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东西是你读博士以后才懂的?

发布时间:
2024-09-30 01:12
阅读量:
15

科研本质就是一堆人炒概念。一个圈子的人一起骗国家经费。

很多新的概念其实是几十年前做烂的东西改个高大上的名字,包装,炒冷饭。

所谓多学科结合就是一个领域搞不下去了。把另一个领域的东西加进来,排列组合,继续灌水。

学术圈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真正十年磨一剑搞科研的人过不下去了,灌水炒作发流水线文章的人过得很舒服。

学术同行间流行互相鄙视,甚至一个课题组的成员互相也会。

科研人员应该有个更合适的名字:论文写手

师兄师姐本质就是同事关系,要把他们当作资源好好相处。学会利用,有时候别人一句醍醐灌顶的话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所谓审稿人就是同行。当自己的文章被别人审时天天烧香祈祷别人网开一面,当审别人的文章时,化身恶魔重拳出击。

论文作者挂一堆人,有实质贡献的一般就一作

投稿好期刊如果通讯作者不是大牛,你的文章大概率可能被编辑毙掉,见不到审稿人。而如果碰巧你的老板就是某个期刊的副主编的话,你会发现投这个期刊会很顺利。

大部分论文根本不可复现。修改数据或直接造假成本太低,收益太高。试想一个博士生辛辛苦苦做了一年的东西,他会因为最后一步的实验效果不好而放弃这些付出吗。导致的结果就是改数据。稍微有点良心的,做十次实验选最好的一次,胆大的便直接操作数据,高明一点的手段,审稿人很难看出。

学术会议的目的就是社交,没人会老实讲正在做的东西。傍上一个大佬就是赚到。

导师只懂他博士做的东西,早已经远离一线科研,新博士切勿听老板画饼和傻傻等待老板给idea。自己做主是真谛。

科研如果没兴趣,会过得很痛苦。

科研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祝大家漫漫学术路愉快!

————————————

没想到这个回答的关注度,居然是我所有论文引用数的好多倍。唉~竟有点心酸呐。写这些不是想攻击谁,毕竟大部分就是混口饭吃,我也是其中一员。只是看不惯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想撕开伪装的面具(虽然没用)。在这里继续补充一些个人想法。

科研(学术)本身没有错,即使没实际用途,能提供新的视野和见解也是有益的。遗憾的是,大部分文章离这相去甚远。

不要轻易相信论文结论里的东西和大佬在讲座上侃侃而谈的东西。如果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人类早就离开太阳系了。

做真正科研需要理想主义者。但讽刺的是,理想主义者不太适合这个圈子,除非你能力极强。把搞科研当做养家糊口的生存手段,一切会释然。

博士群体是一个无限放大人与人差距的地方。你可能读了四五年,快30岁了,手上只有可怜的一篇低分SCI, 毕业遥遥无期。而比你小好几岁的师弟师妹,可能第一年就成果多多,国奖拿到手软。

不同领域,天差地别。有的方向,影响因子十几的期刊只是别人灌水的。而有的方向,行业顶刊影响因子不到5。可怜的是,找工作时,你往往要和不同领域的人一起比较。

一个好的导师可以当你在学术的森林打怪升级时,背后默默给你助力。而一个垃圾导师意味着,你每天科研已经很累了,回家还要忍受他(她)的PUA。

导师的工作理念大概分三类:遇到能指导学生的导师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完全不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的也正常。最可怕的是,导师啥也不懂,还要瞎指挥,俨然一副老子天下第一。

如果你已经决定一辈子从事学术行业,你以为博士毕业是解脱,却发现仅仅是拿到了入场资格。

学历与人品从来没有关系。博士里面烂人奇葩很多,读书读傻,以为地球围绕自己转,情商极低的人有的是。等这些人媳妇熬成婆,拿到了高校教职,他们就成了新的“变态导师”。

读博的不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曾经的好友同窗,基友闺蜜,早已结婚生子,渐行渐远。每天陪伴自己的,是枯燥的论文,是冰冷的数据,是老板的喜怒无常,是审稿人的不屑,是亲戚的‘拷问’,是看着朋友圈里的阖家欢乐,却还独自忍受在冰冷的实验室补实验的孤独。看着日益增长的年龄,日渐掉落的头发,你渐渐开始孤立自己,抵触社交,拒绝聚会,难受时找不到人倾诉,只有当夜深人静时在被子里偷偷抹眼泪。如果你实在坚持不下去了,退出就好了,这里不是什么神圣殿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要去做傻事,别被执念束缚!


祝大家顺利。

(看着三天之内这么多点赞收藏,没想到在知乎让我第一次体验了发表‘高被引’论文的感觉。下面是另一个相关问题下我的一个更全更精炼的回答,里面几乎包含所有我读博士以后才懂的东西。就像发跟风论文一样,我也得蹭蹭自己的热度!)

为什么越来越多博士逃离科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597382/answer/3097617160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