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长文《我在东五的读研往事》,文中所写真假几分?读完什么感受?华科东五实验室读研这么糟糕吗?
发布时间:
2024-10-07 23:11
阅读量:
18
我愿称之为当代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论真实性,他笔下多个细节、多个人物总让我生出似曾相识、宛如昨日的熟悉感。
论艺术性,其寥寥数语就能让诸位学术佛祖,学术菩萨,学术阎王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
论文学性,他的春秋笔法不止一次地内涵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上位者。
论斗争性,他又能屡屡以看似不经意但实则寓意深刻的笔触揭示出读研的血泪经验。
论史学性,他高度还原了当代学术圈泥沙俱下、蛇鼠一窝的丛丛乱像。
堪称“读研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一系列文章,太尼玛精彩了,我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读研/即将读研的弟弟妹妹们赶紧复制粘贴到自己的word文档里,对,不要只是在VX客户端收藏,因为保不齐哪天就和谐了。
这玩意某种意义上就像诸葛孔明的三个锦囊,遇事不决,徐徐拆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摘录几条我觉得很精彩的内容吧。
高情商描写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院士候选人:
金H的学术咖位无限接近于院士,但遗憾的是屡次落选。
仿写:
师兄的学术状态无限接近于毕业生,但遗憾的是屡次延毕。
实验室的丛林法则:
由于大多数老师都是金海的徒子徒孙,故而金海在实验室是有绝对话语权的,实验室有专门的规章管理制度,但当实验室制度和金海的意志冲突时,金海的规矩就是规矩。
什么叫答而不辩,疯狂道歉啊:
我还想说什么,石宣化吼道:“行了,老师提建议你就听着,听完下去改。”说完就看向其他同学:“正好借此提醒一下之后答辩的同学,老师提意见要虚心接受。”
东五开题是这样的,学生只需要念完PPT就行,而金海要考虑的就多了。
我的奴隶的奴隶,也是我的奴隶:
金海从来不会骂学生,只会骂底下的老师,他对学生总是一副很好的样子。开题答辩这个事其实跟学生没有关系,纯粹是金海在敲打老师,他一直觉得自己对学生很好。但是矛盾层层下移,任务层层加码,到最后受苦的,只会是我们这些最底层的研究生。
记录在案!
东五的老师为了舔金海,甚至会让学生把计划改成投一篇A(余辰的学生例外,余辰对学生是真好),金海还会拿笔在底下记录,同时对学生投来赞许的目光:“这可是你说要投的。”学生只能哑巴吃黄连了。
《忙》:
肖江说她很忙,但我们都不知道她在忙什么。项目申报书是学生帮她写,PPT是学生帮她做,快递也是学生帮她拿,上课是学生上去讲,科研是学生自己搞,所以她到底在忙什么呢?有次我去找她汇报,看到她戴着耳机在听书,听的《鬼谷子人生智慧》。我终于明白:“原来她忙着学鬼谷子和做瑜伽啊!”
研究生,要学会懂事:
而且东五还有一个潜规则,学生投的第一篇期刊,一作必须是指导老师。
听说有同学和国外老师合作了一篇文章,商定作者顺序时挂上了金海,国外老师发邮件问金海为什么要挂名,金海说:“这都是他们自作主张,我从来没要求必须挂我的名。”
论课题组的经费到底是如何消耗的:
我不明白我们组为什么这么缺钱,一个几千块钱的硬盘都买不起,肖江自己的mac电脑倒是一直在换新款。
乾坤未定,年轻老师也是牛马:
当然是实验室主任金海,但是作为准院士级别的中国最宝贵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金海平时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没那么多精力指导学生,这些学生自然是给手下的老师指导,因此很多年轻老师都受到金海的恩惠。实验室对招生指标的再分配是有一些规矩的(金海的规矩),因此实验室的老师们都非常尊敬金海主任。
学术圈之大鱼吃小鱼:
一个经典的自顶向下的学术食物链是这样的:实验室主任(不需要文章)- 导师(需要文章)-指导老师(可能是博后,需要文章)-学生(需要文章)。在这条食物链里,有三位都需要文章,而一篇文章的挂名,最有用的只有两个部分(一作和通讯),那么牺牲的会是谁的利益呢?
某些叫嚣着“没有导师,学生什么也不是”的老师来看看:
至少在我整个研究生生涯里,我专业知识的积累都是靠自学,以及和同门、师兄讨论获得。和导师讨论让我觉得效率低下,浪费时间。
最后,奉上一段堪称绝对清醒的金玉良言:
有些老板担任的角色是中介,接单子然后分配给下面的劳动力来干,干成之后拿走一部分利润。老板之所以叫老板而不叫中介,因为他拿走的是大部分,所以从中介变成了剥削者,当然,剥削得太过分,工人可以选择跳槽。工资高的行业容易跳槽,比如程序员,越跳槽工资就越高,为什么工资高?因为不仅门槛高,工人流动性也高,想好好当中介就得分配出足够的酬劳留住劳动力。
但是有一个行业的中介接到了项目,可以抽走90%甚至99.9%的利润,只需要拿出一点零头就可以留住劳动力,劳动力还不得不把项目做出来,这一行就是学术圈,劳动力就是研究生。为什么剥削如此严重却普遍存在?因为受剥削的劳动力没有流动性,毕业证卡死了他们的流动性,他们无处可去。所以他们只能领着微薄的低保,干着被吹得貌似高大上的活,卑微地成为学术中介所圈养的奴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