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人是被后世普遍误解的?

发布时间:
2024-06-30 22:57
阅读量:
39

林彪拒不入朝,并非因为病!聂荣臻后来的话道出真相:与心理有关

朝鲜战争爆发后,林彪奉召从广州来到北京。这一年,林彪年43岁,正是最风华正茂的年纪。

此时的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统帅,而四野恰好在东北起家。如今朝鲜的战火已烧到东北,四野的主力部队当仁不让地成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基础。

入京前,林彪就猜到自己必然要走这一趟。只是,他还没明白毛泽东的真实意图。过去,他同国民党打过无数胜仗,可同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国打,他当真没想好。

林彪性格内向,他喜欢静静思考,讷于言辞。在部队,他是出了名的“惜字如金”,很多人将他的语言形象地形容为“电报式语言”。可“惜字如金”的他,却在战术问题上是另一种极端:是个绝对的婆婆嘴。

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战场上,他从来事无巨细,他看地图能精确到那个点有几棵树。也因此,林彪一生打过无数胜仗、经典仗,而鲜有败仗。他的经典战役包括长征路上的飞夺泸定桥、抗日战争时期的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可谓多不胜数。


林彪

可大概是“物极必反”的缘故吧,鲜少有打败仗的林彪,却非常害怕打败仗,四平攻坚战是他为数不多的败仗之一,他对这次败仗一直耿耿于怀。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四平攻坚战很可能给林彪留下了心理阴影。

林彪领兵打仗时,虽然总对部下说“要不叫苦,不怕困难……不要想回回打胜仗,不怕遭受挫折”。可他自己,却对“胜仗”一直有执念。这个执念的结果是:他只打有把握的仗,拒绝打没有太大胜算的仗。

林彪一到北京,就在中南海毛泽东住处的书房里,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一见面,毛泽东就满脸笑容地问:“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林彪的身体一直有些问题,他怕光、怕风、怕声音,除此之外,林彪还有头疼、失眠等病症。这些病都不要命,但却总让林彪苦不堪言。毛泽东一问到身体,他就立马露出了一丝愁容:“最近几个月头痛失眠,还怕风,肠胃消化也不好。”

毛泽东知道他的身体一直有些问题,他关切地望着依旧较常人消瘦的林彪道:“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不要拖。”林彪的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神色:“唔,这次回去就检查。”

毛泽东知道,林彪不善言辞,他停止了寒暄,切入了正题:

“朝鲜打起来了,美国人在我们的家门口玩火,鸭绿江已经不太平了。”

林彪对毛泽东的开场白并不意外,以他的敏感,他岂会不知主席这次召见的背后缘由呢?只是,他尚不知道毛泽东的真实意图,于是,他抬了抬眼恭敬地问:“主席有什么考虑吗?”

毛泽东一边在沙发上抽烟,一边沉吟道:

“这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看来,我们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横下一条心,派兵出国,和朝鲜同志并肩作战。”

林彪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但听到这儿时,他的眉毛不自觉地动了动,他继续恭敬地问:“这样会引起什么后果?”

见毛泽东并未回答,他露出担心的神色道:“这样会不会把战火烧到我们国土上来?会不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影视剧中的林彪

林彪考虑的问题,毛泽东早就想过了,他一边抽烟一边缓缓道:

“不少同志也有你这种看法。不过,照我看来,无非三种可能,一是小打,二是中打,三是大打。”

林彪用比之前还恭敬的口吻追问道:“主席,如果大打,局势又会怎样呢?”

林彪问的这个问题,恰是毛泽东最担心的,他站起身,在书房里踱了几步后道:

“大打,苏联会出兵参战的。至于美国敢不敢冒这个风险,目前还不明朗化。总之,美国是一个大国,它不派上几百万军队是不行的,它出师无名,美国老百姓也不会答应。就是战争疯子们要打,天也塌不下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这番话表明: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林彪知道,今天这番话,绝对不是他临时想出来的,他早已经把前后左右都想清楚了:他是铁定了心思要打了。

林彪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词回复毛泽东,他只好机械地点头表示赞同:“主席分析得对。”

林彪除了“惜字如金”外,他的措辞还非常讲究,毛泽东也意识到,他听完自己的分析后,回答的是“主席分析得对”,而不是“主席分析得是”,“对”和“是”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简单判断对错,而后者则在判断对错的同时,对分析表示认同。


毛泽东主席与林彪

毛泽东看了看林彪,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他一语点到了召见林彪的核心问题,他看了看林彪后道:

“我们要出兵,首先要选好带兵的人。林彪同志,我考虑了很久,感到你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林彪没想到主席亲自点将,第一个就点到了自己头上。作为一个习惯性“想多”的人,林彪并不打算马上表态,他有些呐呐地接过话头道:

“谢谢主席信任。我身体状况不好,有些力不从心。过去从上井冈山时起,就在主席的教导下南征北战,虽然跟着主席打了不少胜仗,但也犯过不少错误,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弄得一身是病,很难恢复。现在需要我上战场,身体又不争气,我感到心里十分不安,对不起主席的培养。”

毛泽东并未看林彪,他只是默默吸着烟。林彪的这番话虽是客套,却说得极其诚恳,毛泽东的眉头皱到了一块,他怎会想到林彪会当面拒绝领兵赴朝呢?

在毛泽东看来,赴朝的最佳人选只能是林彪,毛泽东选择林彪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选林彪入朝主要有四方面考虑:

“第一,东北边防军主力都是来自四野,林彪本人全程参与这支部队的组建工作,由他来指挥顺理成章;第二,林彪军事才能出众,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取得耀眼的战绩;第三,林彪长期在寒冷地区作战,朝鲜战场冬季酷寒,派他去最为合适;第四,林彪和朝鲜人民军官兵很熟悉,朝鲜战争爆发前,林彪曾指挥过5万朝鲜族官兵。”

而在正式点将之前,毛泽东思量清楚后,还特地就林彪的病情问过傅连暲,他得到的答复是“病是有一点,但不大”。

毛泽东明白林彪是借病推脱,他甚至也已经明白他不肯赴朝背后的原因。但有些事,他不便明说。他一支烟接着一支烟地吸着,脸上的表情凝重:林彪拒绝赴朝,是他决心抗美援朝的第一个难关。


毛泽东与林彪

如今摆在毛泽东面前的事情已经变得复杂起来了,首先:林彪拒绝赴朝,那么和他有着相同心理的将帅一定不少;其次:林彪不赴朝,谁来做那个大统帅呢?

林彪从毛泽东一支接一支吸烟的举动已经看明白了:他心里不痛快。

林彪是何其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岂会不知此时毛泽东的心情,但他在苏联养病的这段时日,已经和苏联的一些军事专家及将领研讨过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的情况,他非常了解美国的机械化程度,也因此,他对与美国交战是有犹疑的。

但林彪知道毛泽东的性格,自己若当着他的面讲美国机械化如何厉害,他肯定会不高兴。毛泽东是天不怕地不怕,否则,他也不会写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样的豪迈字句来。

考虑到自己当面拒绝毛泽东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他赶忙给自己和毛泽东都找了个台阶下:

“主席,是否可以考虑先派别的同志去?等我治疗一个时期,只要身体稍微好转,我立即就去朝鲜战场。”

林彪把话说到了这份上,毛泽东也不好再说什么,他似在安慰自己、又似安慰林彪地说了一句:“这样也好。你先治病吧,身体不好,去朝鲜战场也无法工作的。”


林彪全家福

毛泽东的话音落下后,林彪瞬间觉得松了好大一口气。可接下来毛泽东的话再次让他紧张起来:“照你看,派谁去合适呢?你推荐一下嘛。”

林彪怎会想到毛泽东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他坐在沙发上飞快地在脑子里搜索着,一个合适的人选闪现出来。

林彪恢复了他一如既往的气定神闲,他有些慢悠悠地道:“主席,我认为彭德怀同志很合适。”毛泽东的眼睛亮了一下,但他未表态,林彪补充道:

“彭总在一方面军时,一直跟着主席在一起打仗,抗日战争时期,他也指挥和组织过大战役,他不仅有指挥大战役的领导能力,而且身体也好。据我看,彭总完全可以担此重任。”

林彪的话,让毛泽东来了精神,他也已在林彪回绝出征赴朝时,想到了彭德怀。“好,你的意见可以考虑。”毛泽东下了决心。而此时的林彪,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久后的10月4日,彭德怀入京,并与毛泽东等商讨出征赴朝事宜。当日,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的讨论会上,彭德怀并未表态。有了林彪的教训,毛泽东并不着急了,他让彭德怀“好好想一个晚上”。

当晚,彭德怀几乎整夜未眠,他不是不知道出兵朝鲜的各种不利,可毛泽东在会上的那句话,一直在耳边回响:“……别人危急,我们站在旁边看,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彭德怀辗转无数次后,联系到建国前夕党中央、毛主席发布的一系列指示的正确性,心里突然豁然开朗,他确定毛主席的这次决策也是正确的。天快亮时,他已没有任何犹疑了。

第二天下午,彭德怀精神饱满地再次步入颐年堂。那天的会议上,轮到他发言时,他语气激动地说:

“我谈一点看法。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败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彭德怀的这句话,把之前林彪等等的顾虑一扫而光,它等于是在告诉所有人:“入朝不是选择题!”他的这句话,也把之前林彪拒绝入朝给毛泽东带来的阴云,一扫而光了。


彭德怀

10月6日,毛泽东提议并经政治局一致通过,决定派彭德怀率军入朝参战。8日,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而另一边,林彪则为了证实自己有病,要求中央安排他去了苏联疗养。

林彪虽然去了苏联疗养,可他拒绝入朝的各种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说“他害的是政治病,不敢出国作战”,有人说“他是嫌中央未给他安排重要的职务”……

这些声音传到林彪耳边后,他气得脸色铁青。

林彪后来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解释过自己拒绝入朝的原因,他的说辞是这样的:

“主要是因为我对美军的作战特点不够了解,对朝鲜的战争环境感到生疏,另外,我养病中也从未考虑出国作战的问题,担心仓促率部出征,没有打胜仗的把握。”

无论林彪如何替自己解释,他的这些解释都只能更加体现他过于看重个人得失的事实。相比彭德怀的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他多少显得渺小了些。

林彪拒绝入朝的真正原因,即惧怕美国的先进武器装备,他从未真正提及过。


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军俘虏在战俘营

林彪从未提及,可他的想法,却早已被毛泽东和很多同志知晓了。与林彪一同参加赴朝前会议的同志,皆对他的“恐美心理”印象深刻。聂荣臻后来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

“林彪是反对出兵朝鲜的。毛泽东同志原先决定让林彪去朝鲜指挥志愿军,可他害怕,托词有病,硬是不肯去。奇怪得很,过去我们一起共事,还没有看到他害怕到这个程度。”

“九·一三事件”后,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里,也写到了林彪的“恐美心理”,他说:

“在历史上,我知道林彪犯了两次错误,一次是在长征时……搞秘密串联。再一次是抗美援朝,这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关头,他又出面反对主席的极端重要的政治决策,并且拒绝到朝鲜作战,按理他当时是很适当的人选,而他竟然拒绝了。从实质上说,他是怕美国,不相信会打败美帝,不相信自己的正义立场和自己的力量。”

颇为值得一提的是,拒绝入朝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林彪真的一直在养病。1951年,从苏联回国后,他住进了毛家湾,仍以休养为主。

而在1955年9月的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仪式上,列为十大元帅之三(仅次于朱德和彭德怀)的林彪,居然也以休养为由,没有出席授衔仪式。


彭德怀在授勋仪式上

同在这一年,林彪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在继续着休养的日子,基本不参加工作。

1957年夏,毛泽东到林彪养病的上海视察工作,顺便到原宋子文公馆林彪住所看望了他。过去,毛泽东一直忙于处理国事,并未留意林彪的情况,这次见面,他发现:林彪并非想象中的满脸病容,而是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毫无病态。

毛泽东恍然大悟,心下更加明白了:林彪这养了八年的病,根本不在身体上,而是在脑子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