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研究成果是诺奖级别的,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
2024-10-05 04:07
阅读量:
27

由于诺奖本身存在很强的偏向性,比如方法论框架性工作相对吃亏,所以没拿到。还有另一种,其他人类似的工作拿到了诺奖,但本人因为各种因素(比如寿命问题)没能拿到。

第一种我想举几个:诺特定理,Keldysh-Schwinger formalism,还有Kubo formula。

诺特定理是Emmy Noether的经典工作,深刻地揭示了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对称性可以直接得到对应的守恒律。没有诺特定理,我们对物理中各种守恒律的理解可以说是粗鄙不堪,这已经是现代物理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不过估计又是框架性工作,又是数学家,还叠了女性的buff,最后并没有拿也在所难免。不过诺奖几百年后也许不会再重要,但诺特定理却一定会经历时间的考验。

Keldysh-Schwinger框架是处理实时场论的基本理论,天不生Keldysh与Schwinger,动力学(与解析延拓)万古如长夜。这段故事我以前很仔细地介绍过,就不多重复了。

你觉得哪些科学家错过诺贝尔奖最可惜?原因是什么?

Kubo作为日本物理学最顶尖的存在之一,其给出的Kubo公式给出来了场论和实验测量的基本关系,在此之后,理论工作者要想算出来点实验学家关心的量,就离不开Kubo了。个人感觉框架还是太吃亏了。

为什么Kubo foumula的提出者Ryogo Kubo没有拿过诺贝尔奖?

另一种是别人类似工作拿了诺奖,含金量已经被验证过了,但是本人比较倒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BKT相变的Berezinskii,明明特别牛逼,做的也早,而且拓扑相变也拿到了诺奖,但寿命太短,所以无缘诺奖。

另外霍金的黑洞研究也属于这个情况,彭罗斯在霍金死后很快就拿到了诺奖,但霍金还是没挺住,实在可惜。

至于那些现在还没拿但未来可能拿诺奖的工作,就不列在这里了,比如AB效应这种,不过A老爷子年纪也不小了,建议诺奖早点发给量子相位,不然连AB效应都拿不到,那感觉有点离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