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M9 追尾公交车,赛力斯「驾驶员干预导致智驾退出造成事故」,该如何正确使用智驾?智驾真的靠谱吗?

发布时间:
2024-10-11 23:42
阅读量:
0

看到前排各种群魔乱舞,我也是无语。

现在家属的说法出来了,驾驶员解开安全带去后排捡东西,智驾退出时发生的事故,这些人尴尬不尴尬?

有一说一,目前所有的智驾都要求驾驶员带好安全带,保持专注。

华为ADS智驾启用前需要通过考试,明确强调解开安全带智驾会自动退出。

我自己的车就是问界新M7 Ultra,智驾退出前后还会持续报警。


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的各种情况情况,行业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没记错的话,之前理想、问界、小鹏等等品牌都有很多小视频流传。

甚至更进一步说,目前所有的智驾都不是100%可靠,需要驾驶员保持专注时刻准备接管。

前几天极氪小视频流传出时,我就写回答表示,未来类似的事件仍可能不断上演。

极氪车主高速上自动驾驶时盖被睡觉,当前的法律和自动驾驶技术允许这种行为吗?

同样的话,我这里再说一遍

凭心而论,如果仅仅定位为“辅助驾驶”,高速NOA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相关方案都能在供应商那里以相当低廉的价格买到,诸如华为、地平线等企业还能提供从芯片、算法再到工具链的成套解决方案。

不论行业前列的自研方案(华为、小鹏等)还是供应商方案(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实现视频中的效果都不会太难。

甚至更进一步说,高速/城区快速路场景下,高阶智驾车型连续行驶很久都不需要接管,这是完全有可能甚至经常发生的。

但“辅助驾驶”之所以只是辅助,关键就在于:

以现有的AI技术而言,即使搭载激光雷达和大算力芯片,也无法保证完全杜绝Corner Case。

我在知乎也多次强调过,目前的辅助驾驶本质上都还是L2,车主还是应尽可能保持专注。


只是现实很无奈,长期智驾就是会令人不自觉的放松。

尤其需要考虑到,长期只观察不操作,一定程度上有违基础人因工程学。

种种因素叠加,共同导致消费者有可能对智驾的能力边界放松警惕。

不要说量产车和普通消费者了,之前连谷歌Waymo(这里有瑕疵,当时评论区指出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的是Cruise)这种目标L4的智驾测试员也发生过人身伤亡事故。

事实证明,就连经过培训的智驾测试员也没法100%保持专注,何况普通人呢?

说来惭愧,就连我自己,道理明明都知道,但习惯智驾之后,在城区快速路或者等红灯时也时不时看手机,被老婆骂过好几次。


目前国内主流车企也都会引导车主全面认识辅助驾驶的优势和局限,并且搭配更全面的驾驶员监测系统来提醒安全。

比如目前行业主流的高阶智驾,都需要车主进行测试才能开启;

又比如,蔚来、华为、小鹏等企业都对确保驾驶员精力集中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我家买的问界新M7 Ultra默认就开始驾驶检测和疲劳检测,发现驾驶员状态不对就会报警。

再比如蔚、问界等品牌都跟服务体系做了一定整合,系统监测到车主离开座位/长期脱离方向盘后会自动退出辅助驾驶,逐步减速打双闪停车

一旦汽车上报紧急状况,接线员甚至会迅速联系车主询问是否遇到事故。

事实上,相比于特斯拉营销激进表述“完全自动驾驶”+没有或很少考试+驾驶员检测不健全,闹出多起人身伤亡事故,国内这几家新势力在安全方面已经非常谨慎,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这些措施客观上能缓解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说实话可能没法彻底断绝。


最后,再说点个人观点吧,不一定很严谨:

目前智驾技术仍然在快速迭代,如果不考虑伦理问题,我个人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比较乐观。

甚至我认为,即使是复杂度高出两三个数量级的城区智驾,未来数年后仍有可能做到事故率低于人类驾驶员,更成熟的高速智驾就更不用说了。

极少数Corner Case,未来可能通过保险覆盖。

所以我认为,现阶段智驾尽可能保持专注仍然更稳妥。

但乐观点的话,也许智驾算法+保险兜底的方式可能会逐步普及,彻底让人类从繁复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PS:

正面回答的事说完了,再说点题外话。

说来讽刺,问界这起事故一开始我还不知道,是前两天在知乎汽车创作者群里看到的。

当初群里有人就跟某些前排回答一样,各种阴谋论,甚至直接攻击群里其他创作者是“水军洗地”、“恶心”。

然而实际上是题目描述有改动,有创作者以为说的是去年的事故,就写了回答。

我看了下,那个博主单纯只是在讨论去年的事故,原文甚至还抨击了华为智驾过度宣传。

就这么一个正常回答,生生被造谣成“收钱洗地”、“关评无视”。

知乎上对线还不算,还要追到微信群里指名道姓骂,我真是无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