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对土木都剖析很彻底了,为何还有这么多土木问题?

发布时间:
2024-10-09 13:44
阅读量:
17

因为太tm有想象力了。

隔壁行业把公司从市中心搬到郊区逼员工辞职已经能上热搜了,设计院能整出院长带员工pc然后举报开除省n+1的操作,施工单位能想出人才沉淀池每天打卡耗1年辞退的操作。

说人话就是这行本来员工就有点不正常,就工地和设计院现在那工作强度和环境,能坚持干下去的多多少少都带点精神异常,你对付精神异常的就得上奇葩操作,因为普通的劝退招数属于经典开局结束就开始了,能经受试炼干下去的哪个经不住这样的考验?

现在的情况是公司的想象力和员工的忍耐力作斗争,这两方对垒的情况,因为涉及到的往往就是公司内部的人员,所以网络上除了一些特别大的公司,和特别奇葩的事件,声音没有想象的广和深。

但是拉扯着,学校绷不住了,学生还没毕业呢大学先跪下了。

秋招,崩啦,春招,崩啦,分数线,崩啦,行业前景,崩啦,考研,也崩啦。

从分数线崩盘到改名智能建造到转专业大幅放宽到考研专业课改考408,高校的政策都快出的比房地产的救市政策还勤快了,可是根本没有用啊,分数线它还在下跌!

网络上对土木施工单位和设计院的吐槽够多了吧,想过学校的震荡会这么剧烈不?没想过吧。

吃211985的饭砸211985的锅,隔壁的经管院和文科专业吃学历大保底这么多年没把学校牌子吃透,这土木哥们一来直接把就业餐桌都给掀了,人才市场也没想到土木老哥竟然饥不择食到了这种程度,自降身价到4k直接把一个公司凑几个一本都费劲的小公司老板和hr给整懵逼了。

没发现到2024年大伙已经不怎么关注“土木工作单位”的那些破事了么。

那帮人都去抖音发段子了,但是没啥用,粉丝数量和点击播放始终上不去。

真正爆火的反而是学校政策端各种调整,毕竟你一个公司同年龄段的撑死也没多少人,学生那可是动轴以w为单位啊。

大伙都对土木不感兴趣了,以前为什么爱聊呢,是因为最后总有工资能到账能嘴硬能兜底,大伙讨论的是值不值,以及保不保值,现在嘴硬的都没了,研究出路的那几个呼友,手上工具箱从bim换到ai,注册谈到考编,外卖到润海外,最后都发现是死路一条。

连出路的探讨都显得逻辑漏洞百出,过去的出路不是堵死就是彻底关门,还有什么好讨论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嘛?

或者说继续输出情绪?

现在仅剩的一点儿热度就在学校,是因为学校的转身太慢,还保留了天量的在校生存量,这些人前途黯淡无光,怨气冲天已经反噬学校自身了,所幸在211985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好学校的政策宽松,改革阻力小,试错成本低,再加上自带流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加之本身就有不俗的校友资源,转走一批,减招一批,考研推迟就业一批,各种渠道分流一批,熬几年,毕业人数少了,问题就解决了。

双非学校?没热度。

等学校这波热度下去,211985一年就毕业几十个土木娃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人讨论这些土木问题了。

因为现代互联网社会的记忆影响太深,一个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几乎就是散不掉的。

工人现在进厂也不会相信所谓的子女接班,只信到手的工资,土木也是同理。

它只会持续衰败,就跟工地上平均年龄不断勇攀高峰的农民工一样,你以为后续人才源源不断,实际上根已经断了,尽管工资从30/天涨到了400/天,但是还是没有后续人才进入。

试图劝说大学生脱下长衫的道理,在农民工体检报告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所以,尽管网上对土木都剖析很彻底了,但土木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因为讨论的对象已经从“员工”变成“资本”最后变成“学校”了。

现在聊“转专业”、“分数线”、“专业代码”、“就业率”、“专业鄙视链”不亦乐乎,全部是和学校挂钩的,正儿八经的打灰和加班画图已经没人聊了,甚至就连工地荤段子都没热度了。

学校也不会一直让你这样聊下去,211985缩招完也就没热度了。

曹公公都回国了,哪还有高学历的土木大儒替你辩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