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为什么要搞逆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24-10-07 22:16
阅读量:
17

中国人并没有充分理解美国人(更准确地说,是日耳蛮人整体)嘴里的 “全球化” 的意思。

中国人以为的全球化是一种经济上的分工(或者叫产业上的分工),基于使经济运转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中国人认为这种分工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可以优化的; 而美国人语境中的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种姓天梯体系,是生态位上的分工,在这一分工中经济利益并不占主导,而且,由于种姓制度的本质,这一分工必然是固化的最终目标是各个族群在“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达利特” 种姓序列上 “各守本位”

在美国人设想的这种 “全球化” 中, 日耳蛮国家居于永远不变的高高在上的位置,而各个非日耳蛮国家需要承担的义务远远不是 “劳动力提供者” “生产者” “服务者” 这么简单。 美国人需要的是非日耳蛮国家能同时提供 “落后凝视” “文化猎奇” “种族歧视” “雌性 toys” 这些方面的情绪价值

换句话说,美国人(更准确地说,是日耳蛮人整体)设想中的 “完美全球化” 中的中国,不仅仅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它还必须遍地血汗工厂以能让白左发泄自己的廉价同情心(目田以为,洋大人希望中国推进工人利益,避免“996”,其实是恰恰搞反了。如果中国真的把工人利益做到世界第一,洋大人会恼羞成怒。 目田是典型的用中国价值观臆测日耳蛮人思想的例子),还必须到处破旧混乱(最好满街自行车)以便日耳蛮进行落后凝视,最好还能有一些带红领章的老式军服甚至清朝辫子以让日耳蛮进行文化猎奇。 简言之,美国电影里涉及中国元素的那些刻板印象, 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 “完美全球化中国”。

问题是,现实中的中国越全球化,就越是朝着远离美国人给中国做的那些 “设定” 的方向走。 这就犯了美国人这套 “全球化” (本质上是种姓制度) 的大忌,因为种姓制度的精髓就是各个种姓的地位永远不可改易。 由于中国巨大的体量,种姓制度在中国身上的失败就意味着整个体系的崩溃,所以当前美国人从上到下的共识就是 “这不是我想要的全球化!”

真正理解了美国人的 “全球化” 是什么意思的是侄人而不是目田。 目田总是复读 “中国应该学习美国” ,然而在美国人看来,中国越是像自己就越是对种姓制度的僭越; 而侄人则致力于论证中国文化乃至中国人种上的劣等性,按头中国人当达利特,这倒是理解了洋大人的本心了。

你觉得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那是仅仅站在了经济方面的角度去衡量。而对本质上是低配版的印度社会的日耳蛮世界来说,种姓制度/种族歧视带来的 “情绪价值” 的重要性可以超越经济利益。 为了维持种姓意识上的优越感,美国人从上到下都可以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你想象的)。简单点说,一个美国人宁可睡在大街上当流浪汉,也不想看到一个中国人搂着白女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拍了这么一部电影:一个日本富豪娶了一个白人妻子,而白人妻子真正爱的是街上一无所有的白人小混混,最终结局是白人妻子毒杀了日本丈夫)。日耳蛮人对中国人的种族歧视是超越物质利益的,不能用理性解释的,你可以看到一众日耳蛮政客冒着引发冲突的风险也要对中国骑脸,甚至直球羞辱中国,就是这个原因。

当前美国人说的 “逆全球化”, 其实有两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是,美国人(基于前面已经论述过的种姓意识和种族歧视)深信,现在中国的强大是 “错误的全球化” 导致的,“是我们美国人的失误导致的”, 所以只要修正这种 “错误的全球化”, 中国就会迅速衰落,最终回到 “我们美国设定的那个生态位” 上去。换句话说,只要中国变得又穷又弱,满足了日耳蛮的 “情绪价值”, 那全球化就又是好的了, “坏的是现在这个让中国强大了的全球化”。 第二重意思则是,如果无论如何阻止不了中国的强大,那么就要 “缩小圈子”, 在这个圈子里彻底阻绝来自中国的正面信息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已经在进行中了。当前的美国媒体,已经塑造了一个 “平行宇宙”)。 可以预言,如果仍然阻止不了中国信息的渗入,美国会走向彻底的闭关锁国 (现在美国国内右翼已经在为 “孤立主义” 造势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