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春莹连发 18 组对比图展现中国变化,哪些变化让你感受最为深刻?

发布时间:
2024-10-03 02:36
阅读量:
23

刚好国庆假期,说说心里话:其实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公知泛滥”,“西化”特别严重。

我们接受了太多的“洗脑式”文化洗礼。东边,无数人告诉我们日本人如何“工匠精神”,如何有礼貌,如何讲卫生....西边,无数人告诉我们德国人如何严谨,如何会反思,美国如何发达,如何自由,如何包容,如何法制,如何尊重人权,如何民主....结果呢?后来基本都塌了,这个就不用我赘述了吧。(当然相对于当年,现在塌方的情况已经属于“后话”了)

当年文化上,一直一片倒推崇西方....似乎有一群人,试图淡化日本侵华战争,试图营造“中日友好”....更别说抗美援朝的牺牲了,很多人甚至质疑了“抗美援朝”的正当性....号称美丽国帮助了我们很多,反成我们的“恩主”。

现在看来....呵呵。

结果,长期接受这种教育,这种信息,十几二十年,要说没有影响一代人,那不太可能的。曾经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一些群体以能够读到那本《丑陋的中国人》为荣!

所以,后面出现那种“毒教材”,毫不意外,因为确实有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子的。虽然不能说完全都是坏事,毕竟这种“反省”,一方面确实起到了“知耻而后勇”的作用,让一些人去学习先进,埋头苦干,开眼看世界,然后奋起直追更好的建言献策,更有效付诸行动去建设国家;但另一方面确实让一些人变成了纯粹的“崇洋媚外”,甚至厌弃自己的血脉自己的出身,为了融入“西方”不惜背信弃义,数典忘祖。

一方面有大量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到先进知识和技术之后回流报国;也有很多人,即便是公费出国最终也想方设法留在西方,为此不惜鱼死网破,走向极端;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成长为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一边享受国内发展红利,钻营权力,并利用国内制度漏洞不断污染环境、积累第一桶金甚至海量财富,一边以权谋私,以转移财产为最终的人生目标。还有一些利用自身的优势,成长为国内的“公知”,继续充当西方世界的喉舌,配合演出,并以此为荣。

有些人是真的蠢(因为他们真的无条件相信西方世界的完美),有些人是坏(因为他们以此来作为“投诚”的砝码,向主子纳投名状,同时要与自己的出身割席)。

连我自己在心智还不太健全的阶段,即便上了大学,尽管总觉得有种奇奇怪怪的感觉,但还是信了他们大部分的言论,更别说大量没多少文化的普通人了。(当然,那时候这种思想的影响力反倒主要是在教育精英阶层为主,毕竟那时候的网络没现在发达,没有移动互联网,PC互联网都还没有或者更准备兴起,所以如果不是教育精英阶层的话,或许信息的主要方式主要还是电视、报纸以及口口相传,大量普通人反倒显得比较封闭,并没有受到过于“西化”思想的影响。)

所以你要说这几十年的变化,我认为华春莹副部长列出来的18组对比,我都印象深刻,但并不包含我认为的最明显的变化。

因为我认为最明显且最核心最深刻的变化在于:文化自卑VS文化自信!

以这个为基础,才带动了我们各方面,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因为有一群人,始终相信:中国人,行!你封锁,你打击,一样打倒不了我们,我们可以自力更生,我们是真的行!

当年我们在听到关于宣扬西式神话的内容的同时,通常必然会有选择对比的东西。

比如中国人只会模仿、复制不会创新,又比如中国人都是势利的(这样一方面造成一些人的自我否定,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些人恬不知耻,真的成为了势利的那种人并觉得毫无问题),还比如典型的说中国人啥啥都不行,连圆珠笔头都造不出来....总之结论就是: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然后似乎,只有拥抱西方世界,比如“润”才有希望!

圆珠笔这梗,其实不能说完全不是事实,但是原来那种直线思维,会很容易掉入陷阱。其实世界上各种现象各种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是纯直线思维的人,或者一个人处在这种思维为主的阶段的时候,会容易把问题想简单化,比如认为这是一个纯技术的问题,喜欢把问题想简单化,绝对化。而有些人不断给你灌输这样的叙事,自然会影响很多人的看法,会潜移默化的不去做其他思考,直接就按照这种宣传思路走了。其实圆珠笔笔头这个,他除了是技术问题之外,他还跟市场经济等其他因素相关。如果我们进口其实成本也不是很高,且供应链很稳定,研发的成本反而更高的时候,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不去研究不去突破其实是一个很符合逻辑的商业选择,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做的,这就是正常市场下的商业逻辑。(当然后面我们16年也自己能造了),足以说明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是不是有必要一定要自己造,甚至不得不造的问题!

类似的还比如我们国家军事技术、航空技术方便被封锁被禁运的情况,这种时候它完全不是市场逻辑了,人家就是不愿意跟你交流,更别说让你参与了,最终还不是得自己造么?然后事实证明,我们行!

手机技术方面也是,包括芯片制造等等,还有电脑的系统等等,正常的市场逻辑,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正常的全球化供应链,很多东西我们不需要自己造的,这时候如果假定这一切前提条件没有变化,哪怕我们付出的成本也并不低,我们依然还会有大量企业,甚至大多数企业和国人愿意相信“西式自由市场神话”的所谓“契约精神”,甚至很长一个时期,我们会认为这种“契约精神”就是西方世界标配,是它们独有,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所有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企业界和一些意见领袖迷信“造不如买”,所以兴起类似某想那样的企业,反倒成为了某个阶段的主流了。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如果观察当年的主流社会环境来看,就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了。

我们真的把某些群体某个世界的人想得太好了。

为什么呢?还是精英阶层有的太蠢,有的太坏,有的又太精(只有自己能获得利益就行,不管大局)。而有一部分智者,是孤独的,或者并不擅长,也没有多少机会出来发表自己的言论,要么被打压,要么不屑于出来辩论,要么只专注于埋头苦干了,所以社会声量反而较小。毕竟后面社会对于成就的定义已经似乎直接跟所拥有的权利和金钱直接划等号了。谁赚到钱了,谁权力大,谁就是英雄。(包括曾经的许老板,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呢,回想一下“许皮带”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甚至在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疫情更开始的时候,自有很多大儒为西方辩经,他们把一些问题的根源都归于是“中国人如何如何”,并找各种似是而非或者模棱两可的例子来证明,甚至直接转载西方媒体的观点,再次给普通国人洗脑一遍,搞得就跟真的一样了。

所以有“中国人不讲饮食卫生的原罪论”,有“投降论”等等都出来了,并且这些人,大多还是“知识分子”,照理来说也算是有一点社会地位的人,甚至是所谓的“精英阶层”,比如某体型比较有吨位长得确实也不太帅的号称根正苗红且很懂西方的告知某人,感觉啥都懂,不仅搞音乐,还专门开了一档自己各种指点江山的节目,还被很多人视为“偶像”。他说过什么言论做过什么行为?比如拿着一把扇子,称明朝为“三无”朝代,为美国和日本说尽好话,在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还大吹印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等荒谬言论...

这种人在某个年代,居然成为了主流,成为了偶像,大张旗鼓占据主要新闻版面、媒体节目,可想而知那时候大概是什么状况。

现在,这些人终于大部分消失了,主要是西方理想世界真正丑恶嘴脸暴露无遗,外加现在年轻人更加自信了。毕竟获许信息的渠道更多,更方便快捷,且接触外界的机会更多了,国力和见识也确实上来了,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了。那些人自然就没那么大的市场啦。

所以,我认为这几十年中国的变化,最重要的还是“思想上站起来了”!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方面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能吃饱饭了那么表层的事情。

只要不骄傲自满,同时相信自己,继续努力,中国人,没什么不行的!智商平均全球最高的行列,历史悠久,文化也有很多精华(比如包容),又那么勤奋努力,凭什么不行?

即便原来经常被诟病的所谓“模仿”的原罪,其实换个角度想,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模仿”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学习能力,什么时候一定要给这种过程加上一个负面的评价啦?创新,往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创新绝对不是凭空的完全天马行空的想象想象出来的。不管是我们婴儿时候呀呀学语阶段关于语言能力的习得,还是科研上不断重复前人实践经验和数据,其实都是一个先“模仿”后超越的过程,什么时候“模仿”变成了一个消极词汇?反倒几乎所有创新,都是在模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做出来的,哪怕是颠覆性创新,也依然如此。(现在你在人类世界依然还会听到各种诸如此类的杂音,比如说即便中国制造现在在不少领域已经是世界领先了,但总还是有人说我们是抄袭别人的,模仿别人的....甚至包括文化,隔壁泡菜国在油管上这种我们抄袭对方文化的言论不要太多,世界就是这么神奇的。)

所以,不自满但很自信的年轻人,才是这几十年来最大的变化,他们实际上也才是国家真正复兴的最大保障。事情是人干的,一代有一代人的使命,前面一两代人总有那么一批人,默默的忍辱负重,冒着各种风险,不惮于被诋毁,遭受各种嘲笑贬低和讽刺,不屑于同流合污,不争一时荣辱,终于一次次证明即便自己的社会声量不算大可是“中国人是真的行”!但他们总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接下来是年轻人的世界,只要给他们健康而公平的平台,他们也一定行的!

要创新,要超越,虚心和包容一定要保留,但同时盲从和迷信一定要摒除,换句话:一定要对那些不真实或者已经发生变化的所谓的“先进和文明”,祛魅,这一届年轻人,相信做得会比上两辈要好,毕竟有一些先天优势和上面两代人建立起来的基础。

以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