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谨言的《量子力学》在知乎广受差评?
摘自16年前的一篇神贴《北大讲量子力学的烂人》,仅供参考
量子力学教科书的扛鼎之作一向首推Dirac的《Principles of Quantum Mechanics》。历史上共计四版,其中最后一版有陈咸亨先生的中译本。北大图书馆竟然一本未收,实在说不过去。该书逻辑严密,说理清晰,层次分明,问世以来一直被尊为“Voice of the King”。不仅物理内容,连语言也是极漂亮纯正的英国英语。它的英文版我只见过第三版,憾甚。
量子力学方面另一本圣经级著作则无疑是Landau&Lifshitz的《Non-relativistic Quantum Mechanics》。Landau在世时出过两版,死后又由Lifshitz修订过一版。和Landau系列的其它教材一样,该书内容庞杂,非相对论量子力学中除路径积分外的各种分支,几乎都有所涵盖。它对很多问题,比如基本原理、准经典近似、散射等等,都有独到的讲解;而且特别注重应用,有些章节,比如原子、双原子分子,已经明显偏向了量子化学。缺点是符号比较陈旧,大量出现的是带角标的矩阵元形式,而非Dirac括号。
中国在这方面的教材,和国外的比起来,实在少得可怜。六十年代周世勋先生出过一本,现在看显得过时。改革开放以后,有名的就是曾谨言两卷本《量子力学》了。曾先生的书去年刚出了第三版,因为是科学出版社,所以价钱偏贵。内容可谓相当全面,叙述方式也适合中国国情,一看就知道作者没有四处抄袭,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写的。缺点是缺乏一些特色,只有氢原子的动力学对称性等少数片断在其它书中极少涉及,而且装订比较差,印刷也不够体贴用户。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中国的物理学生都不妨买两本来翻翻。此外,喀兴林先生的《高等量子力学》也是一本好书。喀先生学风朴实,不打马虎眼,乃我辈之楷模。无论是 Dirac方程,还是角动量、二次量子化,都写得很用功。二次量子化一章,更是指出了Landau、Davydoff等几本国外名著上关于升降算符对波函数作用的错误叙述。美中不足的是散射一章写得不够清楚,从Green函数开始就不行,到做近似的时候就更加不行了。杨泽森先生的《高等量子力学》,写得如同天书,符号繁杂无比,字母下角标的上角标居然还有下角标,把LaTex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散射的形式理论一章,除了形式还是形式,篇幅不大,但就我所知历史上还没有人读懂过。据杨先生自己说,他的书写于六十年代,主要参照的Dirac和Landau。(顺便说一下,散射这一部分确实难写,很多很好的书都栽在这上面。这方面最好的一本应该是Taylor的1972年专著。这本书我虽然有,但是没有读过,无法评价。读过的人反响都很好。图书馆只有一本,本来就破,被我复印过以后更加不堪,大家借的时候小心点。)近两年复旦的苏汝铿先生、倪光炯先生也分别出过量子力学的教材,都收录了当前比较前沿的课题,比如Schrodinger猫态什么的。这些专题现在还不够成熟,收进教材的效果到底好不好,还需时间检验。
学了三年多物理,我对中文物理教材的总体感觉相当不满意。拿四大力学来说,我个人认为除了俞允强先生的《电动力学简明教程》,其它书都和国外教科书存在档次上的差距。最为严重的是热统。六十年代王竹溪先生写过《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导论》,此外再没有像样的教材。王先生的书八十年代由高教重印过一次,现在用作课本太陈旧了。中国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汪志诚先生的《热力学·统计物理》,说话错误很多,而且条理不够清晰。研究生教材《量子统计物理学》,由北大物理系包科达、林宗涵等几位老师执笔,明显地可以看出Landau和黄克孙的痕迹,比如量子气体一段学黄克孙,量子流体一段学Landau& Lifshitz统计第二卷,而Landau书中关于正常Fermi液体的精辟概述,却又没有收进。听说不久该书要出第二版,但愿能有进步。我父亲研究统计十几年,认为中国在此领域与国外的差距,标志性地反映为没有一本像样的教科书。
美国人的物理书,总体风格生动活泼,注重物理本质和实验现象,不喜欢繁难的数学推演,代表作首推《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苏联人的物理书,总体风格严谨扎实,注重理论体系,数学功底深厚,代表作Landau&Lifshitz的十卷巨著《理论物理教程》。中国人的书,则大体来讲,既缺乏物理直观,又缺乏数学功力,代表作北大物理系的《固体物理讲义》。我现在很少看中文书,就是因为这个现状。看那些英文名著固然赏心悦目,但那毕竟是别人的,多少会有些不爽。曾谨言先生等人,虽然暂时写不过人家,总归是在做着有益的尝试,对此我是尊敬的。就好像我虽然不喜欢喝非常可乐,对它的广告词中透出的骨气,却是十分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