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沪指跌逾5.5%,回落至3300点下方,如何看待今日 A 股市场行情?

发布时间:
2024-10-10 12:10
阅读量:
2

这个十一假期,没有比A股的疯牛更诱惑人了。

节前连拉几个涨停板,别说老股民扛不住,普通人看到这个消息也都是个个眼红。

假期里面,我收到了不下一百个提问者的私信:

最多的问题也是问现在开户,上车还来的及吗?

这些人里面有的人把炒股看着简单,和买彩票一样,买定离手,静等看涨跌。

也有的人把股票看得很复杂的,什么波浪理论,均线理论、分时图理论等等。

不拿出高考、考研的劲,你很难搞明白。

但是不管简单还是复杂,如果菜市场的大爷大妈们都能够疯狂参与的事情,你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

八成不靠谱。

为什么我会说,不靠谱,最近思考了下,整理了这篇,有些乱,大家凑合看下。

要明确这次股票为什么会疯涨?

就要理解财政刺激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就是保增长。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宏观经济观察指标,或者说,有一些指标出问题了,政府就要想办法。

比方说美国可能是失业率和通胀(这其实是两个非常革命性的指标,失业率高了或者通胀高了都要革命)。

欧洲是通胀,然后他们还有个Hidden Mandate叫做维持欧元存在。

那么中国是什么?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但我的答案是,除了通胀,失业率指标之外,中国很有可能关注的是潜在经济增速。

之前央行前行长在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就被问到过这个问题,只有PBOC会说这个潜在经济增速。

作为中国人我们其实很好理解,因为两点:

第一,中国是个新兴市场国家,我们的发展依然不均衡,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潜台词是不发展问题只会更多。

第二,发展始终是中国这个土地上最能团结人的事情,我们让渡了太多东西,如果没有发展就没有了意义。经济增速太低就不稳定。

所以,增长率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按照在疯牛以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我们今年是实现不了5%的经济增长速度目标。

三季度很多内需方面的数据是较差的。

上海甚至出现了不低的社消负增长,6月跌9.4%,7月跌6.1%。

这个状态是需要警惕的,不少机构下调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认为5%完不成,预期全年4.5%-4.8%。

所以,所有的政策就是为了年底那五个点。

应对这种局面,经济学界的共识是:财政政策唱主角、货币政策配合,官方也基本认可这种观点。

所以在九月底,“一行一局一会”才会直接宣布了货币政策、金融等领域的利好。

这等于基本上把今年年底之前的底牌都全亮出来了。

目前仍存在悬念的,是财政政策的持续力度到底有多大。

其次,就是去杠杆。

很多人会说,去杠杆和股票有什么关系。

在解释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杠杆这种东西。

打个比方:

加杠杆,就是现在我手里有五百万,但我有很大的把握,股市能大涨百分之五十。

所以,我又借了五百万,原本只能赚二百五十万,现在就变成了五百万,收益率翻倍。

这个过程就叫加杠杆。

但是,杠杆的作用是双向的,赚的时候加倍,亏的时候也加倍。

就像从别人那借了一百万建了一个房子,然后你去打工每年还一点就行了。

但是在外界都预期未来市场会继续下跌,你非要借三百万建三个房子,给未来的儿子各准备一个。

那就完蛋了,根本还不起,最后只能卖房子还债,也许三个房子都得搭进去。

或者是把儿子的学费省下来,让儿子们十五岁就出去打工还债。

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把借来的三百万赶紧还掉,降低杠杆,这就叫去杠杆

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一样的。

如果政府觉得经济马上要大爆发了,机会来了,就会放开信贷,减税,

这就会让企业使劲投资,抢占市场,然后政府收更多的税收。

可是,如果政府觉得,这个投资已经过度了,就会收紧信贷,也就是降低债务或者收入比。

说完了这些概念,再说

去杠杆的基本方法就以下四种:

债务重组、紧缩、财富重新分配,债务货币化

这里面:

债务重组,就是要通过债务违约、债务展期、债务减少、债权转股权、降低债券利息等等方式,降低短期债务的偿还压力。

紧缩,就是采取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减少开支,属于开源节流里面的节流部分,但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不平衡会造成问题。

财富重新分配,包括打击腐败、税制改革、所有权改革等等,把财富从内部进行转移。

债务货币化,就是印钞,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印钞来稀释债务,只要名义增长超过名义利率,通胀可控,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成功的去杠杆过程,都是综合应用上面四个办法,达到一个均衡,既不能让通缩太厉害,又不能让通胀太厉害。

同时,我们也知道,社会变化不会一两年就得到改善。

如果把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放在达里奥的债务周期模型上。

债务增加到顶点之后,开始去杠杆,去杠杆过程会分为两种:

一个是通缩型的去杠杆;

这时候会采取债务重组、财富重新分配或者是紧缩政策来收缩债务。

其中,财富重新分配通常很难起到决定性作用,因为既得利益者掌握着政治权力。

主要的动作,就是债务重组和紧缩政策,这个阶段通常非常痛苦。

一个是通胀型的去杠杆。

央行会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和信贷支持,并根据不同经济实体的要求,投放流动性,或者赎买资产,央行会试图从资产价格上涨的方式,来对抗紧缩带来的通缩力量。

前段时间,我们属于债务去杠杆的通缩阶段。

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杠杆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出现了上升。

这是因为在债务下降的同时,收入也在下降,而且由于资产价格的快速下跌,收入下降的速度比债务下降的速度还要快,这就导致债务和收入的比例反而出现上升。

这时候我们现在地方政府已经没办法再借新还旧。

因为客观上这接近百万亿的债务,很多是用于公共服务,基本上没有自我的造血能力。

所以必须把债务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地方政府是没有办法进行市场化处置的,这个过程一定是缩,地方政府的投资和消费都在下降,它通过一个城市效应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变化。

这是在去杠杆的第一个阶段造成的冲突。

在整个通缩性去杠杆的过程中,一定是熊市和债牛的

但是,第一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不均衡需要另一个不均衡来进行对抗

而且国家不可能任由这个过程中造成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出现。

所以当财政出现危机的时候,不得不去印钱。

越是不消费,经济越差,经济越差,大家越是不消费。物价越是下跌,实际利率上升,就会越不消费和不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用通胀去打破这种经济的负向螺旋。

这个时候就会由通缩性的去杠杆转化为通胀性的去杠杆,股市就会上涨。

因为牛市基础需要两个因素:估值底+政府货币宽松。

但是靠政策激发的股市肯定是虚胖的,因为经济的底层逻辑没有变。

普通股民跟在这波牛市后面,怕是最后连个汤都喝不上。大鳄们赚够了钱就撤退,剩下咱一地鸡毛。

就拿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说,当时全球股市暴跌,很多国家为了稳定市场,也采取了类似的放水策略,暂时刺激了经济,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最后形成了更大的泡沫,导致危机加剧。

暂时的上涨并不能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这里要提一句,通货膨胀去杠杆,会把坏账转嫁于民。

老百姓买菜、买房、看病,样样都在涨,钱袋子却越来越空,难道要靠这泡沫般的股市维持日常生活?

很多人会提到美国,说美国最终把通胀打下来了,而且走出了危机,那么为什么中国不行?

虽说在一个市场经济为决定性地位配置资源的国家里,通胀并不容易发生。

因为只要有物资商品出现短缺,民营企业家就会敏锐捕捉价格上涨的信号并把缺口消灭掉。

然而,如果一方面企业家的信心被打击,市场机制不断被破坏,供给曲线出现断裂,再加上需求端不断被货币化刺激,这个时候通胀就难以避免。

如果再形成“工资—物价”的通胀螺旋,恶性通胀就会发生

我们来看美国这一轮大通胀的教训和经验

疫情发生后短时间内印钞接近五万亿美元,与中国不同,美国是真正的印钞,直升机撒钱,竟然没有引发恶性通胀,即使是大通胀也在短时间内很快控制下来。

最核心的原因是其市场经济的韧性、深度和广度

在大通胀压力下,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至关重要,

前者意味着有多少资源要素可以通过市场调度,后者则代表供应链的全球化水平和能力。

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可以在全世界购买商品和服务(移民,合法和非法移民实际上都可以加入总供给曲线)。

最为重要的是,由于美元大放水带来了最为持久的牛市,牛市的风险溢价(泡沫)是对创新最好的奖励。

所以在长期的股市牛市里,美国竟然在大通胀的环境里爆发了新一轮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革命,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对冲大通胀。

同时也支撑美元实现了货币霸权体系2.0——芯片美元。

这里我们看到了:

国家名义上具有无限印钞的能力,但关键是印的钱——无论是央行印的基础货币还是商业银行印的广义货币,最终掌握到了谁的手里。

是具有创新和开拓能力,能够改善供给的企业家,还是缺乏投资效率,将钱投在了毫无价值的浪费性项目上的国企和地方官员

这导致的后果完全不一样。

我们牛市为什么不能持续的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的股市不会培育高科技企业,有的只有投机。

甚至连高盛都会说这次如此大规模的政策,股市很热闹,但持续性还是要看房市。

这背后的逻辑是,A股近日的普涨,其实是市场认为在超预期的刺激下,经济会回暖。

而经济回暖无非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有改善。

投资里面,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无疑是经济回暖最终起决定性的核心环节之一。

可以说,只有房地产真的有起色了,中国经济才能真正回暖,这轮的股市涨势才具备持续性。

换句话说,本轮股市大涨背后,其实是市场某程度认为刺激措施能救房地产,从而提振经济。

这也能解释A股本轮暴涨,为什么是地产股领涨。

中国本轮超预期刺激,本质上还是希望稳定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这个模式牵引了中国经济将近二十年,最终还是要被重新捡起来。

我们这些年最主要成功经验,也全部都是在这条路上取得的。

有人说了,房地产不好吗,毕竟我们一直走的就是这条路。

房地产有功有过。

有时候它就像是一个大动脉,将商业银行信贷创造广义货币顺着各个分支血管、毛细血管浸透到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极大的动员了供给和需求的积极性,形成了供需两旺的格局房价飙升但是物价相对稳定上涨

所以房地产虽然因为房价太高被妖魔化,但是具有极其强大的货币动员能力。

围绕着房地产这个大动脉,钢铁水泥混凝土,家电汽车建材家装家居,甚至是保洁、搬运、绿化等低端劳动力阶层的收入都显著增长。

这就是货币放水的效果,看货币乘数的效应及货币动员能力——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动员能力,如果动员需求的效果超过供给,自然就会发生较大的通胀

但是今天,房地产这个货币放水渠道(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已经近乎消失,导致整个社会“缺钱”,即使货币政策再宽松,货币和信贷政策放得水感觉也很难流到社会大众手里。

因此整体上就是缩的感觉。

这条路是没变,因为除了这个我们似乎想过其他办法,但真的学不会也搞不定,所以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这条路上。

但问题是这条路还能继续往下走吗?

其实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只是一剂镇静剂,只能缓解疼痛。

而且并不能起到任何治疗的效果。本身还对身体有害,

就拿去年呢?海通证券的统计,投入了25万亿的货币,也只拉动了5万亿的增长。

说明投资拉动的边际效用在减少,效率在降低。

甚至增长已经对于货币不敏感了。

相反为了创造五万亿的增长。

我们却主动刺激房地产那个上百亿的泡沫,让他几乎膨胀了一倍,已经达到了GDP的三倍,远超美国次贷和日本危机时候的水平。

这就好比当年非典,由于没有治疗手段,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病情的道理一样。

势必用一个更大的麻烦来解决眼前的麻烦。

所以,不要再说中国经济靠投资,靠房地产拉动了,这条路如今已经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基本不具备可持续性了。

而且投资拉动来的GDP其实效率也很低,

并没有对人民生活产生更多更好的影响,反而让大家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加杠杆还给了银行。

不增长之前大家有吃有喝有存款,越增长虽然市值上升,但日子却过得越来越紧张。债务负担越来越沉重。

而银行也是如此,金融脱实向虚已经成了趋势,风险越来越大。

我们回到老路这三年,先后股市大起大落,债市大起大落,楼市暴涨,已经说明了金融乱象越来越频繁。

而且,这次的政策也没那么厉害。

有人认为,对存量房贷降0.5%利率,确实影响不小。过去超过4%的房贷利率,对不少近几年买房付月供的,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但是细算的帐是:

对于100万贷30年的,能少付10万元,每月少付280元。

这等于发钱了,是真金白银给利好。

但是对于月收入2000以下的人来说,280元可能是个利好,但他们买不起房;

对于那些在日本与国外横扫路易威登的消费群体(属于年收入9万元以上的20%群体)来说,这个群体应该早就有大房而且可能不止一套,仅从居住角度来说,他们不需要。

从投资角度来说,如今不是房地产投资的好时机。

能否指望年收入5万到9万这个群体来消化?

不能。

据最新消息,现在法拍房有400万套,能够保住自己尚需供款的房子不进入法拍屋行列,已是万幸。

再去买套房枷套在脖子上,那是找死。

再说出口,四季度前出口应该会从负数到正数。

这又引出下一个问题,企业会问,我去投资、去生产,那么谁来买?

如果没人买,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和生产。

国内不好卖就会卖到国外,那么出口就是中国尤为重要的支撑。

但是出口能否维持一定程度持续的正向发展,现在就是一个问题。

一是中美关系持续紧张,而且不知美国大选谁会获胜,贸易战和中美科技竞争会不会更加激烈,

二是中欧之间因为电动车补贴调查引发的争执还在协调之中。电动车在现在、尤其是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支撑性角色。

政府能做什么,是否能够跟欧盟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避免中国电动车不能出口欧洲就很重要。

因为必须要维持出口的畅通,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然企业的投资信心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足。

在国内消费信心还有待提振的情况下,出口不能再疲弱。

必须要维持一定的成长和稳定,才能支撑中国经济。

因此,中国搞好国际关系非常非常重要。

可惜,最近这个么,现在也不好说什么了。

最后是消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指望通过刺激手段来激活消费,就更是不太现实。

居民愿不愿消费,在于敢不敢消费,居民敢不敢消费,则源于能不能消费。

能不能消费的立足点,就是购买力有多强。

如果居民都成为房奴了,要想启动消费、激活消费,真的就比登天还要难了。

因为,除了房贷,还有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支出,且这些支出的“突然性”都比较强,都必须留有余地。

否则,会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

恰恰是,面对房贷,很多家庭能够腾出来的“活钱”已经越来越少,账上的储蓄越来越小,连股市里的钱也越来越趋于个位数了。

特别是年轻人,只要步入房奴行列,就会在消费问题上,转变成他们的父辈那样,精打细算、谨小慎微,连给自己买件像样的服装都要纠结老半天。

更多的都是通过网络购买,且都是中低档次的衣服。

这次国庆节出行人员7个亿,消费七千亿。其实细细算一下,去除火车票这种,真拿出来住宿吃饭的钱也是一点点,就是这个原因。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

咱来细细捋一下,这次牛市靠的是什么?

就是央行大量投放流动性,市场资金泛滥才有了这短暂的“繁荣”吗?

你再看看国企,盈利增长缓慢,还在拖着经济的后腿;房地产呢?更是陷入困境,开发商一个接一个爆雷,亏损根本补不上。

更别提资金外流的问题了,钱跑得比咱股民还快,这股市的基础从哪来?

别和我说,在危机前,要活下去只能这样。

其实无论是经济、社会、政治、金融文明的每一步都是靠危机来倒逼的。

这个是真正的牛市的基础,不是说国家队来就能救出牛市来,是这个玩法真正对这个老百姓有好处,得人心才是牛市的基础

最后希望不要2015年重现:

2015年的中国股市,散户期待2000点,国家加持3000点;基金追赶4000点,国家加持5000点。

某一天基金大喊:成交!一哄而散,股指一泻千里。

散户最后困在割肉的绿海,这些都是历历在目的。

放水的钱总有用完的一天,到时候,股市像个沙滩上的城堡,一推就倒,手里的股票可是要变成废纸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