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人之下》漫画第689(734)话?
这话还真挺有意思,一个佛门的和尚,给一个玄门的弟子,讲儒家的经典。
九思成圣,想必大家都能想到西游记中的九灵元圣,一只九头狮子,九头狮子象征的正是“九思”。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如果真能做到了这九思,自然也就达到了儒家圣人的境界了。
然而,这“九思”对于陆瑾来说,几乎每一条都是在劝陆瑾看清和放下。
视思明,是否看清真相;
耳思聪,是否辨别是非;
色思温,是否控制情绪;
貌思恭,是否行为恭敬;
言思忠,是否言语真实;
事思敬,是否做事认真;
疑思问,是否遇事询问;
忿思难,是否考虑后果;
见得思义,所得是否合于义。
对于这些道理,陆瑾的答案很简单,我不成圣。
净安和尚于是换了个说法,劝他三思,这依然出自儒家经典。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做事总是事先反复权衡三次,孔子认为,只需要两次即可。
净安和尚劝陆瑾三思而行,而陆瑾也只思考了两次,一次是因为净安和尚的劝告,一次是因为黄宁的阻拦。
谢过了净安和尚,这是陆瑾的一思;
一掌打倒了黄宁,这是陆瑾的再思。
陆瑾的真实实力,漫画里其实一直没怎么表现出来,虽然都知道张之维打他只需要一掌,但是又有几人真能接陆瑾一掌。
黄宁没能站住,也就代表现在的陆瑾经过了两次思考,没打算留李慕玄活着,至少不会因为净安和尚、黄宁的话决定留他活着。
这一话最后的镜头,真的很棒,两个年逾百岁的老人,重新回到了七十多年前,这场恩怨早在当年就应该结果,纵然时光流逝,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一天来收缘。
陆瑾已经再思了,他是否还会有三思不得而知,但李慕玄已经寻到了自己的答案,此时的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了,哪怕是被陆瑾打死,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李慕玄到底找到了什么,是骗?是演?还是所谓的游戏?
左若童曾说过:他只是知道别人想要什么罢了。他自以为聪明,一直在演给别人看,演给自己看。
他的一生都在演,演给父亲看,演给左若童看,演给三一门看,演给所有人看,演给自己看,演了一辈子的结果,也就是骗了一辈子,他对不起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正如他所说,这都算个屁啊,他这一辈子的荒唐,在左若童眼里、在无根生眼里、在被他伤害的那些人眼里,狗屁不是,大家根本没那么在乎他的演,他却只以为自己演一辈子就是真。
只是,他演的这一辈子,随着时间流逝,都只会成为历史中虚无可笑的把戏,根本无人记得,又何来的“真”。
李慕玄演的这一辈子,对不起被他欺骗和伤害的所有人,也对不起他自己,荒唐了一百多岁,只不过是骗了自己一百多年,真的是“白活了”
至于陆瑾,净安和尚为李慕玄求情、张之维派赵焕金来带话,可以看得出来,米二还有其他人都是想帮陆瑾解脱心结。
和尚劝陆瑾九思,并且向其磕了九个头,既是帮李慕玄了却恶业,也是想帮陆瑾了却心魔。如陆玲珑说的那样,放得下就能皆大欢喜。
近百年的好友了,张之维又何尝忍心看见陆瑾出事,赵焕金表面上不是来劝他的,只是一句“他想你了”,便能看出其中用意,我在惦念着你,大家都在惦念着你。
李慕玄一生荒唐,陆瑾一生行善,来这里向李慕玄讨账的人却少,希望陆瑾解脱的人却多,李慕玄的一生荒唐,没有人在乎,陆瑾的一生无暇,大家都在关心,这就是为善和为恶的区别了。
只是,即便所有人都希望陆瑾得以解脱,真正决定是否放下的人还是只有陆瑾,李慕玄的生死,我并不在乎,陆瑾是否能够得以解脱,我是真希望陆瑾能够再“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