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被放到六部一般担任什么职位?

发布时间:
2024-10-02 23:16
阅读量:
25

状元的优势不在官场升迁,所以大部分状元成不了封疆大吏,但是优点是人生很安全稳妥。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因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顶尖胜利者少了一次巨大的磨砺。

那就是(候补翰林)庶吉士的三年历练。

类比现在就是:

庶吉士:自己创业,趟过尸山血海成为首富(普通翰林变封疆大吏);

直入翰林:当个公务员、人生没有波澜,平平淡淡的幸福(状元榜眼探花三人)。

明朝不熟,清朝来说的话,是这样的:

翰林是进士里的龙,放出去都知府起家,但是成为翰林很难。

在清朝需要考试。

普通者要成为翰林,需要四个阶段:

①当进士,金榜题名:

会试中选,就是进士了,起步+7品,保你知县级别;

②殿试(不淘汰人):

这不是淘汰考试,你中进士了,这次考试不会淘汰你,你永远都是进士了;

这考试只决定排名,也就是决定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直接当翰林;

其他进士还要排名竞争,竞争谁能当庶吉士;

③朝考:进士竞争庶吉士(淘汰制);

这是清朝发明并慢慢成为制度的;

朝考就是决定三人之下的进士谁能成为庶吉士,这是淘汰考试;失败者保有进士身份,成功者成为候补翰林庶吉士;

庶吉士也在翰林院里活动,他们要三年后决定优胜者去当翰林;就是候补翰林;

但是这是杠杠硬的淘汰考试,大部分人要落选,恢复成普通进士身份;

胜利者成为候补翰林(庶吉士),这叫成虎了。

庶吉士被淘汰者号称老虎班:好缺优先给他们,他们还认识大把翰林(他们成功的同学);

明朝是没有朝考的,是权臣们相面,觉得哪个进士好,就点他当庶吉士;
那这种综合考评,黑幕一目了然,对吧?让谁上谁就上;满清给修正打补丁了;要考试。

④散馆考试:庶吉士升级翰林(淘汰制);

淘汰考试;少部分人才能正式化虎为龙,成为正式的翰林。

清代一甲进士共342人,而庶吉士多达5723人。庶吉士授职翰林官的共3465人;
也就是庶吉士:翰林,近乎50%比例。
清朝276年,科举三年一次,有不定期恩科加考;
每年折合:
状元/榜眼/探花——1.24人/年;
庶吉士——20.74人/年;
翰林——12.55人/年;

清朝考举人考进士都是很公平公正严防作弊的,

但是进士考庶吉士考翰林,都是不公正的。

需要你找后台找关系了。

因为在翰林院里过来给你讲课的老师、出题阅卷的老师、能递条子改成绩、漏题的,都是权臣。

你必须成为他们的门生才可以考过去。

给了你三年时间庶吉士,你要是还找不到大腿,那就滚出去做县令吧。

因此,庶吉士能成为翰林的,只有两种人:

①你是官场天才,你太会拉关系跑关系了;

②你爸爸是封疆大吏,考核你的都是你叔叔伯伯;

以《人民的名义》里面角色举例:
假如散馆考试考核庶吉士们,高育良是阅卷官,怎么判分?
根本不看你写什么,反正题目都给了该给的人,直接看名字:
祁同伟?我门生,99分!
陈海?以前大佬的儿子,90分!
李达康?沙大佬递了条子,95分!
孙连成?这家伙天天看星星,谁的门生都不是,不知道在翰林院呆了三年是搞啥,59分!不及格!当县令去吧。

这看起来不算什么好事,但是是官场必需的技能啊,古代官场是这么运作的。

你缺乏这种能力是无法走远的。

这种事在国外从古到今也一样,你一个要从政的人,
不天天参加酒会、打猎、认识大佬、找大腿;
你在剑桥哈佛是想干啥?

皇帝完全心知肚明,皇帝只是抽查一下,别介关系户太嚣张;

但这个潜规则他不管的,他还鼓励呢!因为权臣都是他心腹老伙计,能入老伙计那种人精眼的,定然也是高手。

所以心腹推荐某人的时候,皇帝会很开心的配合提拔该人:曾国藩进士成绩不好,还是被道光提拔到第二名进了庶吉士,因为是他爱将穆彰阿的门生。

你不仅是高手,你还拥有关系?这叫如虎添翼;因为考进士这套流程已经筛选出最厉害的人来了(在那个体系里);

别的不说,就海瑞那个升官速度,那肯定有什么大佬支持的。
想变翰林也一样。
或者你想象下:
蜀国在进行候补高级官员选拔,卷子都收上来了:
诸葛亮说:老板,我觉得王二这小伙不错。
刘备哈哈大笑,说:就是上次引荐给我的你徒弟吧?行,我朱笔批他第一!一定录他!信不过谁还信不过你吗?
诸葛亮说:那...那...那不好,第一还是留给笔试最高分呗;
刘备再次大笑:OK,那就第二!

但是,状元、榜眼、探花恰好不需要经受这个试练和淘汰的。

他们直接进入了翰林,缺乏这个能力。

状元那三个人被称为【天子门生】,是最大老板的学生;
那么请问其他翰林是什么?肯定是【某某大臣的门生】吧;
【天子门生】的意思就是他们没有投入某权臣门下!是直接去了翰林!
皇帝广有天下,拜他门下,等于啥也没有。
在中国,你说你是【黄帝后裔】和没说有啥区别呢?
而人家其他翰林早就进了山头,在集团冲锋。
状元怎么比?

而且皇帝很喜欢他们,就像吉祥物一样,带在身边,或者让他们去教育太子/皇子。

翰林院是一个机构两个牌子:
一个牌子是【中央高级干部培训基地】;
一个牌子是【皇家高级家教中心】,翰林们要给皇帝或者皇子上课的;

但是皇帝手里资源实在太丰富了,全天下的才子都在他掌控之中,你一个状元当家教其实泯然众人矣,并不能脱颖而出。

并且我国官场理论脱胎两个来源:宗教(儒家理论)与历史(历史就是政治史);

因此官场分出两个大发展方向来了:

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

实际操作做得好的,都是理论结合实践,甚至不要理论、编排理论,那都是封疆大吏;

而理论依据也得有人做,这是真正学术研究了,一般就是给状元他们去做了。

翰林院虽然都是候补高级官员,但完全搞理论研究的也是有的,可能不到百分之十,也就是状元和大儒他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