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没有做手工服装定制(西装,旗袍等)的裁缝了吗?

发布时间:
2024-10-14 00:33
阅读量:
0

我就正在做西服学徒噢,简略地分享一下我的观察:


今年6月初我看到一条新闻,上海举办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展示了很多精巧的技艺。其中,有一些非遗是审美性多一点,例如刻漆、评弹、竹刻等;有一些非遗是技能性多一点,例如奉帮裁缝工艺、南翔小笼等等。在欣赏之余,一定会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出现,即年轻人不愿意学,技艺即将失传。


既然东西都是好东西,那为什么不愿意学呢?


在我看来,原因无非是3条:(1)学徒期很长,赚不到钱。(2)从小到大,社会一直在告诉我们好好读书,换句话说,谁如果做手艺活,就是“学习不好的人”。可现在缺“有学历的人”吗(尤其是大家条件都差不多时)?(3)仍然是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即究竟要靠什么来谋生?


而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有时候他们似乎未必“甘心”做这行,也许是年轻时受形势所迫,也许是缺乏改行的条件与机遇。比如说,哪怕我的师傅们已经有了这么高的技艺,有时候他们都会“自嘲”:“如果有学历就不做这个了”“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做这一行”……


以做西服为例,之前我常在想:上海有这么多服装院校,学制涵盖了从职校到博士研究生,那么,这么多“产业后备军”,去哪里了呢?哪怕专业有很强的关联度,为什么与之匹配的传统技艺仍然没人去学呢?


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心理与行动上不会允许并接受自己去踩缝纫机,总是更倾向于去从事设计、制版或者服装管理与运营等工作。“否则我读这么多年书干什么?”有这种想法完全是人之常情。


而广大中专、职校毕业生未必能够公正地看待自己、评价自己,并且情况往往是“他们想,但他们不能”。因为我国自有国情在此:这些小朋友不但要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的失望和全社会的“指责”——就这样呗!因为你“学习不好”,只能做这个嘛!


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矛盾,一方面认为“行行出状元”,另一方面又觉得职业有高低贵贱。这当然是不对的。随着95后、00后在社会上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们也能很高兴地看到某些社会风气正在改善。但对于处在风暴眼中的人来说,它仍然于事无补。


但是我仍然觉得:未来能够“很准确地说出自己具体能干什么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