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咨询师发现来访者拒绝客观对待自己时会如何处理?

发布时间:
2024-10-08 07:40
阅读量:
3

乍一看以为问题是「来访者拒绝客观对待咨询师」,心想这要求还怪多的……仔细一读是「拒绝客观对待 ta 本人」,在这里借问题中的例子尝试拆解一下所指:排斥或回避体会到的负面情绪,否认自己的行为及相应结果,回避「更符合现实的」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

0. 还是要概念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系列现象,跟过去的经历、性格因素、当前的处境和人际环境、特定的行为模式等等有什么样的联系,理解得尽量深入一些,至少有助于更好地共情同感,而不仅仅是在来访者身上「找问题」「修理问题」。

1. 排斥体会到的负面情绪——

增加情绪容受力的模块技术挺丰富的,比如关于「次生焦虑」和「情绪分类」的心理教育、情绪接纳与自悯相关的正念练习、情绪记录练习、「脱钩」练习、「冲浪」练习等等,这些方向的工作目标是「和情绪共处」,通常在早期能带来一定收效但很快就会进入「平台期」,持续巩固练习效果是有长期效果的。

2. 回避评价——

人为啥会回避一些东西?通常来自我们的大脑对于「威胁」或「伤害」的判断。于是观察到当事人惯于回避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时(举个例子:当我问及「你怎么看这个结果呢」对方停顿一下、突然对我的发型感兴趣),我会在相当长的阶段致力于真诚地给到当事人很多肯定式的反馈,帮助当事人在我们的关系中感受到积极的关注和认可,慢慢建立一些安全感。

我突然不确定这么公开地谈论自己在会谈中的行为背后的明确意图会不会削弱这些行为的力度;又想到听闻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咨询师」完全凭自己心情工作的样子,还是展示一下正常状况下咨询师在会谈时脑子里同时在干啥吧……

假如我评估着当事人对我们的关系感受到安全和足够多的信任,就会正式进入到「应对评价」的工作模块里了。工作目标是「调整注意力,收集信息」。

3. 否认行为及相应结果——

假如决定开始针对这部分工作,咨访关系需要足够牢固。坦诚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他人或环境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勇气,勇气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也有些人天生就很有勇气,只需要学会使用。

我的风格是在咨询初期就时常试探当事人对于自己行为模式及其结果的态度,比如提问「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好像经常这么做,我是说。。。」?假如对方的反应明显包含情绪,我永远都优先关注情绪,包括攻击(我猜在对方眼里是反击)式的情绪,因为让这些情绪得到理解和接纳是重要的工作过程。

在我执业经验中,这样的询问会逐渐得到温和的反馈,当我可以和当事人平静地谈论特定行为模式的激发条件、心理过程和可能的结果时,我们就可以开始练习使用「理性」这一强大力量来帮助做出明智的决定了——并不是说理性至上或者一定要做理性的决定。

4. 始终关注深层的核心信念

写在最后不是因为它最不重要,是因为它和前面几个小标题都有关:概念化指向核心信念、贯穿工作全程;对情绪体验的和内外部评价的态度与「自我认知」息息相关;行为模式生发于关于「我是怎样的」的核心信念,行为模式的改变有助于改变核心信念。

这部分说得很抽象是因为每个当事人内心深处的想法都不尽相同,而每位咨询师对哪怕同一位当事人的内心理解都不尽相同。我目前的水平还无法抽取出可以具体言说的经验,如果非要憋一句出来那就是「把对方当个人」,但还是太片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