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生活中提高生活常识?

发布时间:
2024-10-04 14:33
阅读量:
20

这很难构成一个问题,因为【常识】这个定义太过模糊。

在意大利,饺子可以蘸黄油是常识,对于你来说是吗?

在日本,面条可以当作米饭的下饭菜是常识,对于你来说是吗?

在美国,中餐里面必须要有幸运饼干是常识,对于你来说是吗?

所以,【常识】这个词汇,是一个让我非常反感的词。

《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不止一次的出现了拉面配米饭的吃法,后来听说日本的饮食方式就是【碳水配碳水】........不大健康

“xxx不是常识吗?!”

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说这种话的人,我会自我怀疑一下我为啥会跟这样的人说话,但反观历史,我国确实存在一种类似的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就是这么没脑子的一句话,竟然还是被奉为至上典籍的《论语》里面的,是一位老丈评价孔子的话。

虽然在我们现在的视野来看,多运动确实是好事,但古代可并非如此,历朝历代服装变化颇大,但有一个统一的特征就是不方便活动,因为古人要标榜自己是有人侍奉的,不需要承担体力活,地位越高服装越麻烦,你们可以看看历代复原款皇后的礼服和指甲,现代人穿上之后未必还能再动一下,同样那些历史英杰也大多是大肚子的富态形象。

“四体不勤”是谁的常识呢?

李世民,马上定天下,武德最为充沛的皇帝之一,但仍是圆脸大肚的形象

同理,我为什么非得把五谷分的那么清楚,吃杂粮饭确实对身体有益,所以我买了5kg里面包含13种谷物的杂粮米,坦诚的说,拿出来看我并不知道每种米都是什么,但有必要吗?

20世纪早期,美国有一个研究,大概意思就是越注意饮食的国家发展越差,直到中国的崛起。

虽然后面确实打了这项研究的脸,但这个研究当时提出的理论就是,把精力用在吃的上,就没有精力来干别的。这个说法本身并不存在特别大的漏洞,人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但人类是社会性的,是存在社会分工的,我好好种地,你好好炒菜,他好好研究化肥,从结果上就是饭很好吃。

社会是社会,个人是个人,除非我是个厨师或者营养师,否则我真没啥必要弄懂上海青和油菜的区别,吃就得了,就是如此。

回到题目中的【常识】,除了那些喜欢卖弄自己微不足道知识的无耻小人,跟我们关系比较密切的是【礼节】。

古人有云:“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克己复礼”。虽然这里面的礼跟我们现在的礼有不小的差异,但仍能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

【礼】是要求自己的,而不是要求别人。

我很赞成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下礼仪知识,但是在不同的风俗习惯下,礼的差异也是不小的,可能有些人认为并不算失礼的事,在其他人眼中就是失礼的,比如说我认为在一桌不抽烟的人中抽烟就是失礼的。

所以就要秉承着两个原则,一个是我上面说的“克己复礼”,另外一个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互相尊重才是礼的体现。

想起英国电影《王牌特工》里面的一句台词:

manner makes man。

值得记下来,说不定下次写作文就用上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