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名地质队员在哀牢山怎么遇难的?
算半个一线林业调查工作者。看了这么多回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少都在胡说八道,RTK 的基本原理都没搞清楚就乱带节奏,没有基本户外常识和经验也能写出来长篇大论,还有根本不了解天然森林的,以为人工林那种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就是所有的森林了…!说实话看到同行遇难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逝者安息!首先向祖国的林业人和地勘人等野外工作者致敬。
大家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林业调查和地质调查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工作,虽然有交叉,但是侧重点和调查的对象完全不一样。
有搞地质的工作者说,他上山从来不迷路,请你来西南喀斯特低山丘陵地貌只给地形图和指南针,没有手机信号试一下会不会迷路。南方是因为地形太复杂,北方是地形太广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大兴安岭这种漫山漫岗的地形,你很难判断自己是否翻过了一座山,不知不觉翻了3座山,回来的时候以为自己只翻了2座山,更别提绝大多数人的方向感翻过去就翻不回来。对于周围的环境没有明显差别的情况,在没有参照物和其他的定位等辅助设备帮助下,是非常容易迷路或者说迷失方向的。
大家先看看事发地背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你们感兴趣的去查查核心区是什么地方,都不是说人迹罕至,是非必要情况都不给人进的。这是我们林业人都望而生畏的地方。设置保护区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原始森林有多原始?这种没有人为干扰自然生长的植被,会最大限度的自行争夺空间,阳光,水分和养分。植被垂直层次极其丰富,水平分布极其多样(没有任何靠谱且有规律的参照物,再结合地形变化自行脑补现场有多复杂,即使白天光线也不算好,再来点雾),森林郁闭度接近1,白天像阴天,夜晚更是伸手不见五指。由于阳光透射少,林内荫庇,湿度高,早晚温差一大甚至常年有雾。
山区图上一公里,那是水平距,实际爬山不仅走不了平面直线,而且你走的是曲里拐弯的斜线,并不是你想多走路,有树挡,有石头挡,有河流有悬崖峭壁你不得不绕路!也就是说实际走的路程会视坡度情况远大于1公里。
再加上2800米的高山垂直带本身又横跨了多个气候类型(山顶估计能到寒温带),多种植被类型,可谓荆棘之路!根本没有路(之前有人走过不能叫路,那只能叫路线!!!不要小看自然的力量,云南光水热条件很好,自然恢复的非常快,你今天走过的路回头再去看,过几十天就找不到原来走过的路都很正常),开路全靠砍刀一点一点砍,加上负重爬山,体力消耗极大!无法想象的去爬一次西南地区的石山灌木林就知道难度了(今年做了一个石山灌木的样地,真的两天没直起腰,密布刺灌刺藤,勾的我的衣服都到处起线头,还是耐穿刺密织面料的户外速干衣),砍路也不像你们想象的刀起刀落那么痛快,带刺的藤本和灌木密布会极大增加难度,砍不断理还乱,再给你时不时来点刺痛的惊喜。背景难度可想而知。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里的样地,难度级别我们林业通常归为极难!
一、瘴气这种说法极不负责。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也没什么事吧?何况在森林里,森林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净化空气和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里人都因为空气问题活不下去,其它野生动物都怎么活下来的?瘴气是啥自行去搜搜中国知网。。。灵异这种更是能G多远就多远,都什么年代了还在这宣传封建迷信…也太不尊重广大读者了。
二、森林资源调查外业确实本身就有风险,而且是相对高风险。根据他们配备的装备来看,大概率是一类调查(连续清查)或类似的系统抽样的固定样地,就是说这个点定在那里,就必须到点实地调查,采集坐标,量取胸径树高,编号等,方便后面准确测算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之前每五年做一次,这样国家就可以获取定期的森林资源有关详实的数据。实在去不了的样地才申请变更目测样地,还要经过审批才行。作为军人出身,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放弃出发前的目标?
为什么就出事了?因为衣服湿了进而导致失温。4人同时遇难,调查团队全部遇难,这在新中国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恕本人才疏学浅,虽然也做过不少一调和火险奇奇怪怪的点,林业调查经验也绝不敢说丰富,因此分析猜测难免有误,不想跟任何人争吵和辩解,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不同,就这样吧。
1.山区天气突变,1小时前抬头晴空万里,1小时不到暴雨如注,太平常了。别说天气预报,那是报城区的,山区根本用不了,小气候千变万化,卫星云图都不一定能准确的预报降水。而降水或许是导致4位同志遇难的直接原因!林区湿度本来就很大,降雨后特别是降水量大,连续降雨的情况,根本就找不到可燃物!!!一切树叶,树枝更别说树木主干,就算是带一桶汽油你都不一定点的着,点着之前也得把自己呛死。何况还有坡度,汽油是液体,会顺着水往低处流,一矿泉水那点汽油别说点火烘干可燃物都不够。再考虑一下森林防火,军人出身一定会把集体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他们或许从来都没有考虑到或者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危险。所以根本不是不想生火,而是现场没有这个条件(安全,可燃物等)能够生火,他们应该是尝试过,但是没能成功着起来取暖。
2.如果不是下雨导致的外部湿透,那么大概率是他们第一天翻山的时候就内衣裤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温差大这是自然规律没办法的事,早上出发不穿多会冷,爬山时太阳一出来气温升高又热,后背背包是肯定湿透的。有人可能说那脱外套啊?我想说在刺灌丛穿行,你一定不会脱外套的,再热你也不会,不信你自己去试试,被无限刺扎和热,自己选,而且不少还是带勾的那种刺。今年我做的灌木样地给你们看看这刺(图二,绒毛皂荚,国家二级保护)和藤蔓多真实,你不光要看脚下的路,背着大包还要防刺,被挂到就得处理走不了,开路真的很耗费体力。
所以他们保暖内衣大概率在翻山途中就已经湿透了。
关于雨衣,一次性雨衣是不适合在林区用的。而且真冲锋衣面料根本就不怎么粘草籽!!!
3.迷路我觉得是小迷,找不到方向才叫迷路,他们还是再找样地,我更觉得他们是找不到一条相对好走到样地的路(我们经常遇到离样地水平距离就几百米,可是就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阻隔过不去要绕很多路)。也可能是因为罗盘仪进水或者严重受潮(用过的都知道这玩意进水以后多坑爹,磁针结构决定本身就有误差,不然怎么会有罗差)。正常有导航或方向指示都需要网络辅助,这年头做连清你看地形图+罗盘去找点怕是不现实的,何况这么复杂的地形,你有地图(地形图)也不知道自己在图上哪里,所以地图相当于没用。我相信他们大概率是还在找样地的。没网确实可以定位,可是如果你没提前下载离线地图或等高线等底图,光在手机或者移动设备屏幕上的空白地图里有个点有何意义?通过轨迹是可以判断方向的。我相信他们是知道大致方向的,只是暂时找不到去样地能走的路。
4.对困难估计不足,可以说严重不足吧。按计划,是最多一天半结束作业,但口粮可不是按1天半带的,雨衣没带可能是看了天气预报预判(那一次性的在山上根本没法用,除非你静止),帐篷等计划过夜的装备都没带就说过不去了。。。带的食物只能叫零食为主吧,没有高热量高密度的食品储备应急。说实话我们做肯定当天返回的点都比他们带的吃的多一倍不止…何况是4个正当壮年的男同胞在体力消耗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要吃的。
为什么不带雨衣?或许是觉得有冲锋衣问题不大。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带或者穿。但我都是当天返回不过夜的。这玩意主要是重,占体积且不透气,穿了衣服外面不湿,爬山出汗内衣裤也得湿,看你怎么选。但是不透气的另一面就代表防风效果真的好!如果内衣裤是干燥的,穿上是有保暖效果的,真的可惜他们没带…
不想带东西并不是偷懒,才4个人,光完成测树任务就有一大堆东西要带(罗盘仪+RTK 就有脚架+箱子了,他们还带了4套RTK,说实话我也不太理解为啥带这么多RTK ,可以带一台然后多带电池啊,可能是想同时测速战速决。钉牌,喷漆,砍刀,吃的喝的用的等等这些都是占体积且有重量的)。但是说实话他们确实低估了难度,过夜不带帐篷、防潮垫,在林区过夜真可怕…可能他们压根没打算睡吧…(问题是这么大强度的消耗,体力怎么恢复?)
5.晚上温度骤降的时候,再随便刮点小风…我想他们估计也后悔过没带够装备,但意志却非常坚定。仍然想找到样地结束任务再找出路(沿河边走不一定是找出路,有可能只是找好走的路,找水源,找能生火的开阔地方)。RTK没开就是最好的印证(没通讯信号开了也只能大致定位,有个浮点解很不错了,而且这玩意打开用是有个1m多的杆的,在林区穿行极不方便,所以一般都是快到样地才开),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这么早开,还储备有吃的,说明还有后续工作计划,可惜估计夜晚失温过程太快…没来得及反应人就走了。连续降雨等等原因,导致没能生火烤干衣服估计是失温直接原因。(另外冲锋衣防水效果也是有限的,最可怕的是鞋子湿了,很难干,而且爬山很难受)
我觉得他们真的压根没想走原路出来,就想着赶紧找到样地完成任务,看似迷路实际是在找样地!!!
个人猜测人家后来留的标记八成也是自己标识用的,失温过程大概率发生在夜晚接近破晓,他们无法大范围移动,也无处可去,浑身湿透,疲惫不堪,又冷的瑟瑟发抖(失温初期),只能静待天亮,那一个人极有可能是天刚刚亮就去前方探路的,剩下3人可能原地休息,却没想到因为快速失温而不幸遇难…
这里风可能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本来低温他们还能承受,但风一来立即加剧了人体热量散失,经过一晚上的寒冷煎熬,让他们快速失去了意识。没体会的分别穿个湿衣服和干衣服,在5-10°左右的天气感受一下有风和没风的天壤之别。
有很多人不相信失温很快,但我觉得在这种背景环境下是极有可能快速失温的。
他们如果已经知道迷路,就应该不会再做任何消耗能量的活动,原地等待救援就好。可他们没有,衣服湿的没法生火烘干,又想完成任务再返回,过夜的过程中被自然的力量无情的带走…
他们真的不是不自量力,在我眼里他们是英雄,只是英雄也会犯错,也会对困难估计不足。
也许他们打算第二天就打开RTk导航到样地,也许他们一早就准备吃东西补充能量,也许他们已经发现了到样地的路…也许他们多带一瓶丁烷就可以生火取暖…也许他们找到了可燃物但觉得有森林火灾风险就没有点火…
总有人不相信失温丧失行动力是一个很快的过程,我觉得,当外部条件没法改变的时候,感觉到冷就已经在失温的过程中了,从感觉到冷,不冷,甚至有点暖不过几小时,而感觉有误时,其实已经离死亡很近了(参考淹水濒死的人不会呼救)。
我的分析不一定正确,大家当小说看看即可。
无论他们因何种原因走了,都希望大家尊重已逝去的生命
愿祖国各行各业的外业调查工作者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