江小燕就因为替“老右派”鸣冤叫屈被打成了“反革命”,直到79年傅雷夫妇平反,她已顶着这项罪行悲惨的过了十几年。
很多人可能以为江小燕与傅雷夫妇是旧识,或曾受恩于傅家。然而从头到尾,江小燕都与傅雷夫妇非亲非故,唯一的联系只是她曾读过傅雷的译作,又因为学钢琴,听过傅聪的演奏会。
更令人惊讶的是,回国后的傅聪在得知父母的骨灰之所以能奇迹般的保存下来,全仰仗这位素昧平生的女子时,想要感谢她,也都被她一一谢绝。江小燕不愿意挟恩图报,“我与傅家毫无关系”,还表示感谢只会让自己感到“窘迫和难堪”。最后她出于礼貌接受了一张傅聪演奏会的入场券,在音乐会后默默离去,之后也再未找过傅家。
我特地翻了下江小燕的生平,发现她的仗义和淡泊并非出于对荣光的向往或者某种非理性的冲动,也并非因为傅雷夫妇是名人的缘故,而是她本身就是一个很高贵的人。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当江小燕还只是个中学生时,学校曾把她的俄语老师柴慧敏打成“右派分子”,并授意她写文章揭发。在那种氛围下,江小燕非但没有批判老师,反而还用文字勇敢地为老师说话、辩护。
可惜,即使有江小燕的仗义执言,柴慧敏依然被划成了右派分子,最后跳楼自尽。十来岁的江小燕也因为不愿揭发,受到批判,并在高中毕业时被鉴定为“立场不稳,思想右倾”,还评为政治品德“差等”,无法正常上大学。
可以说,江小燕的年轻时代受到俄语老师以及傅雷夫妇事件很大的影响,她没有读成大学、没有找到工作、被打成反革命,之后还错过了恋爱成家,终身未婚。经历了这一切后,她如果索要任何补偿,或者心生任何怨怼的话,在我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后续关于江小燕的故事,也就是46岁时的她坚持报考上了大学,圆了大学梦,然后一直教授绘画,退休后搬到郊区养花种草,画画书法,或者去教堂的唱诗班教唱,活得平静又低调。
我国历史上,总是不断涌现这些出于道义良知,为素不相识之人出头,甚至连性命都不顾的普通人。这些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也闪耀着人性之光,即使微弱也不愿融于黑暗。我一直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也许在江小燕于1989年11月23日写给叶永烈的信中,可以找到答案:
或问“受累如此,若悔之乎?”余曰:“为持正道不愿诬人而致困顿三十一载,其间虽抑然,茫然,背人潸然者难以言表;然余深心宁然,净然,此万金所难得,则何悔之有?君不闻:‘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或许就是答案,是中国历史带给我最大的感触,甚至在我心中这也许代表了整个中国历史真正的精神。从先秦到当代,这种精神贯穿了帝王将相、宏图霸业的辉煌;锦绣文章、瑰丽山河的博大;甚至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的残酷。它被传承也正是因为历史长河中有江小燕这样平凡又高贵的人身在其中,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坚守住了这种古老的价值观,坚守住了道和义,人性才没被湮灭,文明才有了希望,历史才变得如此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