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轮股票牛市是不是要通胀?

发布时间:
2024-10-08 03:09
阅读量:
25

这不是基本操作么。

把分母端的资产做大,分子端不变,负债率不就下来了么。

全世界政府都会选择通胀去杠杆,毕竟通缩去杠杆太痛苦了,属于自宫,而且每况愈下。


随着美联储降息,我们终于熬过了通缩去杠杆的一年,现在正是轰轰烈烈地来一场翻身仗的时候。

这次的政策意图很明显,通过股市定向放水,打破通缩螺旋:

先是降准降息降房贷,给你预期给你信心,一波暴力拉升,股民感到手里有钱了,就敢于去消费,

然后财政发力,政府负债创造新的需求,企业公司手里有钱了,就会扩大经营招新人,员工有钱了,也会去去消费,

一级创投看到二级市场退出有利可图,就会有更多的风险资金支持创业创新,科技创新是非常烧钱且失败率非常高的,靠以前那种房产抵押银行贷款的路子肯定是行不通的,

只有学美国的成功经验,通过活跃的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哺育出一堆独角兽企业,带动新的一轮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在全世界赚取最丰厚的利润(想想苹果税),

才能真正形成正向循环,走向下一轮经济的增长周期。


当然愿望是美好的,前路是曲折的。

这个过程肯定是要埋人的。

首先开刀的,就是疫情期间,银行里多出来的一百五十万亿储蓄。

对国家来说,反正都是锅里的肉,放在银行里空转好呢,还是拿来活跃经济更合适呢?

如果手里没有随着通胀增值的资产(这一轮是股票),那么就相当于是变穷了。比如过去二十年没有买房的人,拿着现金,越是买的晚,就越贵(通胀+资产因供不及需而涨价)。

所以储蓄大搬家,从银行搬到股市是必然的。但其实这又是一轮洗劫。因为人性,缺少投资常识,又赌性很强的普通人,太容易在里面追涨杀跌了。

可能到头来,浮盈加仓,一把亏光。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之会有一个阶段,大家都赚钱了,消费起来了,大家都很开心,大街上的馆子里都是排长队消费的人,就像90年代台湾大牛市那些年的行情。通胀说到底就是货币+供需关系,这一轮消费起来了,通胀肯定起来呗。其实疫情之后,中国现在就是在一个价格洼地,别的国家都通胀化债一轮了,我们这边才刚开始。但该来的,肯定会来。

资产增值->消费起来->通胀起来->资产出现泡沫,

最终,热情的投资者的预期肯定会超过最优秀的公司的增长,给出的估值会因为狂热的情绪而离谱,只要没有更多的流动性来继续扩大泡沫,总会有一个泡沫破裂回归的过程。

所以西格尔教授说过,长期来看,那些高增长率的新兴产业的公司中,虽然它们产生了巨额回报,但是其高收益却并没有流向投资者,而是去了创新者和建立者(早期创投)那里。

最终获得好处的是能够以较低价格购买到更好产品的消费者,而不是那些想要在过程中分一杯羹的单个投资者(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损失)。

还是人性,买入的时候价格太高了,即使是最伟大的企业,也只能等等漫长的价值回归。

所以作为单个投资者,最好的策略就是:

1)通缩去杠杆的阶段,好好上班赚现金流,正好在磨底,老熊把投资者狠狠按在地上摩擦,所有人都在卖出的时候,多买点,人生难得几只熊,这种机会就是老天撒钱,

2)波折上涨的过程中,一路抱牢,保持好守股如守寡的心态。别想着做波段做T,高买低卖的概率更大,还是不折腾了。关掉账户,继续好好上班,不要提前消费,不要随着股价的上涨飘了,那些都是迷雾。

3)别人都疯狂,给出泡沫价格的时候,别贪心,早点出手给别人。这个时候通胀开始抬头了,继续好好上班,攒现金流。到其他资产池子里转转,看看有没有低估的便宜货,比如债券,美股(股息率超过5%)。没机会就守钱如守寡。

4)泡沫破裂,市场一片哀嚎遍野的时候,可以进来看看,不过一般这个时候没啥好买的,空手不接飞刀。老熊还在摩拳擦掌呢,不急,钱又不咬人,继续好好上班,好好攒现金流。等老熊全面占据上风的时候,四折三折的价格再说。

自己心仪的几只个股,比如茅台到了1250,可以买一点;如果有危机,房子租售比超过5%了,也可以考虑改善了,不到就不买,随缘。

一轮周期5-7年,每次周期转向,都会伴随一轮通缩去杠杆+随后的通胀去杠杆,经济不好的时候,股市反而是比较好的,因为股市是资金最敏感的地方,往往提前实体经济半年左右。

这一轮也不会例外。


延伸阅读:

A 股、港股大爆发,沪指本周累涨近 13%,恒生科技指数本周累涨超 20%,如何看待后市行情?


有人说基金要持有5-10年,遇到大涨也不止盈;但有人说持有一定时间后达到止盈率要止盈。到底是怎么样?


大家的消费降级有多严重?



A股什么时候可以抄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