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凌晨开心晒女儿高考 438 分,对于不够「优秀」的小孩,这种「你真的很棒」的肯定有多重要?

发布时间:
2024-07-02 13:09
阅读量:
52

我经常接触一类学生,他们非常天真地问我:我虽然本科是双非二本,但是我的绩点年级排名第一,我拿了XX奖项,我能不能保研南大?

我每次遇到这类问题都会很疑惑:为什么这类学生会有这样的错觉?而且对于这类学生,你还不能和他们讲实话,也就是平时不能摆在台面上讲的话,比如南大对于双非本科的申请直接扔进垃圾桶。当你和他们讲了这些之后,他们不会觉得自己不够申请门槛,反而觉得这个社会存在学历歧视——明明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凭什么不录取我?

所以,针对这类学生,我一般采取“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的态度,直接鼓励他们 “你可以试试看”,反正最后碰壁的又不是我,留给社会教育。

现在看到这条新闻,我大概明白原因了:这类学生大概率从小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哪怕考60分也是鼓励式教育,家长老师批评不得。到了社会上屡屡碰壁以后,还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反而认为是社会的原因。

在我印象中,江苏的老师很少这样进行鼓励式教育,即便你的数学考了班里第一名,但由于不是满分,老师依旧会对扣分点进行批评,告诫你不要骄傲,距离满分还有差距。每次老师找学生谈话,会将近几次学生考试排名罗列出来,逐次分析学生在年级的排名情况,让学生时刻保持清醒,认清自己的定位。

这两种教育方式,培养出两类完全不同的学生。前者似乎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不清楚自己在班级、年级、全市、全省的排名,由于从小受到批评的次数很少,进入社会后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后者则容易产生自卑的情况,比如一些中流211院校的学生,看到985院校容易产生“可望而不可及”的情愫,由于从小经常性受到批评,所以心理抗压能力和承受能力高于常人,有的甚至形成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习惯——你尽管批评,没出办公室门我已经忘了你说什么了。

现在国内某些群体也很喜欢政治正确,很多人拒绝告诉孩子这个社会优胜劣汰、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真相,一味盲目夸奖,四处传播西方下层流行的快乐教育理念,批量给社会输送拒绝接受社会现实的巨婴。

END