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遭遇话梅刺客3580 元一斤,商家回应「明码标价,进口果子加古法炮制」,从法律角度如何解读此事?
因为这两天拍素材网红的太多,导致3580一斤的话梅王已经买光了。
简单说,事情经过就是香港一家知名老店在南京9月26日开业,过去一帮“优雅生活”视频博主专门买最贵的明星产品,然后发惊诧体短视频博流量。
首先,拍摄者应该是知道价格的,因为视频里她特意指着标签和店员说“这个也给我称一个吧”。
和店员语气轻松有说有笑。“称一个”的说法和手指价格,显然是证明她对价格已经心中有数,算不上“刺客”。
其次,她去的这家店,是一家某红书、某音上的“名媛打卡网红店”。
品牌是香港的一家80年老店,专卖古法话梅和干果,30多家连锁。
只不过之前在内地的店很少,好像只有上海店去年底开的。吸引了不少女生打卡。
因为这家店据说是香港明星送朋友礼物的明星店。
所以在“名媛博主”圈被称为“话梅中的爱马仕”、“香港必买手信”、“可偶遇明星的店”等等。
2023年,曾经有一个新闻,
说一家店的话梅王一斤1600,卖了2个51元。
虽然新闻没有给出名字,但这个价格的话梅,应该也是该品牌的连锁店。当时上海店刚开业。
但是,贵并没有成为让网红播主望而却步的理由,反而让它的名气在自媒体圈更大。
网红博主想要流量,“贵”本身就是个看点。
什么几千一条的野生大黄鱼、几百元一顿的五星酒店下午茶,都是常见的套路看点,实在不行还能“共享",几个人买一个轮流,听说丝高级袜都能共享。
相比之下,不到一百元买个话梅就能拍一期素材,算是很”性价比“了。
那么这个品牌真的贵么?
看你怎么比。
一方面这个品牌,是香港非常知名的“凉果”品牌。
历史、技法什么咱们就不评价了,不吹不黑地说,他们家的普通干果商品,在香港物价看并不贵。
比如从香港旅行的网友发来的图片看,大部分干果在一磅10~50港币左右。
如果这里的磅指的是英磅,那么一英镑的重量是0.45359237公斤,比一市斤略轻而已。
$也可以是港币的符号。当然完全写作HK$。
而他们家的话梅是按照“香港两”称重的,价格相对比较贵。
(香港采用司马斤制,一两等于37.5克)
“话梅王”算是这家老字号最贵的招牌产品。
但从网友在香港采购的图片来看,香港门店的话梅王一两200港币。
(香港采用司马斤制,一两等于37.5克)
这个话梅的确很大,估计一个估计能有10克左右,那么差不多六七十港币一颗。
你要是和超市里面的工厂食品比较,肯定算是比较贵的。
但一般来说,这种百年老店,又是最贵的顶级招牌产品,很难用常理看待价格。
比如2019年的陈皮拍卖会上,一份57年的陈皮曾被拍卖到了50万元的天价。
再比如香港的顶级日本溏心干鲍,据说三头的要8万元一斤,一口两三万。
再比如电影《满汉全席》里面这个鱼翅,据说演员临时加戏咬了一口,后来剧组要赔80万。
这个网上也有辟谣,真真假假,且当个故事听。
当然,这里面不少是江湖传言,也不排除一些营销的噱头。
想说的是,任何食材到了顶级的程度,就物以稀为贵了。
哪怕是咸菜、酱油、挂面,只要加上“手工、古法”再万中选一拔尖,都不便宜。
香港有钱的大佬比较多,明星高收入群体比较多,很多人好一口,就要买同类里面最贵最好的。
别以为香港人就不土豪,其实我们最早知道的美钞点雪茄、82年的拉菲,都是来自香港电影。
但想要说的是,你去探店,就老老实实探店。
干什么非要主动买人家最贵的食材,然后又反手发视频故作惊讶呢。
就像是外国人来旅游,非要买百年老树茶、吃野生大黄鱼、喝茅台,然后说说物价贵。
其实从去年上海店开业时候的评论看,店里除了最贵的几款话梅都是可以试吃的。
而且服务态度不错,生意很好,评价4.5星,没必要玩“刺客”那套把戏。
这次新闻的地点是南京店,这家店是9月26日刚刚开业的。
名店开业还吸引了不少红网博主前往打卡。
其实不少探店博主的风格都是买一颗话梅王,还要挑尽可能大的,然后结账时候合影,发个表示自己很惊讶的探店贴或者短视频。
另外从点评网评论看,人家新店开业挺热情,老板和服务员站在门口,给路过的行人送品尝的橄榄和礼物。没想到不少网红为了出名,底线太低。
比如,下面这个博主买到了85.92元一颗的大话梅,估计新闻里的女士去晚了两天,没买到最大的。
目前,有去的更晚的博主表示两种最贵的话梅王都已经被网红拍照抢光了。
她只能买了一百元三颗的小号的,还颇为遗憾。
新闻中记者去采访的时候,店里服务员也说,这款是店里目前买的最好的。
估计老板都懵逼了,南京人现在这么有钱?
他们哪知道现在这帮网红为了节目效果根本不在乎多少钱,恨不得你更贵点啊。
要能一千块钱买一颗话梅,那视频拍出来肯定更有流量。
那点成本算什么啊,一顿饭吃几万在美食圈都不算新鲜素材了。更别提动辄一顿下午茶几千块的名媛圈了。
但是,人家探店最多把价格当噱头,吸引下点击。
像是这样以收银时才了解价格为由找记者,说自己被“刺客”的,就没意思了。
关注也说,阅读更多有趣的思想。当年石油工人可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连996都不愿意?如何评价鬼畜伪纪录片里经常出现“麦克阿瑟”这一现象?蝙蝠侠的管家表现是否为一种奴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