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高楼的分布不像北美城市的那么密?

发布时间:
2024-09-27 11:35
阅读量:
8

我们先看一组卫星图:

纽约曼哈顿中城局部

纽约曼哈顿中城局部

纽约曼哈顿下城局部

芝加哥loop局部

上海陆家嘴局部

广州珠江新城局部

深圳福田中心区局部

看出什么区别出来了吗?


中国高层建筑聚集区域的高度与数量确实不输北美downtown,但是就如题主所说的不如北美城市那么密,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观感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组成,毕竟修多高,修多密不是玩模拟城市那么简单。

《控制性详细规划》· 作者. 夏南凯,田宝江 ·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5

上图第三部分即建筑建造部分,你一个地块内盖建筑就有明确限高、后退与间距的要求,这是最主要导致我国城市的高层建筑区域观感远不如北美城市密集的最主要原因,你如果想把纽约或芝加哥核心区的建筑密度照搬到中国,百分之两百过不了审。

这其中就说到了后退这个词,包括退线退界,前者全称是“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也就是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建筑物后退各类规划控制线,比如道路、绿化带、铁路沿线等。后者退界也就是建筑物后退相邻单位建筑用地边界线的距离。

为何官方要制定并执行这么多条条框框的要求,如果没有退线和退界,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完全利用每一寸土地去做建设,贴着用地红线建造,那高楼与高楼之间可能就会密不透风,假若都是直上直下的造型,楼顶不作任何的缩进,每条街都将成为人造峡谷,采光与通风也就成为棘手的问题了。除此之外,退线也根据人员聚集与疏散、消防法规、灾难下房屋倒塌影响等作为必要保障的依据,因此在中国各大CBD,很难见到高楼贴着一栋高楼地铺开。

道路截面案例,退线退界的存在使得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就拉开了

陆家嘴,每栋楼相互间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同时你也会注意到满眼绿油油的一片。中国绝大部分CBD核心区都匹配有大型绿地水景公园或广场,超高层建筑通常围绕开敞性公共空间,每栋楼本身就被楼下的道路绿化带所拉开距离,如今建筑群又被大型广场和街心公园所分散开,因此从很多角度来看就不显密集了。(纽约中央公园或芝加哥千禧公园都在商务区的边缘)

当然了,这又涉及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里的第二部分-即环境容量部分,包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都是规定的考核指标。

从生态层面来说,超高层建筑聚集区域内,设置绿地水景公园等可改善区域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态景观。从心理/宣传层面来说,CBD内部设置公园通常符合官方对一个新区的“形象要求”,即生态绿洲或绿色走廊/轴线,打造建筑与自然共存的样板,实施做好这一点同样能提升区块内的地价(无论是商务办公还是小区住宅)。

山东济南CBD内部的绸带公园

浙江杭州钱江新城的世纪公园

当然,交通部分也有影响。连接CBD的各大道路一般均为城市干道(通常下设地铁),宽度过宽,少数几条会深入CBD内部区域,如此一来就更拉开了楼与楼之间的距离,就造成了中国高楼虽多虽高但并不显密集(或仅部分视角显密集)。

按照自然发展我们其实也是会达到纽约或芝加哥那种北美密集程度,但规划的手画出的一条条红线最终打造成了我们特有的商务区形态,这里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就不展开细说了。


当然了,我们的这种模式实际上在欧洲大陆城市也很常见:

意大利米兰的商务区,高楼围绕一个巨大的中心公园

西班牙马德里中央商务区,区域中央为公园与广场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站商务区

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站商务区,中央绿轴


建筑 城市 景观 | 作品集留学 请咨询微信: hurmus

建筑学学生如何制作作品集?如何做动态作品集?请问建筑设计的必学软件有哪些呢?建筑设计如何从概念设计入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